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守和(近代)

丁守和(近代)
圖片來自名人簡歷

丁守和(近代) 丁守和,1925年4月出生,男,漢族,河北望都人,中共黨員,1948年華北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化學會會長、名譽會長,曾任中央編譯局研究室主任,《歷史研究》編輯部主任,《近代史研究》主編。學術專長為中國近代史、中國文化史。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人生經歷

丁守和,1926年2月生於河北望都,2008年3月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朝陽醫院逝世,享年82歲。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離休幹部、著名歷史學家,北京大學兼任教授,中國文化學會會長。1948年底華北大學社科系畢業。

個人生平

1926年5月10日出生於河北省望都縣堯莊。1946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底畢業於華北大學社會科學系,1949年10月任中共中央組織部秘書處幹事。1950年8月調到中央編譯局工作,先後任幹部科長、辦公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1961年初調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任《歷史研究》編輯部主任,兼近代文化史研究室主任。1977年後負責籌備《近代史研究》和《中國文化》集刊。1979年12月晉升為研究員,任《近代史研究》主編,兼近代文化史研究室主任。1989年4月發起成立中國現代文化學會,任會長。2002年起任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名譽會長。曾在北京大學、河南大學等院校擔任兼職教授。 丁守和同志從青年時代起就努力研讀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具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持正確的理論方向和學術方向。 60年代初,在黎澍同志領導下,編輯出版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歷史科學》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論歷史人物評價問題》兩書,對人們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學術生涯中,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勤奮刻苦,嚴謹治學,在中國近代史及中國文化史研究領域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丁守和同志從50年代起長期擔任編輯工作,在籌劃、組稿、審閱或處理稿件之餘,潛心研究學問。他極其注重第一手資料的發掘、整理,先後主持編輯出版了《五四運動文選》、《五四時期期刊介紹》、《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抗戰時期重要期刊介紹》、《中國近代啟蒙思潮》等多種大型資料集,為學者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他着力於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五四啟蒙運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近代中國的民主與科學、抗戰時期的思想文化、瞿秋白政治思想、中國近代社會思潮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先後出版了《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傳播》、《瞿秋白思想研究》、《民主科學在中國的命運》、《中國近代思潮論》、《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等著作,在學術界產生較大影響。

80年代以後,丁守和同志懷着極其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將主要精力放在中國文化史研究方面,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方法對古代文化典籍進行深入研究,主編了《中華文化辭典》、《中國歷代治國策選粹》、《中國歷代奏議大典》等多種大型工具書和資料集,發表了有關文化學理論與方法,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本質特點及其價值取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以及中西文化之比較,現代新文化的創建及其核心價值等等重大問題的文章數十篇,提出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新見解。

幾十年來,丁守和同志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他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執著地追求真理。他將嚴復所說的學術研究「一不為古人所欺,二不為權勢所屈」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經常表示:喜歡那些秉筆直書,有意見實話直說的「諤諤」之聲,不喜歡那種唯唯諾諾、吞吞吐吐、拐彎抹角之言。他將自己的隨筆集定名為《諤諤集》,命意在此。他艱苦樸素,謙虛謹慎,樂觀豁達,熱心助人,贏得了朋友和同仁的尊敬。他特別關心青年同志的成長,給他們以一切可能的鼓勵、幫助和提攜。

丁守和同志一生堅志苦學,勤奮鑽研,筆耕不輟,發表各種論著約500萬字,主編的各種資料書和工具書有1500餘萬字,是國內外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

主要成果

《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傳播》,三聯書店,1963年,1979年修訂版

《瞿秋白思想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學海求索錄》,吉林大學出版社,1994

《民主科學在中國的命運》,香港中華書局,1994

《中國歷代文化概述》,香港中華書局,1995。

《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人民出版社,1958~1959

《辛亥革命時期期刊介紹》,人民出版社,1982~1987。 [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