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通雅》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通雅》是中國古代訓詁學著作。明方以智著。方以智(1611—1671),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學家、語言學家(見「東西均」)。約成書於崇禎年間。較為常見的版本有清康熙間姚文燮刻本、光緒六年桐城方氏重刊本等。[1]


  本書共53卷,卷1—2為《疑始》,專論古篆古音;卷3—10為 《釋詁》,包括 「綴集」、「論古雋」、「謰語」和「重言」;卷11—12為《天文》,包括「釋天」、「歷測」、「陰陽」、「月令」與 「農時」; 卷13—17為《地輿》,包括「方域」、「水注」、「地名異音」、「九州建都考」及 「釋地」;卷18為《身體》;卷19為《稱謂》;卷20—21為 《姓名》,包括 「姓氏」、「人名」、「同姓名」及「鬼神」;卷22—25為《官制》,包括「仕進」、「爵祿」、「文職」、「武職」及 「兵政」; 卷26—27為《事制》,包括「田賦」、「貨賄」及 「刑法」;卷28為《禮儀》;卷29為《樂曲》;卷30為《樂舞》,包括「樂器」; 卷31—35為 《器用》,包括 「書札」、「碑帖」、「金石」、「書法」、「裝潢」、「筆墨紙硯」、「印章」、「古器」、「雜器」、「鹵簿」、「戎器」、「車類」及「戲具」;卷36—37為 《衣服》,包括 「彩服」、「佩飾」、「布帛」及「彩色」;卷38為 《宮室》;卷39為 《飲食》; 卷40為《算數》; 卷41—47為 《動物》,包括 「鳥」、「獸」及「蟲」; 卷48為 《金石》; 卷49為 《諺原》; 卷50為《切韻聲原》;卷51為《脈考》;卷52為《古方解》;卷53為 《刊誤》。另卷首有 《音義雜論》、《讀書類略》、《小學大略》、《詩說》、《文章薪火》等五篇論文。全書體例仿照 《爾雅》,對二十大類所釋名詞語,以條目列於本條考釋之首,以○與考釋隔開。考釋對被釋詞「必引出何書,舊何訓,何人辨之。今辨其所辨,或折衷誰是,或孝疑俟考,便後者之因此加詳」( 《自序》)。如卷5《釋詁·古雋》「幾所」條釋雲: 「幾所,猶幾許也。里所,猶里許也。○《疏廣傳》: 『問金余尚有幾所。』師古曰: 『幾所,猶言幾許。』 《張良傳》: 『父去里所復還』。師古曰: 『行一里許而還。』 古許、所聲近,如『伐木許許』,漢人引為 『伐木所所』,可證。」

目錄

《通雅》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書雖以 「雅」命名,內容實已遠遠超出了 《爾雅》的範圍,涉及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明人錢澄之說: 「名曰 《通雅》,猶之鄭樵為 《通志》、馬端臨為 《通考》,以言乎無所不該也。」(《序言》)因此,現代學者多認為本書實屬一部博大精深的大百科辭典。作為一部訓詁著作,本書在通古今訓詁時還十分重視方言俗語的探討,注意通曉方言、洞悉語源對考釋古音古訓的意義,本書 《釋詁》部分就包含有 「謰語」、「重言」等份量很重的篇章,專事分析某些方言俗語。又特立《諺原》一篇,專論通俗詞語的用法。如: 「阿堵,猶今之這個也,不可定指為錢。( 『顧愷之正在阿堵中』。)張謂詩: 『家無阿堵物,門有寧馨兒』。亦就事作語也。馬永卿 《嬾真子》曰: 『阿堵猶今所謂兀底也,寧馨猶今雲恁地也。』」本書考釋廣博、周詳,所解之字,往往以經、史為本,旁及諸子百家、志書、小說,列證豐富而簡明,使結論的可靠性大大加強。《四庫提要》曾就此評論說: 「明之中葉,以博洽著者稱楊慎,而陳耀文起而與爭。然慎好偽說以售欺,耀文好曼引以求勝。次則焦竑,亦喜考證而習與李贄游,動輒綴佛書,傷於蕪雜。惟以智崛崇真(禎)中,考據精核,迥出其上。風氣既開,國初顧炎武、閻若璩、朱彝尊等,沿波而起,始一掃懸揣之空談。雖其中千慮一失或所不免,而窮源溯委,詞必有證,在明代考據家中,可謂卓然獨立矣。」由於本書多方面的成就,現代學者皆共認其為群「雅」之冠。[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