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草
一葉草(學名:Ophioglossum)又名獨葉草、金劍草、矛盾草、蛇須草等。屬瓶爾小草多年生小草,蕨類,直立高12~26cm。根狀莖短,圓柱形,有一簇細長不分枝的肉質根,向四面橫走,在先端發生新植物。適合生長於陰涼潮濕的土壤中。[1]
目錄
形態特徵
葉通常單生,總柄長9~22cm,深埋土中,營養葉從總柄基部以上6~9cm處生出,卵形或橢圓形,長3~12cm,寬1~4cm,先端鈍或稍急尖,基部短楔形,下延,無柄,全緣,肉質,網狀脈明顯,中脈兩側的二次細脈約與中脈平行。孢子囊穗自總柄頂端發出,穗長2.5~3.5cm,窄條形,頂端有小突尖。孢子囊10~50對,排成2列,無柄,枝裂,無蓋,孢子球形四面形。
根狀莖細短,直立,有一簇細長不分枝的肉質根,向四面橫走如匍匐莖,在先端發生新植物。葉單生或2-3葉同自根部生出,總葉柄長3-6厘米,纖細,綠色或下部埋於土中,呈灰白色;營養葉為單葉,每梗一片,無柄,長2-5厘米,寬3-10毫米,倒披針形或長圓倒披針形,向基部為狹楔形,全緣,先端微尖或稍鈍,草質,淡祿色,具不明顯的網狀脈,但在光下則明晰可見。孢子葉自營養葉的基部生出,柄長5-7厘米,高出營養葉,孢子囊穗長2-3厘米,狹線形,先端尖,由15-28對孢子囊組成。孢子灰白色,近於平滑。[2]
生長環境
生於林下和山坡陰涼稍潮濕的土中,怕高溫。
分布範圍
栽培技術
一葉草適合分株繁殖。培育一葉草需擇陰濕涼爽的環境,土壤排水必須良好,否則根系發育不良易弓l起腐爛。移栽須帶宿土,栽後常噴水,保持空間濕度。在低海拔地區培育,更需如此。
藥用價值
主治喉痛,喉痹、白喉、口腔疾患、小兒肺炎、脘腹脹痛,毒蛇咬傷,療瘡腫毒;外用治急性結膜炎,角膜雲翳,眼瞼緣炎。
多圖
性狀
微甘、苦,涼。涼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植物文化
一葉草代表希望 二葉草代表付出 三葉草代表幸福 四葉草代表幸運
用法用量
用量9~15克,水煎服或同時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3]
附方
- 毒蛇咬傷: 瓶爾小草15克,水煎服。另取鮮藥適量,搗爛敷患處。也可用千粉3克,分3次服,以酒送服,另取3克調酒,由上而下擦傷口周圍,勿擦傷口。
- 治癆咳帶血絲: 全草與豬肺煮熱服。
- 治喉痹、喉痛: 全草搗汁服。
- 專治惡性面疔: 搗水糖敷之,能消腫退黃。
- 專治小兒各種熱性疾患:全草搗汁兌冰糖服。能解熱消炎。
- 解熱,治肺炎、心臟、口腔疾患: 全草20~30gm,燉赤肉服。
- 治白喉: 全草搗汁,兌冬蜜服。
- 治各種蛇傷: 全草洗淨,生嚼咽汁,留渣吐出,乘溫敷傷口。
採集加工
夏末秋初採收,洗淨,曬乾。
附註
同屬其他植物亦供藥用,功效同。
- 狹葉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thermale Komar.葉單生或2~3葉,長2~5cm,寬3~10mm,同自根部生出,營養葉披針形、披針狀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基部窄楔形,近中脈的側脈與之呈窄銳角的斜交,即近中脈的側脈與中脈不平行。
- 心葉瓶爾小草Ophioglossum reticulatun L.營養葉葉片為卵形或卵圓形,長3~4cm,寬2.6~3.5cm,先端圓或近於鈍頭,基部深心形,有短柄,邊緣多少呈波狀,革質,網狀脈明顯。[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