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一粒小麥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一粒小麥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早熟禾亞科

族:小麥族

屬:小麥屬

種:一粒小麥

拼 音:yī lì xiǎo mài

中文學名:Triticum monococcum L.

一粒小麥(yī lì xiǎo mài),學名 Triticum monococcum,異名:Nivieria monococcum Crithodium monococcum Triticum sativum var. monococcum Triticum aestivum var. monococcum Triticum vulgare var. bidens ,小麥屬中最原始的栽培種。原產小亞細亞。穗小,齊,極緊密,常有芒側面寬,正面狹。穗軸脆,易折斷。每小穗常僅一有芒的花結實,內稃在子粒成熟時縱裂成兩片,穎緊密,麥粒不易晚落。晚熟,產量和品質都極差。可用作小麥雜交育種的原始材料。 本種性耐寒、耐旱,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原。 隨着現代生物技術的應用,國際上對一粒小麥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但至今我國對一粒系小麥的研究和利用仍相對較少。 [1]

目錄

一粒小麥形態特徵

一粒小麥 稈光滑,直立,叢生,高70-100厘米,具3-4節,節上密被灰白色的毛。葉鞘邊緣(鞘口)具細柔毛;葉片上面毛較少而短或無毛。

一粒小麥 穗狀花序細長、扁平,長5-7厘米(芒除外),寬6-9毫米,穗軸扁平易折斷,在每節頂部和邊緣密生短毛;頂端小穗不發育,兩側小穗具3-2小花,一般僅最下方小花結實,余均不育;穎革質,具不顯著7脈,主脈於頂端延伸成2毫米長的齒,側脈延伸成長約1毫米的齒,並於穎背部凸起成兩脊;外稃具不顯著9脈,先端具長約10厘米的直芒,上部不孕小花具短芒;內稃於成熟時縱裂成兩半。

穎果長約7毫米,徑約3毫米,兩端尖銳。.

一粒小麥產地分布

在新石器時代廣泛栽培於西歐至小亞細亞一帶,現今在高加索、巴爾幹半島、摩洛哥、西班牙等地有少量栽培作牧草之用。我國引種作科學試驗材料。

一粒小麥主要價值

本種性耐寒、耐旱,適宜在山區栽培,對土壤要求不高,並發現有抗鏽病的抗源。 一粒小麥是多倍體小麥染色體組的供體物種之一,是小麥的重要基礎物種。

一粒小麥相關類群

普通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

提莫非維小麥Triticum timopheevii (Zhuk.) Zhuk.

圓錐小麥Triticum turgidum L.

波斯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carthlicum (Nevski) Yan ex P.C. Kuo

野生二粒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dicoccoides (Körn.) Bowden

硬粒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durum (Desf. ) Yan. ex P. C. Kuo

波蘭小麥(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polonicum (L. ) Yan ex P. C. Kuo

圓錐小麥(原變種)Triticum turgidum L. var. turgidum

一粒小麥起源

一粒小麥的關係圖 按照植物學家尼古拉·伊萬諾維奇·瓦維洛夫的分類,可將小麥可分為三類,每一類都有數量不同的染色體。軟質小麥(包括普通小麥和麵包小麥)有21對染色體,我們可稱其為六倍體小麥,又稱麵包小麥,也是全球種植最廣泛的小麥品種;硬質小麥(包括二粒小麥)有14對,稱為四倍體小麥,是意大利麵的主要原材料;而一粒小麥則只有7對。

一粒小麥是小麥的基石,在遙遠過去的某個時刻,某一譜系小麥的染色體發生了倍增,這就形成了一個細胞有兩組染色體的情況。古時的這種倍增創造出了一種四倍體小麥,它有14對染色體。這種情況發生在距今50萬年到15萬年(即新石器革命之前很久)的二粒小麥和硬質小麥身。然後在種植類二粒小麥(四倍染色體)和山羊草(二倍染色體)之間發生了一次雜交,結果產生了一種有21對染色體的小麥,它有3組成對的染色體,即六倍染色體。據估計,這次雜交發生在大約1萬年前,就是它創造出了小麥——普通小麥或麵包小麥。

參考來源

  1. 一粒小麥,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