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飲馬圖》賞析
《秋郊飲馬圖》 |
《秋郊飲馬圖》賞析《秋郊飲馬圖》是元代畫家趙孟頫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籌備多年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在7月3日開放,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展出900餘件故宮文物,絕大部分為首次在港展出,其中就有《秋郊飲馬圖》。[1]
此幅作品描繪的是初秋時節,牧馬人在荒野牧馬的情景。畫面中有十幾匹不同造型的馬,體態肥碩健壯、姿態各異,有的在河邊飲水,有的相互追趕嬉戲,有的仰頭長鳴,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岸邊的樹木清秀別致,河水平緩無波,展現了江南如詩如畫的美景。
此圖布局講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馬、坡石、林木都置於右半部,人馬向左方走,把來處藏於畫外。左方只露出樹幹和溪水,把樹幹和遠山、遠水藏於畫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過岸上兩馬的奔逐,點出境外無限的景物。構圖均衡有致,物象雖具體而微,整體卻極簡括。
在構圖方面,畫家巧妙利用有限的絹幅,把平視、仰視、俯視三種造景方式有機地加以結合,畫中樹木、人馬、溪水、平坡,從右至左,由近及遠,遞次展開,創造出豐富的空間層次。對景物的設置分配,也注意到了疏與密、藏與露的相互關係。卷中右半部的樹木、人馬雖近密,但不迫塞;左半部溪水、坡陀開闊,但不空疏。作者還有意把馬群安排成一致的走向,借馬官回首,將來處藏於畫卷之外,遠景則留有廣大空間,這種畫外有畫、景外有景的藝術處理,尤具藝術匠心,給人以無限的想象餘地。
趙孟頫承前人畫馬傳統,且對馬的生活習性有着深入觀察,所以在創作中表現了馬的神采並在技巧上有所突破。他將書法用筆融人繪畫之中,人馬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木、坡石行筆凝重,蒼逸中透着清潤,工細中不乏鬆動與飄逸;綠岸、丹楓、紅衣,設色濃郁中顯清麗,大面積渲染,不加皴擦與點斫,色不掩筆,淳厚而富於韻致,從中可以看出畫家繼承了唐人的遺風。
作者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人、馬線描工細勁健,嚴謹中蘊雋秀;樹石、陂陀行筆凝重,蒼逸中含清潤。綠岸、丹楓、紅衣,設色麗而不濃,且色不掩筆,淳厚而富於韻致。十匹馬的神態各異,或奔騰追逐,或徐步緩行,或低首就飲,或引頸長鳴,人馬雖小,意態生動。牧馬官的紅農,坡岸的石綠,秋樹的紅葉,相映生輝。紅色與綠色是一對互補色。所以,紅色衣袍在大青綠的草坪映襯下顯得尤為奪目,有力地突出了主體人物。
該畫卷的筆墨設色,也能做到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人物、鞍馬用工細、圓勁的筆法畫出,古樸嚴謹而不刻板。樹木的枝幹,坡陀的輪廓用靈活的行草筆法,勾、皴、擦、染並用,風格蒼勁秀潤。設色使用傳統的青綠畫法,大片的坡岸用石綠罩染,溪水借用絹地本色,色調鮮明、和諧,而樹木枝頭的紅葉,在洗鍊背景的映襯下,更充分地顯露出深秋季節的特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