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是宋代无名氏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全词语言清丽,结构严谨,首尾遥相呼应,让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地表现出来。
- 作品名称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出处:《全宋词》
- 文学体裁 ;词
- 作 者 :无名氏
目录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
⑵漠漠:寂静无声。
⑶蚕事欲眠三:蚕儿已快三眠。
⑷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⑸樯:船上桅杆。樯燕:旅燕。梁燕:家中梁上之燕。
⑹篝(gōu)灯:把灯烛放在笼中,即点起灯笼。强:强自。这句承上面离愁满怀百无聊赖而来,点起灯烛再用心看看家书,表示对于写信者和他故乡的深切感情。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儿喂得饱饱的。 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 创作背景编辑 这首词的写作者已难以考证。根据此词内容、意旨及风格,作者当为晚宋时流落北方的江南籍人,此词当作于南宋末年。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它充分表明了作者善于捕捉自然美的本领,因为明媚的艳阳天固然动人,而斜风细雨中的江南景色却更富有诗情画意。上片句句写景,而景中含情,透过清丽活跳的景色及“酒半酣”的情态描写和两个“透”字、两个“满”字的点染,不难看出迷人的江南春色使作者产生了赏心悦目和恣情快意之感。[2]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故,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这首词语言清丽,结构严谨,首尾遥相呼应,让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来。全词大量使用了复叠句式,但不是简单的词语重复,而是起到了加重语气、突现事物特征、增强表现力的作用,同时收到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全词采用白描手法,以它真挚的怀乡之情和浓郁的民歌风味动人心弦,引起了读者的美感和共鸣。
名家点评
参考文献
-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古诗文网
- ↑ 一剪梅·漠漠春阴酒半酣 百度汉语网
- ↑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5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