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一湖秀水 一湖诗文(袁明秀)

​一湖秀水 一湖诗文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一湖秀水 一湖诗文中国当代作家袁明秀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一湖秀水 一湖诗文

在中国,若说起西湖,那可能是妇孺皆知的。多年以前,赵雅芝主演的《新白娘子传奇》这部电视连续剧,到底把这个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给普及到了寻常百姓家。若说起瘦西湖,未必就尽人皆知了,但若说起扬州,十有八九会做恍然大悟状。康、干大帝六次“南巡”、“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炒饭,多种文化元素,已经把这座历史名城浸润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了。

需要做一个注释,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北郊,现有游览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和扬州园林特点的国家重点名胜区。”

关于“瘦西湖”这个名称的来历,相传有这样一个典故。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感慨盐商的挥金如土,作诗一首“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不管汪沆是不是瘦西湖之名的最先使用者,但保障河改称瘦西湖,肯定是因他的这首诗而定格的。此后,扬州北郊这泓湖水的美名传扬开来,蜚声遐迩。

许多文人雅士把扬州瘦西湖和杭州西湖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把杭州西湖比作唐代的杨贵妃,那么,扬州的瘦西湖就是汉代能够跳“掌上舞”的赵飞燕了。难怪李鸿章的孙子李孔昕在游览了瘦西湖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二十四桥月如钩,黄花开遍瘦西湖。西子范蠡今若在,不到杭州到扬州”了。

我因为很喜欢宋代姜夔《扬州慢》中那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的冷美,所以,来扬州第一站特意直奔瘦西湖。

瘦西湖,吸引我的不是她融南秀北雄于一体的园林群的宜人景色,而是沿着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展开的这幅巨大画卷中散落的诗文。瘦西湖的二十四景区内,每一处你都得心怀着敬畏行走,因为,稍不留神儿,就会踩到那自隋以来,洒落在湖上的诗文、楹联。

大虹桥,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它之所以能成为瘦西湖一个著名的景点,是和它所承载的众多作品、典故等人文内涵是分不开的。它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康熙年间的王渔洋在扬州任扬州司理时,就曾留下过一首有名的诗:“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据史料记载,汪士慎、孔尚任等曾分别在此大会诗人,留下了无数华美的诗章。金农、郑燮、黄慎等八怪名家,也常在此吟诗作画,流连忘返。清王士祯也在此留下了《浣溪纱 · 红桥怀古》,“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其中,“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成为传诵至今的名句。

纳兰容若,这位曾多次随康熙南巡的诗文奇才,也曾在这里留下了“无恙年年汴水流,一声水调短亭秋,旧时明月照扬州。曾是长堤牵锦缆,绿杨清瘦至今愁,玉钩斜路近迷楼”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连三岁孩童都能吟诵的名句,最能让人浮想联翩。只要一提到这句名诗,脑海里会立即浮现出一幅桃花缤纷柳丝婀娜细雨烟雾的江南春景。的确,在瘦西湖,三步一柳五步一桃的长堤春柳,大概是最让游人销魂之处了。这也不难想象,郑燮当年乘船游堤时灵感被激发了:“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词人久已伤头白,酒暖香温倍悄然。”

人们都说“月是故乡明”。我想,大概是造物主太垂青扬州了吧。要不,怎么连月亮女神也格外眷顾扬州呢。扬州号称“中国的月亮城”恐怕自有一番道理的,这个大胆的论断可是有依据的。唐代徐凝在《忆扬州》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无赖”二字,原本有褒和贬的两重意义,这里因明月恼人,有抱怨的意思。这首诗本来是写人的,但后世因为惊赏这种扬州明月的新奇形象,就离开了诗人原意,把它截下来只作为描写扬州夜月的传神警句来欣赏,这时的“无赖”二字又成为爱极的昵称了。本来月光普照,遍及人寰,并不偏宠扬州。而扬州的魅力,也不是仅在月色。诗为传神,有时似乎违反常理,却能深入事理骨髓。《忆扬州》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这是因为诗人把扬州明月写到了入神的地步,并用“无赖”之“明月”,把扬州装点出无限的风姿,与《忆扬州》的标题吻合无间,因而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向往扬州的美好。

