《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
作品名稱:《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 創作年代: 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范仲淹 |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的詞作。這是一首反映宋朝西北邊境軍旅生活的詞。上闋描繪荒涼的秋景,以顯示邊地生活的艱苦和軍事態勢的嚴重;下闋是作者自抒懷抱,慨嘆功業未立和思念家鄉的複雜心情。此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與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全詞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造語雄渾有力,情調蒼涼悲壯。
目錄
原文
“ | 漁家傲·秋思[1]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
” |
—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文正公集》 |
作品鑑賞編輯
這首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上片起句「塞下秋來風景異」,「塞下」點明了延州的所在區域。它處在層層山嶺的環抱之中;下句牽挽到對西夏的軍事鬥爭。「長煙落日」,頗得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名句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神韻,寫出了塞外的壯闊風光。
而在「長煙落日」之後,緊綴以「孤城閉」三字,把所見所聞諸現象連綴起來,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幅充滿肅殺之氣的戰地風光畫面,隱隱地透露宋朝不利的軍事形勢。上片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早往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嘯夾雜着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邊塞,雖然經過了歷史長河的淘洗,但在古代詩人的筆觸下,卻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跡。
下片起句「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 一杯濁酒,消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未勒」是由《封燕然山銘》這個典故而來:東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車騎將軍竇憲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記功,由班固執筆,頌漢威德,就是所謂「勒石燕然」。
「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在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於庭。「將軍白髮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總之,下片抒情,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的是作者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的情懷。
這首邊塞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征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思鄉卻渴望建功立業的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綜觀全詞,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反映出作者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場景,表達了作者自己和戍邊將士們的內心感情,起到真切感人的效果。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曆新政」。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2]
視頻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參考資料
- ↑ 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范仲淹), 詩詞網,
- ↑ 「范仲淹」詩詞全集(313)首), 詩詞名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