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
此条目极大或完全地依赖于某个单一的来源。 (2020年12月) |
此条目或章节内容可能是从某个来源处复制粘贴而来, (2020年12月23日) |
《音乐之声》[1]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
《音乐之声》 | |
---|---|
电影《音乐之声》 | |
知名于 |
第23届金球奖 第38届奥斯卡奖 第1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
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字 | 音乐之声 | 外文名 | The Sound of Music |
---|---|---|---|
其他名称 | 仙乐飘飘处处闻 | 类型 | 歌舞 家庭 爱情 |
导演 | 罗伯特·怀斯 | 主演 | 朱丽·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 |
编剧 | Ernest Lehman | 上映时间 | 1965年3月2日 |
片长 | 174分钟 | 对白语言 | 英语 |
制片地区 | 美国 | 出品公司 |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
出品时间 | 1964年 | imdb编码 | tt0059742 |
色彩 | 彩色 |
剧情简介
22岁的玛丽亚是一个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但是,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修女院里的阿比斯院长觉得她这样的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于是,当她接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寻求看护的请求,她决定让玛丽亚去,也借此让她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
玛丽亚到达冯・特拉普家,发现他是一个有七个孩子的鳏夫,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在舞会中,玛丽亚给孩子们示范奥地利的民间舞蹈“涟恩德拉”(Laendler)。出乎意料的是,上校走过来和玛丽亚共舞,舞蹈最后他们互视对方,他们之间的爱意一目了然。玛丽亚走了之后,男爵夫人用尽办法讨孩子们的欢心都没有成效。当孩子们得知上校要和男爵夫人结婚的消息后,他们更加难过。可惜,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从此就永远幸福快乐。在纳粹的陪同下,他们来到了会场,演出了孩子们准备好的歌曲。在这时,上校和玛丽亚演唱了雪绒花,歌曲里对祖国奥地利的热爱之情浓郁深厚,不顾旁边持枪的纳粹守卫,在场的观众也跟着上校一起唱完了雪绒花。
演出之后,趁着颁奖的时候上校一家人逃离演出现场,纳粹一路追到修道院里,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藏在了墓碑后面,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
角色介绍
玛利亚
演员 朱丽·安德鲁斯
萨尔茨堡修道院里的志愿修女,她活泼好动和热爱自然的性格却总是让她在修道院里惹麻烦。于是她被派到冯・特拉普上校家做家庭教师。她很快和上校的七个孩子打成一片,而上校也渐渐在她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
冯·特拉普
演员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海军上校,有七个孩子。长期的海军生活和亡妻的悲伤使他对待孩子像管教士兵一样严格。他请来玛利亚作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刚开始他对玛丽亚的做法十分不满,可是当他听到孩子们为男爵夫人唱歌的时候十分感动,并被玛丽亚可以感染他人的热情所吸引。
男爵夫人
演员 埃琳诺·帕克
冯·特拉普上校的女朋友,被上校带回来时孩子们很不喜欢她。她看到玛丽亚与上校十分亲近,便劝玛丽亚回修道院。但后来玛丽亚回来之后,她发现她已经无法挽回她和上校之间的感情,便主动退出了与上校的婚约。
阿比斯院长
演员 佩吉·伍德
萨尔茨堡修道院院长,她觉得玛丽亚活泼的性格不适合僧侣生活。她决定让玛丽亚去冯・特拉普上校家做看护,也借此让玛利亚探索出真正的生活目的。当玛丽亚向她坦白了她对上校的爱情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她告诉玛利亚要有骨气与勇气,哪怕翻越世界上的每一座山峰也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后来帮助玛丽亚一家逃离生天。
精彩花絮
