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钥匙,就是一个家
作品欣赏
房屋都倒塌了,到处都是一片废墟。天与地已经很难分得清了,四处传来一声声既凄凉又悲伤的哭声、喊声。
天空乌云笼罩着大地,透出那惊悚的黑色的光。突然,我在一片废墟中,发现了一株很小的绿色植物。它在废墟中特别的显眼,它虽然被石块压弯了,但它却依然直冲层层坚硬的障碍物,像往常一样活着,并且正在往上生长。
那天下午,她全身都是泥土,衣服破了几个大洞,脸上脏兮兮的,鞋子也破了。当我看到她时,她好像正在找什么东西。
我连忙跑过去向她问道:“老奶奶,您好!我是志愿者。请问您是在找什么东西吗?您告诉我,我来帮您找!”
过了许久,钥匙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我对她说:“您的钥匙怕是找不到了,我找了很多地方还是没有找到,那一串钥匙对您很重要吗?”
又过去一段时间,终于在废墟中的一块砖头底下找到了。当我把钥匙交到她手中时,她连忙说了几声谢谢。我很奇怪的问她:“这一串钥匙对您就这样重要,家都没有了,原来的钥匙还有用吗?”[1]
作者简介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丈夫钱钟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散文《将饮茶》《干校六记》;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其中写于1984年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沉定简洁是杨绛作品语言特色。看起来平平淡淡,无阴无晴。然而平淡不是贫乏,阴晴隐于其中,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有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干净明晰的语言在杨绛笔下变得有巨大的表现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