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方水土 一生情誼(王昌興)

一方水土 一生情誼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一方水土 一生情誼》中國當代作家王昌興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一方水土 一生情誼

記憶深處,深深鐫刻的便是黃土,清風帶着塵土吹過,整個世界都瀰漫着土地的氣息,小時候,我眼中的故鄉,是土,是土地的憨厚,無私。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裝有這樣一個地方,不容他人踐踏,不容他人污衊,是任何人和事物都無法毀滅的一個聖地,那就是出生和成長記憶最深的地方,我也不例外

生在北方,只覺得北方好,雖然天氣有時不盡如人意,少雨乾旱,大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明顯的景色變化,就像北方人隨着四季變化而更換穿着一樣,總令人欣賞到不同時令的美,無論氣候、景色裝束、還是心情,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與發現。

南方是靠水養人,而北方是靠土養人。南北水土氣候差異明顯,水和土在不同的條件下逐漸產生着量和質的變化,於是便誕生出各種不同的環境和人,人的性格形成也會或多或少受到水土成分變化過程中的一些影響。我生長在北方黃土地上,那裡的一切都是生命對黃土文化的延續,也形成了北方人天生粗獷、豪邁的性格。我嚮往着南方的山清水秀、人俊地美,但更熱愛自己出生的這片荒涼土地。無論走到哪裡,這個地方總是如影隨形,伴我走過各種酸甜苦辣,我經常在夢裡夢到那片荒涼的土地,它安靜的躺在水土貧瘠的大地脊樑上,包孕着天地間和諧的自然氣象,養育着一代代黃土兒女,在那片遼闊的土壤上茁壯成長。

文化是一個地方的精神傳承,源遠流長。我心中的那片鄉土,雖然經過幾千年的風吹雨打,歷經滄海桑田,失去了往日的容光,但它依然靜靜地臥在我心中最秘密的角落,從不發霉,從不褪色。那裡的人們有着最原始的善良和純淨,不被世俗和物慾橫流所玷污;那裡的人們永遠都是勤勞和樸實的,默默無聞的譜寫着時代洪流中最本質和樸實無華的生活;那裡的人們心中永遠有一片寧靜的土地,一條寂靜的小河潺潺流淌,不被車水馬龍和喧囂的市井生活干擾。

這片黃土地上的女人們,她們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孝敬老人,男人們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是一種循規蹈矩的慢性循環,但依然與古老傳統文化一脈傳承,將我們從遠古時代的原始社會帶向了現代文明社會。我們不能否認在這個過程中,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受到的苦難比遠離土地的人們更多。在目前時不我待的形勢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趨向失調,但這裡的人們依然能夠心平氣和的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並且,屬於土地上的那一片寧靜,依然如故。那一場春雨綿綿的「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帶來的春望依然是無限美好的,夏雷、秋霜、冬雪自成一格,將人和自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黃風像個騷客,每年的春秋如期而至,吹拂着人們不畏艱辛的臉頰,從春走到秋,從冬走到夏。

在我的記憶中,兒時陝西渭北合陽每年六、七、八月去集市上看秦腔戲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在這片土地上,秦腔戲曲文化的影響在人們的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沒有受到流行歌曲與影視文化的衝擊,人們總是津津樂道着用戲曲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來寄託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這裡的人們依然每年習慣性的按照鄉俗過着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節日,無論喜慶還是平淡,都安詳的訴說着這片土地上一年又一年的豐收和喜悅。這裡的人們也會在集市的買賣中享受着各種新品貨物對他們生活的改變,潛移默化中將一些老道的不適應時代的東西遺忘,將一些新型的家電、農耕器具引進,逐步的發展和進步着。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這片鄉土人情里那憨厚的笑容,他們把耕種當做一生的事業去做,將命運與土地連成一線,家禽、牲畜與自然合成一家。黝黑的肌膚里,滿載着一生辛勞的喜悅,沐浴着太陽的光輝,接受着新生活的洗禮。文化始終是一條生命線,牽扯着遠離家鄉的遊子和母親的心,無論天涯海角,母親就是那片長滿綠苗的田野,灌溉着最原始的水源,哺乳着小苗的根葉日漸成長,教會我們做人、做事;母親就是那一把黃土,抓起的是苦難,播種下的是一顆種子生根發芽結果的希望;母親就是一片荒涼里唯一的守望者。

其實,這一方水土始終伴隨着黃土地上生長起來的人們,和着小河裡的天籟之聲逐漸流向遠方,流向故土以外永無止盡的地方。人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而正是一方人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方鄉土,一方鄉土孕育出了一方情誼,一方情誼流傳至今,變成了我們現在各具特色的「美麗故鄉」。一路走來,風景,在路上。

[1]

作者簡介

王昌興,1997年生,廣西桂林陽朔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