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是娥(滬劇宗師)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丁是娥(1923年11月12日-1988年7月9日),原名潘永華,小名「銀男」,祖籍浙江吳興,生於上海,中國滬劇表演藝術家,滬劇「丁派」藝術的創始人。丁是娥鮮活塑造了小飛娥、林佩芬、繁漪、阿慶嫂和嬸娘等一系列身份、性格和感情迥然相異的婦女形象,深受民眾推崇。

目錄

生平

丁是娥祖籍浙江省吳興縣雙林鎮潘家㘰村(今屬湖州市南潯區),其父潘成忠早年到上海的一家湖絲棧做臨時工,與同棧的繅絲女工石桂娥相戀成婚後才生下了她。出生地位於上海虹口虬江橋畔。9歲師從丁婉娥,並得藝名「丁是娥」。關於含義,丁是娥曾回憶道:

拜師以後,老師為我起藝名叫丁是娥。她向我解釋說:「取這個名字有兩層意思,一、儂是我的娥;二是申曲界有個唱出名的,叫孫是娥,可惜死得早,希望儂像伊,將來掛霓虹燈牌子。」

丁是娥從師丁婉娥學花旦、正旦,兼演老旦,在兒童申曲班以「小小婉娥」藝名登台。18歲滿師後,相繼在鳴英、施春軒、文濱、上藝等滬劇團演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致力於滬劇改革,在排演現代戲方面成績卓著。1978年8月,丁是娥出任上海滬劇團團長。1982年9月,建立上海滬劇院[1],丁為第一任院長。1988年7月9日,因晚期腎癌告別人世。

榮譽記錄

曾先後4次獲得表演獎,其中連續兩年獲上海市戲曲競賽一等演員獎。1952年,上藝滬劇團與中藝滬劇團合併,參加全國觀摩演出,獲一等演員獎。1954年獲華東戲曲會演一等演員獎。1956年被評為上海市先進工作者。1958年被評為全國婦女建設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2年被評為上海市模範共產黨員。

個人作品

演唱藝術精湛,唱腔婉轉、綺麗多彩,善於抒發人物內在感情,自成一家。在培養青年演員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擅演劇目有《白毛女》(飾喜兒)、《 羅漢錢 》(飾小飛娥)、《 金 黛 萊》(飾金黛萊)、《雞毛飛上天[2](飾林佩芬)、《蝴蝶夫人》、《雷雨》、《寄生草》、《蘆盪火種》(飾阿慶嫂)、《被唾棄的人》等。

著有《展開藝術想像的翅膀》。

視頻

丁是娥 相關視頻

1984年上海青年演員會演 開幕講話 丁是娥
滬劇 羅漢錢·回憶 丁是娥

參考文獻

  1. 上海滬劇院,新浪網,2015-12-23
  2. 雞毛飛上天 ,搜狐,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