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夢》
影片簡介
《蝴蝶夢》[1] 原名《呂蓓卡》(又譯《麗貝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於1938年。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主人公呂蓓卡於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從未在書中出現,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該書成為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名著。
《蝴蝶夢》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向人們描述了發生在曼德利莊園裡的一段撲朔迷離的故事。「我」夢遊曼德利,莊園已經面目全非,殘垣斷壁,雜草叢生,頹敗而淒涼,勾起了「我」對昔日莊園生活的回憶。「我」二十一歲那年,與長「我」二十餘歲的德溫特先生萍水相逢。兩人雖然年齡懸殊,但情投意合,不久便雙雙墜人愛河,既而結為連理同返曼德利莊園。
丹弗斯夫人是莊園的女管家,曾經服侍過德溫特的前妻麗貝卡。麗貝卡駕艇出海遇難後,女管家忠心不改,莊園裡的生活起居皆依循麗貝卡生前的方式,任何人不得變動。丹弗斯夫人一襲黑色長裙。不苟言笑。「我」在她面前,如芒刺在背,經常手足無措,唯恐觸犯莊園裡的「清規戒律」。她全然不把「我」視為莊園的女主人,相反在「我」面前盛氣凌人,對「我」或百般刁難,或暗中算計,處處設置障礙。一次,曼德利舉辦一場規模盛大的化裝晚會,丹弗斯夫人慫恿「我」藉機表現。當「我」身着丹弗斯夫人推薦的晚禮服亮相時,全場一片愕然,德溫特也怒容滿面。事後「我」才知道,這套晚禮服與麗貝卡某次化裝晚會穿的服裝毫無二致。「我」沮喪到了極點,只好獨自外出漫步於莊園四周和海灘,以消除煩悶。待內心平靜下來,「我」開始梳理在曼德利的種種經歷:臉色陰沉的女管家,死後陰魂不散的麗貝卡,淒涼的海濱小屋,還有一位自稱是麗貝卡表兄的不速之客,等等等等。「我」覺得種種跡象背後隱約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一次海灣擱淺事故後,人們打撈出一條沉船,一個秘密也隨之浮出水面……
作者簡介
達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 1907—1990)英國女作家,生前曾是英國皇家文學會會員,寫過17部長篇小說以及幾十種其他體裁的文學作品,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國貴婦勳章。她厭惡城市生活,長期住在英國西南部大西洋沿岸的康沃爾郡,她的不少作品即以此都的社會習俗與風土人情為主題或背景,故有「康沃爾小說」之稱。
達夫妮·杜穆里埃受19世紀以神秘、恐怖等為主要特點的哥特派小說影響較深,同時亦曾研究並刻仿勃朗特姐妹的小說創作手法,因此,「康沃爾小說」大多情節比較曲折,人物(特別是女主人公)刻畫比較細膩,在渲染神秘氣氛的同時,夾雜着帶有宿命論色彩的感傷主義。
人物介紹
《蝴蝶夢》中的三個女主角,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她們或相貌平平卻天性善良,或外表美麗卻內心邪惡,或表面岸然卻色厲內荏,與一般文學作品中美麗的臉蛋兒必配以似水的柔腸這種人物描繪手法迥然不同。「我」是一位極為普通的女子,雖無姣美的容貌和顯赫的出身,卻有着德溫特最為看重的純情和善良的內心。「我」厭惡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情願永遠置身於大自然之中,與花草、明月、海濤、微風為伴,過一種愜意的寧靜生活。麗貝卡那如花的容貌無疑會令所有溫文爾雅的紳士傾倒,然而人們一旦透視到她那邪惡陰毒的內心,就會像害怕瘟疫那樣避猶不及,哪裡還敢同她親近。從中不難看出作者對世俗審美觀念的反對,以及對平民階層的希冀、同情之心。
點評鑑賞
達夫妮·杜穆里埃在本書中成功地塑造了一個頗富神秘色彩的女性呂蓓卡的形象,此人於小說開始時即已死去,除在倒敘段落中被間接提到外,從未在書中出現,但卻時時處處音容宛在,並能通過其忠僕、情夫等繼續控制曼陀麗莊園直至最後將這個莊園燒毀。小說中另一女性,即以故事敘述者身份出現的第一人稱,雖是喜怒哀樂俱全的活人,實際上卻處處起着烘托呂蓓卡的作用,作者這種以「實有」陪襯「虛無」的手法頗為別致。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通過刻畫呂蓓卡那种放浪形骸之外的腐化生活,以及她與麥克西姆·德溫特的畸形婚姻,對英國上層社會中的享樂至上、爾虞我詐、窮奢極侈、勢利偽善等現象作了生動的揭露。作者還通過情景交融的手法比較成功地渲染了兩種氣氛:一方面是纏綿悱惻的懷鄉憶舊,另一方面是陰森壓抑的絕望恐怖。這雙重氣氛互相交疊滲透,加之全書懸念不斷,使本書成為一部多年暢銷不衰的浪漫主義小說。
成就與影響
《蝴蝶夢》原名《呂蓓卡》,是達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發表於一九三八年,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再版重印四十多次,並被改編搬上銀幕,由擅長飾演莎士比亞筆下角色的名演員勞倫斯.奧利維爾爵士和著名女影星瓊·芳登分別飾演男女主角。該片上映以來久盛不衰。
《蝴蝶夢》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