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潔因
丁潔因(Ding Jie Yin)[現代]一九二六年生。女。字丁檀。浙江鄞縣人[1]。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屆會員 。
丁潔因 | |
---|---|
雕塑大師 | |
出生 | 一九二六年生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雕塑大師 |
知名作品 |
《非洲婦女》 《趙一曼》 《中國人民抗日紀念碑》 《彭大將軍》 《大同寺廟塑像》。 |
目錄
基本內容
丁潔因 ,擅雕塑。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室。1946年在上海美專學習。1953年畢業於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1955年畢業於該院研究生班。後留校從事創作。曾任《 中國雕塑》雜誌編委,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雕塑創作研究所研究員。作品《非洲婦女》、《 趙一曼》、《 吳玉章》、《 彭大將軍》、《宋哲元將軍》等被 中國美術館、軍事博物館、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收藏。出版有《大同寺廟塑像》等。
「春天在召喚我」
作為一位雕塑家,她把才華無私地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事業。在50餘年的創作歷程中,丁潔因女士足跡遍布祖國南北,先後共完成作品90餘件。《崛起-非洲》、《憤怒》、《趙一曼烈士像》、《中國人民抗日紀念碑》是其代表作。其中,丁潔因最引以為豪的是前後用了1年多時間完成的《中國人民抗日紀念碑》。紀念碑座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中心廣場,碑高15米,寬8米,厚6.6米,碑體正面鐫刻着江澤民同志題寫的「中國人民抗日紀念碑」,碑體下部鑲嵌着鑄銅浮雕,重18噸,長8米,寬6.6米,高2米。紀念碑整體由巨大的花崗岩和被壓碎的侵略者戰爭機器殘骸銅鑄雕塑組成,象徵着正義必勝,一切侵略者必將失敗。這尊塑像讓許多人回想起中國那段屈辱史,更喚起了人們對正義與和平的嚮往和追求。
談到自己的成長,丁潔因說,在上海上美專時,劉海粟先生任校長。劉先生很早就到中國開辦學校,提倡美術教學的改革,對自己影響很大。同時,唐先生教授語文,對自己文學修養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她遭遇到很多挫折和磨難。但即使是在十分艱難的環境下,她仍然堅持雕塑創作。正如她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女雕塑家群體》中所說的:「從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片荒蕪的現代雕塑藝苑中走過來,以一顆藝朮赤子之心,從生活的坎坷磨難與十年的動亂中走過來。人民的事業,民族的情感,審美的理想,現實語言藝術鑄就了她們的藝術生命。」
丁潔因認為,藝術的生命力在於開拓創新。她說,一個人變老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藝術創作應該永葆青春,應該創作出新的為人民所喜歡的作品,一批經受得住歷史考驗的、站得住腳的作品。丁潔因曾經寫道:「創作激情不僅沒有老化、枯竭,反而日益高漲。這是青春的復歸,是生命意志的體現,是渴求,是藝術靈感的燃燒,與其把它看作是找回失落歲月的衝刺,不如看作是藝術春天的召喚。」
丁潔因走過的是一條努力站立在造型藝術的「奧林匹克山」上,「將自己的生命與雕塑融凝在一起」的既艱辛又充滿快樂的藝術之路。丁潔因說:「雕塑需要才華,耕需要堅忍精神、走向目標的專注與頑強。完美的作品,要經歷一個緩慢的接近過程。」丁潔因在雕塑道路上也確實是這樣走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