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

俗語: 丁是丁,卯是卯

拼音: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

目錄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三回:「我看你利害,明兒有了事,我也『丁是丁,卯是卯』的,你也別抱怨。」

成語釋義

某個釘子一定要安在相應的鉚處,不能有差錯。形容對事認真,毫不含糊。

成語示例

他說話做事丁是丁,卯是卯,深得大家信任。[1]

典故

傳說在隋朝末年,隋煬帝舉行了一場比武大賽,各路英雄雲集於此,經過一番廝殺爭鬥,羅成奪了頭名。監考官楊林見羅成相貌堂堂,武藝出眾,便想收他做乾兒子,羅成自然是不會同意認奸臣楊林為父,楊林一氣之下,便誣陷羅成,說他想要謀反,將他關進大牢。羅成的結拜義兄程咬金聞訊趕來營救,也中了楊林的埋伏,被捉了起來。

那天觀看比武的有一位沙陀國公主,她被羅成的英姿迷住,現在見羅成入獄,就想營救他出來。一天夜裡沙陀公主在楊林的密室偷出一支令箭,趕快到獄中去救羅成,羅成拿着令箭一看說:「公主,這是銀鈚卯時令箭,我們可以出牢房,但卻不能逃出城。你要盜得一支金鈚丁時的令箭才行,丁是丁,卯是卯,不能矇混的。」公主一聽,又返回楊林處,想盡各種辦法,又盜來一支金鈚丁時令箭,使得羅成等安全出城。

現在,「丁是丁,卯是卯」這句話常用來形容辦事認真,一點不含糊,不通融。[2]

「丁」和「卯」的前世今生

對待原則性問題要注意「丁就是丁,卯就是卯」,是因為對於原則性問題來說,漠視都屬「罪過」,越是原則性的問題,就越是要小心謹慎對待。所以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丁就是丁,卯就是卯,要區分開,要認真對待。

「丁就是丁,卯就是卯」大抵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就是要將「丁」和「卯」區分開,大是大非面前,要有自己的原則;第二層含義就是區分「丁」和「卯」時要認真謹慎,不可大意。

「丁」和「卯」的用於推演農曆,「丁」屬「天干」,「卯」屬「地支」,當我們推算農時的時候,「丁」和「卯」要分開,不可混用,不能有一點差錯,更不可以含糊不清,否則,推斷出來的農時就會出錯。在古代社會,農時出錯就會蒙受巨大的損失。主要是因為我國屬於農耕國家,農時出錯的話,搞錯了耕種、收割的時間,耕種收割不及時,那麼莊稼欠收,百姓就會餓肚子。所以古代對於農時推演十分講究和用心。

基於這種講究和用心,於是後世就有了「丁就是丁,卯就是卯」的說法,這是在借着古人以「丁」和「卯」推演農時之鄭重其事,表明至關重要的事情處理起來要嚴格按照「原則」進行,繼而可以衍生出「在大是大非前要保有嚴格、謹慎的態度」這層含義。

兩種含義

「丁就是丁,卯就是卯」這句話,如果我們細細體會的話,大抵可以體會出兩種含義。

亦如「丁」和「卯」需分明,大是大非前,是非亦當分明

如果將人事之黑白區分得過於清楚,那麼往往會陷入非黑即白的極端,但是,什麼事情都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同樣也是大問題。面對一些原則性的大是大非,還是需要有自己的立場。有些事情,漠視一定程度上和「默認」等同。對於許多殘酷的惡行,漠視有時候就是「默認」。若是這種沒有原則的折中趨於普遍,那麼我們的生活將陷入混亂。

非黑即白的世界不太正常,完全折中之是非不分的世界同樣不正常,所以,亦如「丁」和「卯」混同不分會耽誤農時繼而導致欠收,甚至會「滾雪球」一般引發饑荒之類的情況,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就不能做老好人,要有自己的鮮明立場,否則一個小小的漠視,可能就是燒了別人房子的一根柴。

越是原則性的問題,就越是要小心謹慎

因為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不可避免要區分是非,要進行價值判斷,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弄清楚自己的「原則」是否積極可靠,自己做出的選擇是否符合自己的原則,一點都馬虎不得。

大是大非,往往牽絆着自己或者他人的命運,一點都馬虎不得,馬虎和隨意導致的苦果,往往異常苦澀。所以,亦如區分「丁」和「卯」時要小心謹慎,在進行大是大非之區分時更要小心謹慎。

「丁」和「卯」本是用於農時的,而「丁就是丁,卯就是卯」則借用推演農時時對「丁」和「卯」按照規則嚴格區分的態度來比喻人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原則性,要謹慎小心去進行是非判斷[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