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毛不拔 邯鄲淳

一毛不拔
圖片來自搜狐網

一毛不拔是一則簡潔而富有深意的故事。這篇短文揭示了做人的責任和義務,即人需要在生活中付出和奉獻,不能過分吝嗇,有舍才有得;也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否則就無法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目錄

原文

邯鄲淳〔魏晉〕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譯文

一隻猴子死後見到了閻王,向閻王要求投胎做人。閻王說:「既然你想做人,就需要將毛全部拔掉。」於是閻王就叫夜叉給猴子拔毛。剛剛才拔下了一根,猴子就忍不住痛得叫了起來。閻王笑道:「看你,連一根毛都捨不得拔,怎麼做人呢?」

試題

此文是一個成語故事,這個成語是 ,他的原意是現在一般用來形容?

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出來,十分吝嗇自私 。

寓言往往藉助一個虛構的故事來闡明一個道理,試概括本文寓意。

做人不宜吝嗇,有舍才有得。

簡析

  《一毛不拔》是一則簡潔而富有深意的故事。這篇短文揭示了做人的責任和義務,即人需要在生活中付出和奉獻,不能過分吝嗇,有舍才有得;也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否則就無法真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此外,這個故事還通過猴子的痛苦和冥王的笑容,傳達出一種幽默和諷刺的意味,讓人在會心一笑後反思做人的真諦。

邯鄲淳

邯鄲淳(約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禮(或作正禮),東漢時潁(yǐng)川陽翟(dí)(今禹州市)人,三國魏書法家,官至給事中。他不經意的閒逸文作——《笑林》和《藝經》,講述了當時的許多笑話、噱頭、善喻、譏諷、幽默趣事以及當時流行的投壺、米夾、擲磚、馬射、彈棋、棋局、食籟等諸般遊藝項目,成為中國最早的笑話和雜耍專著。[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