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
一品,是中国古代时期的一种官职。
官职: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1],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官制、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2]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3]。
目录
介绍
官职发展
第一个时期:夏、商两代,约1000年。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朝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4]。
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约600余年。周朝君主称“天子”或“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君主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5],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至清末,时间长达2300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6]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视频
一品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官与吏的故事 官吏二字 意思差别竟这么大,搜狐,2016-11-22
- ↑ 公共基础知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公教育网,2020-07-16
- ↑ 2020届高考:古诗文阅读不可不知的古代的职官科举制度知识 ,搜狐,2019-12-06
- ↑ 一起学《论语》18.1微子篇——殷有三仁焉,搜狐,2020-05-31
- ↑ 司空家族简介,搜狐,2017-06-07
- ↑ 巫史是什么意思?巫史在商朝时期是做什么的?,纵观历史网,20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