由于电影拍摄的周期比较长,小演员们都在这个过程中长高了不少,为了在镜头中让演员看起来高度不变,影片使用了很多的小的拍摄技巧来掩饰这一切。 影片结束全家人爬到山上时上校肩膀上的格里特不是她本人。当时金·卡拉斯的体重增加了不少。片中出现的小孩是在克里斯托弗的要求下,找来的侏儒替身,体重只有格里特的一半。 影片的第一个音乐片段"音乐之声"是在欧洲拍摄的最后一场。当时是1964年的六月末七月初,尽管看起来阳光明媚,但天气寒冷刺骨,朱丽·安德鲁斯不得不在山间不断地跳来跳去。 朱丽·安德鲁斯回忆,在影片开场的航拍镜头中,尽管她把鞋跟都插进了地里,试图稳住自己,但还是一次次地被直升机强大的气流给吹得站都站不稳。在拍了大概十几条之后,她试着给导演罗伯特·怀斯做出手势让直升机升上去一些,但是她得到的回应却是导演竖起的大拇指--导演终于拍到了满意的镜头。 片尾一家人徒步穿过阿尔卑斯来到瑞士,而现实中他们先坐火车到了意大利,又从意大利飞到伦敦,最后到达了美国。萨尔兹堡离奥德边境非常的近,但离瑞士和意大利都非常远,徒步走过去是不可能的。 玛利亚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场景中,安德鲁斯一直笑场。因为每当她和上校接吻时,有一个装置就会发出咂嘴的声音。拍了超过20条之后,这个场景的结尾被修改成两人的剪影,并且隐藏了安德鲁斯的笑声。 电影在韩国放映时,一些电影院每天放四到五场,票房不是很好。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首尔的一家电影院的经营者尝试着找到了办法,他把电影中的所有音乐片段剪掉。 在阿根廷,这部电影被命名为《一个叛逆修女的故事》。 马里·马丁是原百老汇版本里玛丽娅的角色和该电影的制片人,最终将使得影片成本增加到八千万美元,相比较而言,安德鲁斯的片筹只要两百二十五万美元。 在影片拍摄到他们从船上掉进水里的场景,为了保持湿漉漉的样子,演员们不得不反复被水龙头浇得满身是水的。 当拍摄冯特拉普上校和玛利亚结婚的场景时,剧组忘记了叫扮演主教的演员就位,两位主人公走到了圣坛上时,圣坛上却空无一人,十分尴尬。而萨尔兹堡城真正的主教也在影片出演了一个小角色。 玛利亚和上校在露台里的场景中,朱丽·安德鲁斯一直大笑不止。照她的说法,是因为每当她靠近普卢默和他接吻时,有一个装置就会发出咂嘴的声音。在拍了超过20条之后,这个场景的结尾被修改成两人的剪影,并且隐藏了朱丽·安德鲁斯的笑声。 电影中,玛利亚从来不叫上校的名字 "乔治", 她总是叫他"上校"、"先生"或者"亲爱的"。
幕后制作
《音乐之声》改编自百老汇同名音乐剧,根据玛利亚·冯·特拉普的著作《冯特拉普家歌者的故事》(《The Story of the Trapp Family Singers by Maria von Trapp》)改编而成。该片的拍摄地点也在原著中提到的萨尔兹堡、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等地。
该片制片方最初想找执导过《宾虚》的好莱坞导演威廉·惠勒(William Wyler)来执导,当时他已经现场勘景并把原剧本做了一些改动。他心目中的《音乐之声》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威廉·惠勒甚至想要拍摄一些战争场面来渲染气氛。而同名音乐剧在百老汇上演的两年之前,派拉蒙向冯·恰皮·辛格买下了故事的版权,并打算让奥黛丽·赫本出演玛利亚。而奥黛丽·赫本表示拒绝出演,派拉蒙方面随即抛弃该电影计划 。
获奖记录
电影节 | 年份 | 奖项 | 获奖/提名 | 获奖者 |
---|---|---|---|---|
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 | ||||
2001年 | 国家影片登记 / National Film Registry | 获奖 | 音乐之声 | |
第23届金球奖 | ||||
1966年 | ||||
最佳女配角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in a Motion Picture | 提名 | Peggy Wood | ||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Motion Picture | 提名 | 罗伯特·怀斯 | ||
最佳女演员(喜剧/音乐类)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 获奖 | 朱莉·安德鲁斯 | ||
最佳电影(喜剧/音乐类) / Best Motion Picture - Musical or Comedy | 获奖 | 音乐之声 | ||
第38届奥斯卡奖 | ||||
1966年 | ||||
最佳电影 / Best Picture | 获奖 | 音乐之声 | ||
最佳女演员 / Best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提名 | 朱莉·安德鲁斯 | ||
最佳女配角 /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 | 提名 | Peggy Wood | ||
