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唐朝·杜甫
[1] 《草堂》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以草堂去來始末為線,前半篇追敘成都遭受徐知道叛亂的情況,突出了他為「蠻夷塞成都」而去,為「成都適無虞」而歸的心情,希望嚴武注意國家的治亂,同人心向背,息息相關,千萬不能滿足於眼前的「適無虞」。後半篇從「遣騎問所須」這件小事上,深深意識到問題已經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再不提出,嚴武個人成敗事小,天下安危事大。因而在痛憤之餘,結撰至思,向嚴武表明了「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的態度,同時,又通過初亂的回憶,提示了若干值得嚴武虛心思考的問題,目的都在促使嚴武的猛省,去其所短,用其所長,把兩川的事情辦好。全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後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 作品名稱 草堂
作 者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杜甫 〔唐代〕
昔我去草堂,蠻夷塞成都。
今我歸草堂,成都適無虞。
請陳初亂時,反覆乃須臾。
大將赴朝廷,群小起異圖。
中宵斬白馬,盟歃氣已粗。
西取邛南兵,北斷劍閣隅。
布衣數十人,亦擁專城居。
其勢不兩大,始聞蕃漢殊。
西卒卻倒戈,賊臣互相誅。
焉知肘腋禍,自及梟獍徒。
義士皆痛憤,紀綱亂相逾。
一國實三公,萬人欲為魚。
唱和作威福,孰肯辨無辜。
眼前列杻械,背後吹笙竽。
談笑行殺戮,濺血滿長衢。
到今用鉞地,風雨聞號呼。
鬼妾與鬼馬,色悲充爾娛。
國家法令在,此又足驚吁。
賤子且奔走,三年望東吳。
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
不忍竟舍此,復來剃榛蕪。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舊犬喜我歸,低徊入衣裾。
鄰舍喜我歸,酤酒攜胡蘆。
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
城郭喜我來,賓客隘村墟。
天下尚未寧,健兒勝腐儒。
飄搖風塵際,何地置老夫。
於時見疣贅,骨髓幸未枯。
飲啄愧殘生,食薇不敢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