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粮仓
历史
建立
位于松山区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号的一号粮仓建于1944年,占地约700平方公尺。当时日本政府为防范台北桥遭轰炸,使台北断炊,便选在市中心兴建储存由南台湾供应米粮的战备粮仓。
2012年台北市文化局第二科科长邓文宗解说,一号粮仓是标准统制仓类型建物,其特色为桧木桁架,墙壁为多层墙体,有防湿、隔热、通风等效果。窗户都加封铁网,可防人丢火苗。
保存
二十馀岁就管理一号粮仓四十馀年的的姚木森回忆,战后国民政府接收,一号粮仓作为堆放文件、麻袋和铁箱等杂物的仓库,原始风貌至今未改变;就连粮仓的铁大门,都还可见到二战时美军扫射的弹孔。
房地管理的行政院农委会农粮署北区分署,在一号粮仓达使用年限后,依国有财产相关规定应报废拆除,移交财政部国有财产署处理。附近居民听闻后觉得相当可惜,便透过台北市政府申诉系统及文建会电子信箱反映一号粮仓的文化资产价值,希望能予保存。2010年8月,文化局组成专案小组进行一号粮仓文资价值鉴定会勘,肯定其具文资保存价值,遂依程序提送文资委员会进行审议;文资委员会于2011年2月22日通过登录历史建筑。
活化
2012年12月3日,推动“老房子文化运动”计画的台北市文化局局长刘维公在一号粮仓举办记者会。刘维公表示,财政部国有财产局、台湾铁路管理局、台湾银行等单位协商后释出台北市八十多栋老房子,文化局分梯推出老房子计画提供民间出资修复,让文创工作者进驻。第一梯次有廿间老房子,包括一号粮仓、阳明山美军宿舍群、台湾省农业试验所分所长宿舍等,于12月10日开放文创工作者登记,三个月内申请者提出修缮计画与再利用计画。
一号粮仓吸引六个团队竞逐,最后以立偕生活由粮仓概念发想,以“育”“农”“食”3面相推广食育的提案得标。在立偕建设总经理张巍怀的行动下,立偕生活出资新台币二千八百万元、耗时三年修复。修复后,获得中华民国文化部第五届国家文化资产保存奖。修复后的一号粮仓,一楼仿效杨儒门的248农学市集,贩售在地小农食材;二楼的餐厅则提供炉烤桂丁鸡、台湾牛颊牛肉面、海鲜炖饭等台湾料理。2016年7月23日正式开幕当天,张巍怀邀集台北市不动产开发公会理事长陈春铜等贵宾参加。张巍怀因脑溢血于2020年8月过世后,文资委员丘如华追吊说,张巍怀在一号粮仓及乐埔町下了很大功夫,是修复保存先锋,更带领修复风向。
中仑里里长陈碧云曾向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反映,希望争取将里内的一号粮仓部分空间挪作为里民活动中心。2015年11月3日,柯文哲会勘后,要求台北市政府相关局处列管此案。台北市民政局局长蓝世聪表示,因一号粮仓已参加老房子计画,民政局会研议是否利用里内的警察宿舍,以公办都更方式增设里民活动中心。
2021年万华疫情爆发后,曾在2018、2019年连获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的一号粮仓餐厅于6月18日歇业。2021年8月13日,一号粮仓重新恢复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