最佳导演 / Best Director | 获奖 | 罗伯特·怀斯 | ||
最佳摄影 / Best Cinematography | 提名 | Ted D. McCord | ||
最佳艺术指导布景 / Best Art Direction-Set Decoration | 提名 | Boris Leven
Walter Scott Ruby R. Levitt | ||
最佳服装设计 / Best Costume Design | 提名 | Dorothy Jeakins | ||
最佳剪辑 / Best Film Editing | 获奖 | William Reynolds | ||
最佳音效 / Best Sound | 获奖 | James Corcoran
Fred Hynes | ||
最佳音乐/歌曲 / Best Music, Song | 获奖 | Irwin Kostal | ||
第1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1966年 | 最佳女演员 / Best Performance by an Actress in a Leading Role | 提名 | 朱莉·安德鲁斯 |
第10届意大利大卫奖 | 1966年 | 最佳外国女演员 | 获奖 | 朱丽·安德鲁斯 |
发行信息
发行制作
制作公司 | 发行公司 |
---|---|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 |
Centfox Film [奥地利] | |
Centfox美国广播公司 | |
20世纪福斯阿根廷分公司 [阿根廷] | |
Gativideo [阿根廷] | |
Magnetic Video [us] | |
20th Century Fox Video [美国] | |
Fox Video [美国] | |
CBS/Fox Home Video [au] | |
CBS/Fox Home Video [no] | |
CBS/Fox [us] | |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 |
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 [荷兰]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纽约点映) | 1965年3月2日 | 意大利 | 1965年12月30日 |
美国(洛杉矶点映) | 1965年3月10日 | 法国 | 1966年2月17日 |
英国 | 1965年3月29日 | 挪威 | 1966年4月7日 |
澳大利亚 | 1965年4月17日 | 丹麦(再发行) | 1966年11月9日 |
巴西 | 1965年5月3日 | 日本(再发行) | 1975年9月13日 |
日本 | 1965年6月19日 | 芬兰(再发行) | 1985年10月18日 |
中国香港 | 1965年11月11日 | 美国(再发行) | 1990年8月24日 |
阿根廷 | 1965年12月1日 | 挪威(再发行) | 2001年4月27日 |
瑞典 | 1965年12月9日 | 日本(再发行) | 2003年12月30日 |
芬兰 | 1965年12月17日 | 挪威(70mm Film Festival) | 2004年8月22日 |
丹麦 | 1965年12月20日 | 中国香港(再发行) | 2005年11月3日 |
西德 | 1965年12月25日 | 英国(再发行) | 2007年9月26日 |
影片评价
《音乐之声》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美丽修女玛利亚,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清澈的湖泊、明媚的气候,雅致的别墅,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以及反纳粹,追求自由的勇气,都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观众们的心。片中多首歌曲,如表达玛利亚对大自然热爱的主题曲《音乐之声》、轻松愉快的《孤独的牧羊人》、特来普演唱的深情无限的《雪绒花》、欢乐有趣的《哆来咪》,以及可爱的孩子们在比赛和客厅里演唱的《晚安,再见!》等等,也都成了观众们记忆中最值得细细回味的旋律 。](新浪网评)
《音乐之声》中众多情景交融的歌曲令观众沉醉不已,理查德·罗杰斯创作的优美动听、流畅生动的音乐和百老汇制作人奥斯卡·汉默斯坦二世撰写的雅俗共赏、惹人喜爱的歌词,无疑是该片取得空前成功的关键因素 。(《新快报》评)
《音乐之声》这部音乐片中,茱莉·安德鲁斯宛如出谷黄莺般高亢亮丽的开嗓、和阿尔卑斯山广袤壮美的自然景观水乳交融地搭配在一起,也成为了一开场就令观众醍醐灌顶的记忆标签。作为一部改编自音乐剧的电影,片中大部分插曲都散发着浓郁的戏味儿,在旋律的起伏之间,观众们能体会到一种因情绪变化而产生的动态之美 。(时光网评)
参考资料
- ↑ 《音乐之声》影片简介,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