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丁里鎮蕭縣轄鎮,是安徽省優秀旅遊鄉鎮、安徽省千年古鎮、蕭縣南大門。位於淮北市和蕭縣城區的中間地帶。南鄰淮北市,北接龍城鎮,東鄰永堌鎮,西接孫圩子鄉、杜樓鎮王寨鎮。丁里鎮屬亞熱帶與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境內符夾鐵路穿境而過,蕭淮公路縱穿南北,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並在境內郭莊設有出入口。

2013年,丁里鎮完成財稅收入1259.38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2.09億元,招商引資3.1億元。

截至2017年底,丁里鎮轄8個行政村、1個社區,常住人口39574人,行政區域面積41.95平方千米 。有淮海戰役總前委會議舊址、郭莊知青園、王彥章擺渡遺蹟(瓦子口)等景點。[1]

目錄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人們為紀念漢朝時期劉邦救命恩人丁公(丁固)的故事,把丁公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被稱為"丁公故里"。時間長了以後,人們為了便於稱呼,而稱此村為"丁里"。村口有一座周圍全是平地的小山,被稱為"丁山"。

人口民族

截至2013年,丁里鎮總人口44672人,大多是漢族,其中農業人口4萬人,男19863人,女18767人,家庭戶10357戶。[2]

建制沿革

春秋時期隸屬宋國。

西漢屬沛郡,本始三年(前71年)六月甲辰,宣帝封丞相韋賢在此建扶陽侯國,歷4世,至王莽時絕,改為合洽縣。東漢建武十三年(37年),封韓歆為扶陽侯。十五年正月辛丑國除,撤銷。

唐朝時期實行道、州、縣三級制,區境屬河南道徐州,中華民國初年,江蘇置五道,鎮境屬徐海道。

民國十八年(1929年)12月,中共朔里支部成立,為區境歷史上第一個黨支部。

1953年2月,鎮境屬江蘇省徐州專區蕭縣管轄,後隨蕭縣劃入安徽省。

1955年1月,將朔里區蔣台鄉的王場、張院、后土型3個自然村劃歸濉溪縣龍岱鄉。

1960年4月,將蕭縣南部杜集、高岳2個公社劃歸濉溪市管轄。

1961年1月13日,劃丁里鎮相山地區入新設的濉溪市(1971年3月30日,改濉溪市為淮北市);2月,將杜集公社10個大隊62個生產隊劃入濉溪市。

1961年6月,濉溪市(後更名為淮北市)郊區成立,朔里區境南部屬濉溪市、北部屬蕭縣。

1976年,將郭莊公社的官莊、任莊、任土樓、李窪、孫莊6個大隊,32個自然村劃入淮北市。

1984年,撤銷郭莊公社,設丁里區。

1992年,撤銷丁里區,設立丁里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底,丁里鎮轄9個行政村,57個自然村,鎮政府設在郭莊村。[3]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丁里鎮,被群山包圍,有自然形成的月亮灣水庫;龍河、運河、脊骨河等主要大河流途經該鎮。

氣候特徵

丁里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度帶,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雨水漸增;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旱澇不均,或晴旱少雨,或多雨成災;冬季寒冷少雨雪。[4]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底,有耕地面積3709公頃。

生物資源

丁里鎮森林植被屬華北區系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截至2010年,全鎮計有青岡櫟、苦楝、樟樹等木本植物60科、110屬、275種,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屬、260種;裸子植物4科、8屬、15種。全鎮野生動物主要有鷹、野兔、鸚鵡、白薇、大鴇、金雕等。

礦產資源

丁里鎮有瓷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瓷石(陶瓷土)資源約30億噸。

交通

符夾鐵路穿境而過,1966年設丁里站,目前仍辦理貨運業務。

301省蕭淮公路縱伸南北,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並在丁里鎮郭莊村設出入口。距徐州觀音機場60千米。

經濟

綜述

2013年,丁里鎮完成財稅收入1259.38萬元,完成任務的104.6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億元,完成任務的130%;工業總產值達2.09億元,相比2012年,增幅44.4%;招商引資3.1億元,完成任務的103%。

第一產業

截至2013年,新成立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3600畝。牛存欄達708頭,出欄1100頭;羊存欄32860隻,年出欄46966隻;豬存欄達13100頭,出欄22560頭;蛋雞存欄達116400隻,肉雞出欄205600隻。實畜牧業產值達4000多萬元。通過土地流轉已建成占地1300畝的生態農業觀光園、占地700畝的果蔬種植、建設500畝的優質葡萄種植及300畝鋼骨架大棚,主要種植西芹、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經濟作物以種棉、豌豆、甜玉米、甘藍為主,其中豌豆種植面積達8000畝。

第二產業

截至2010年12月,丁里鎮有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年產值2000萬元。丁里鎮利用該鎮原勝利鄉舊址、衛生院舊址、糧站等閒置資產及土地建立工業園區,丁里鎮工業園是縣級新型鄉村工業園試點,位於丁里鎮政府東側,蕭淮公路南300米,緊靠郭浮路北。距連霍高速公路出入口、符夾鐵路西0.5千米處。園區東西長740米,南北寬230米,總占地面積240畝,投資總額4400萬元。總體規劃為"一園三區",即:高新產業工業區、中小企業集聚區、公共服務區。2006年來,丁里鎮已發展私營企業15戶(其中規模企業1戶)。

