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
《野草》 | |
---|---|
《野草》是現代文學家魯迅創作的一部散文詩集,收1924年至1926年間所作散文詩23篇,書前有《題辭》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現編入《魯迅全集》第2卷 。
《野草》是魯迅創作生涯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詩集,其中收錄散文詩二十三篇。
目錄
內容簡介
《野草》各篇主要描寫了北洋軍閥政府統治下的社會狀態,以及對革命力量的熱烈呼喚,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國民劣根性不留情面的批評,和對自我嚴格的解剖等;其中也涵蓋着生與死、愛與恨、夢與醒、友與仇、過去與未來、光明與黑暗、愛者與不愛者、沉默與開口、希望與絕望、愛撫與復仇、眷念與決絕等一系列對立統一、激烈鬥爭又在鬥爭中融合的概念和形象。[1]
創作背景
文化背景
《野草》是一部充滿着象徵主義的散文詩集,象徵主義作為一個自覺的文藝流派運動是從19世紀80年代法國作家讓·莫瑞阿斯在《費加羅報》發表《象徵主義宣言》時開始發展起來的,到20世紀20年代形成一個具有較大影響的世界範圍的現代派文藝運動 。散文詩在新詩革命初期就開始有人創作,1918年到1923年,初期白話詩人劉半農,在創作新詩的同時,寫了《曉》 《餓》《雨》《靜》《墨蘭的海洋深處》等散文詩篇;新詩奠基者郭沫若於1920年12月20日,在《時事新報》副刊《學燈》上,用「我的散文詩」為總題,發表了《冬》《她與他》《女屍》《大地的號》四首短小的散文詩作品;在此前後,從1918年到1924年,《新青年》《晨報副刊》《小說月報》《文學旬刊》《文學周報》《學燈》《覺悟》《語絲》等刊物上,陸續發表了劉半農、沈穎、周作人、兩諦(鄭振鐸)、沈性仁、張定璜、蘇兆龍等人翻澤的屠格涅夫、波德萊爾的散文詩,有的刊物還專門發表了介紹和討論散文詩的文章。作者就是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陸續發表了23篇散文詩,編成《野草》。
時代背景
20世紀初期,中國政治時局動盪不安,軍閥混戰,段祺瑞政府把持了北京政權後,中國陷入了五四運動之後最黑暗的時期。軍閥政府「既摧殘全國學生工人爭取自由運動,慘殺無辜。又主使川湘桂粵東南東北數次戰爭,擾害閭閻。」五四新文化運動出現了逆轉和挫折,《新青年》團體散掉後,魯迅有種在沙漠中孤軍奮戰的感覺。他把自己描寫成在舊戰場上徘徊的餘零兵卒,找不到目標和意義。而與周作人的失和以至決裂,使魯迅極力維持的完整的家的概念不復存在,魯迅精神家園最後的整合的依託四分五裂,再者,女師大事件也給魯迅情緒帶來很大的影響,作者魯迅為了記述這一過程,創作了一系列反映軍閥混戰及內心苦悶的散文詩。
創作過程
這部詩集所收的23篇散文詩,作於1924年至1926年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作者魯迅在1932年回憶說:「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麼變化,並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1926年4月10日寫完《一覺》後不久,作者魯迅離開北京,南下廈門,當魯迅從廈門赴廣州時,途中有一封致北新書局李小峰的信,其中提到:「至於《野草》,此後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但要付印,也還須細看一遍,改正錯字,頗費一點工夫。因此一時也不能寄上。」(《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到達廣州以後,魯迅忙於種種,整理《野草》舊稿之事暫時擱置,直到「四·一五」政變之後,魯迅脫離了中山大學,感到「現在無話可說」,而又不便馬上離開廣州,於是着手整理舊稿,首先從事的就是《野草》,於1927年4月26日寫出《題辭》,28日將全稿寄北京李小峰,當年七月,《野草》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題辭》載於《野草》單行本卷首,《題辭》在詩集最初六次印刷時都曾印入;1931年5月上海北新書局印第七版時被國民黨書報檢查機關抽去,1941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魯迅三十年集》時才重新收入;詩集中的《英文譯本序》,是應英文本《野草》的譯者馮餘聲之請而寫的,據《魯迅日記》1932年11月2日載:「得馮餘聲信,即覆。」11月6日:「與馮餘聲信,並英文譯本《野草》小序一篇,往日照像兩枚。」英譯本原擬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但稍後毀於1932年「一·二八」上海的戰火,未能印行,在1941年時才收入。
作品影響
中國現代散文詩從1918年產生,到《野草》完成的1926年,共經歷了八年的時間。經過魯迅的努力開拓,新生的現代散文詩走過了由幼稚到成熟的一段路程。《野草》是中國現代散文詩走向成熟的第一個里程碑,是在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發展中具有開山意義的作品。《野草》將詩意和哲理相結合,為新的文學形式帶來了特有的藝術光彩;它不再藉助於詩的韻腳,使散文詩從新詩中完全獨立出來,成為中國現代哲理散文詩的良好開端。《野草》啟示人們要把個人的詩情與整個時代的鬥爭緊密聯繫起來。《野草》開創了現代文學中象徵主義道路。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說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參考資料
- ↑ 《野草》的主要內容是什麼?2019-02-19 來源: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