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雲藏龜》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鐵雲藏龜》是中國古代文字學著作。清劉鶚撰,成書於清光緒年間,刊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主要版本有劉氏抱殘守缺齋刊行的石印本、1931年上海蟫隱廬重印吳、劉兩序本、1959年台灣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重印本等。[1]
劉鶚(1857—1909),字鐵雲,別署洪都百鍊生,清江蘇丹徒人。學識淵博,通數學、醫術、水利等學。早年曾經商、行醫,不久旋輟。後投效吳大澄治河有功,補知府。後因私售倉粟罪充軍新疆,病死於烏魯木齊。劉氏一生除從事文學創作,寫有著名的譴責小說《老殘遊記》外,還好收藏金石甲骨,其所撰《鐵雲藏龜》一書,是中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材料的專書。
目錄
《鐵雲藏龜》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本書初刻石印本為六冊,從劉氏自藏的五千餘片甲骨中選錄拓本一千零五十八片。除去重出三片,偽刻四片外實收一千零五十一片。書前有羅振玉、吳昌綬著文及劉氏自序三篇。書前的羅振玉序說: 「光緒己亥(1899)而古龜古骨乃出焉」,並論及了甲骨文「正經補史」的價值等等。劉氏自序中亦主「龜板己亥歲出土」,並定其為「殷人刀筆文字」。另外劉氏還談到了他收集甲骨的經過: 先後共得五千多片,其中包括王懿榮死後,其子王翰甫為還債出售給他的一部分。
本書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是中國甲骨學史上第一部著錄書,從而使甲骨文從收藏家書齋中的「古董」,變成了可資學者研究使用的科學資料。其所著錄的甲骨,多為第一期武丁時代物,有不少重要內容,對於考證中國上古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本書還首次對所著錄的甲骨文字進行了嘗試性詮釋,雖然結論不甚可靠,然卻導了中國甲骨文字研究的先河,在中國古文字學史上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當然,本書的缺失也不少。這是因為它是一部前無古人之作,編纂無一定體例可循,故雜亂之處頗多。由於此,1959年台灣藝文印書館嚴一萍重印本,對本書重加整理、斷代分類,編為《鐵雲藏龜新編》一書。除了選換了本書的拓本外,還對本書進行了綴合、補背、去復、去偽等工作,又於每片甲骨皆附摹本,使本書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