扬州的月色美,观月的地方自然也就多了。扬州观月,最著名的大概要数瘦西湖的月观了。

郑燮曾在月观撰写一副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把“月光如水”的美妙意境描绘的出神入化。只可惜,我来瘦西湖,恰逢清晨,若是在一个静谧的月夜来此,凭栏远望,天上一轮明月,水中一轮明月,双月交辉。如此意境,我想,我心中也定会升起一轮明月的,这一轮明月也定会如水般盈盈越过万水千山,洒在千里万里之外。

茅以升,这位著名的桥梁专家曾对中国的名桥做过如此评价:“中国最古老的桥苎是赵州桥,中国最壮美的桥梁是卢沟桥,中国最秀气的最具艺术代表性的桥梁就是扬州的这座五亭桥了。”五亭桥,又名莲花桥,是扬州的标志性建筑,因其形状从空中俯瞰像一朵硕大而又美丽的莲花浮在瘦西湖上而得名。

二十四桥,瘦西湖这幅巨大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承载了自隋炀帝至现代太多文人雅士的作品与典故。

杜牧,以他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千古佳句,使得二十四桥声名鹤起。甚至连乾隆皇帝也不禁高歌“初识江南景物饶,已闻好鸟助春娇。明朝又放征帆下,去自扬州廿四桥”。

今天,在瘦西湖“虹桥卧波”景点前,立有一个巨大的汉白玉石碑,上面拓有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牧的那首使二十四桥扬名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自杜牧之后,历代文人歌咏扬州时,总会念及二十四桥,咏赞二十四桥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宋代词人姜夔,曾在吴江垂虹桥下演绎了天下最浪漫的故事:“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二十四桥。”“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这首《扬州慢》也是这位具有音乐天才的词人的自度之曲!词人前半阙写扬州自金兵入侵后荒凉颓败的景象,后半阙与唐朝繁华的扬州做对比感慨如今的饱受战火满目沧桑的扬州,吊古叹今,世事无常!

唐韦庄《七律·过扬州》云:“当年人未识兵戈,处处青楼夜夜歌。花发洞中春日永,月明衣上好风多。淮王去后无鸡犬,炀帝归来葬绮罗。二十四桥空寂寞,绿杨摧折旧宫河。”

乾隆皇帝在扬州题咏甚多,在《江北杂咏》中写道:“二十四桥明月夜,清词丽句数司勋。玉娥诏我无双景,不遗长空点片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思乡之情,也提到了二十四桥:“春花秋月,水明山秀,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除了这数不胜数的经典诗文,在湖内还有汪士慎的碑刻,郑燮的《竹石图》,黄慎的草书画轴,李方膺的《盆兰图》,罗聘的《梅花图》。

千百年来,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的政治家、文学家、画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经典诗文、书画,也留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当我在这座古老富足的城市里作短暂的停留,在赞叹它的古老、文明、美丽、富足的同时,内心难免激动不已。因为,我游历的不只是瘦西湖纯粹的风光之美,我更是在阅读一本书,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

瘦西湖上标致的船娘手把手耐心地教我学摇橹,让我在那一瞬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安详,从容。那个年轻美丽的导游,更是一路微笑一路诗文,这个典型的江南女子老是给我一种错觉,她不是一个导游,而是一个专修汉语言文学的年轻学者。由此,也让我对这片古老富庶的城市产生一种敬畏感。我敬畏这洒落在运河两岸的或古老的或现代的文明,敬畏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留在瘦西湖这巨幅画卷上的诗词碑文。同时,也对这些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普通劳动者由衷的敬佩。[1]

作者简介

袁明秀,笔名冷月无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