截至2014年丁里鎮工業園共引進企業7家。其中已建成投產6家,正在基礎設施建設的2家。

第三產業

丁里鎮歷史上商業繁茂。清末時期,布匹、茶莊、國藥、米行、鹽業、京廣百貨、糟坊等諸業興盛。民國初年,漁業、肉食、棉花、蠶絲、竹木、陶瓷、五金鐵器、日用雜貨及飲食服務業較為活躍。日軍占領時期,集鎮一些大商戶隱裕藏富,或逃或遷,或閉或歇,市面日漸蕭條。

建國後商業服務設施在丁里鎮東西、南北十字大街,並結合鎮中心廣場建設商業、文化中心。鎮街道以西有畜牧、農貿市場,用於畜牧及農用物資交易;鎮街道以東布置農貿市場及糧油小商品市場。200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64萬元,比2006年增長19.0%。200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5萬元。[5]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3年,丁里鎮共新建、改造水泥路、砂石路等26762米,修復各種溝32978米,修建各種涵、道378座,整理坑塘19面,新打機井102眼,新建橋109座。鎮集貿市場西的郭莊小商品交易市場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新建二層門面房8000平方米。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底,丁里鎮有8所布點學校,其中7所小學,1所初中;教學點6所;全鎮在校學生近4000名,初中生有1000餘人;有200多名教職工,初中教師70餘人。

醫療事業

截至2012年,丁里鎮有丁里鎮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丁里鎮衛生局衛生監督所、丁里鎮婦幼保健站、丁里鎮紅十字會辦公室、丁里鎮愛衛會辦公室等鎮級醫療衛生機構。

2013年,新農合應參保41092人,參保率達到100%,共落實節育措施669例,其中上環545例,結紮124例;男女出生性別比為113.84;政策符合率70.4%;獎勵扶助對象34人。

2013年,丁里鎮退出不符合低保條件378戶,新增低保戶492戶,發放民政救濟款11.86萬元,丁里鎮敬老院新建樓房34間共890平方米。

文化事業

截至2014年,丁里鎮有綜合文化廣播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5處,各類文化專業戶14戶,農民文化書屋15個,藏書4.1萬冊。[6]

旅遊

景點

郭莊村為七十年代聞名安徽省的農業學大寨典型,學大寨時期,郭莊公社與河南七里營,江蘇華西村齊名。曾經光顧這裡有影響的人物有陳永貴、李德生、宋佩璋、萬里等,安徽省第八次農業會議在此召開。郭莊人民從幾里外的山坡上用平板車人力運來紅土鋪墊,使兩千畝的鹽鹼地產生了根本變化,被安徽省樹立為"農業學大寨"的典型。其聲望覆蓋了安徽,蔓延向全國。被稱為"一朵盛開在淮北平原上的大寨之花"、"鹽鹼地上稻花香"。

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

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座落在安徽省蕭縣丁里鎮蔡凹村,舊址的主體建築位於蔡凹村中心的楊家台子,為清末古建築群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是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全國100個紅色旅遊重點景區之一。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戰役爆發,在殲滅黃維兵團後,淮海戰役總前委成員鄧小平、劉伯承、陳毅、粟裕、譚震林等首長,在安徽省蕭縣丁里鎮蔡凹楊台子召開會議,研究渡江作戰部署和部隊整改方案,並在院內合影留念。

王彥章擺渡遺蹟

瓦子口名古瓦圳,後改為瓦橋關,名瓦子口。該處地勢低洼,北山頭至南山頭5華里,常年水深約三丈,寬約一華里。唐朝李克用執政時,有一大力士王彥章在此擺渡。有一天,李存孝為其母病買藥從此渡過。船行至河中心停駛,王彥章向其索船資,李存孝拒不付錢,並說他是黑渡口撐船。王彥章用他的鐵船篙向李肩背猛擊一篙,李存孝一挺肩,篙彎而縮短。王彥章令其賠償,李存孝將篙用手一捋,篙復直且長。王彥章畏懼,急忙跳入水中潛逃。至今,仍留有擺渡的24個平行石穴眼痕跡。

美食

丁里羊肉湯,是蕭縣羊肉湯、徐州羊肉湯的發源地,每年丁里鎮均舉辦以羊肉為主題的伏羊文化節。

傳說

丁里鎮流傳劉邦殺害救命恩人丁公(丁固)的故事:楚漢相爭時,項羽去平定齊國,劉邦趁楚國國都彭城空虛之機,攻入彭城。項羽知道後搬馬回師,從魯地出發經胡陵,到達蕭縣,截斷了劉邦的退路。在彭城東靈璧的睢水展開激戰,漢軍的屍體阻塞的睢水流動不暢。劉邦向西逃命。項羽大將丁公領兵追趕到了劉邦,並想殺了他向項羽領賞,這時劉邦跪地求饒,說:"咱們都是有才能的人,何苦如此相逼迫。"丁公見此產生同情之心,覺得劉邦一起跟隨項羽並肩戰鬥過,對劉邦頗有好感;也考慮給自己留條後路,放劉邦逃生。丁公怕項羽加害因此棄官,到蕭縣南的小山村隱居。到了劉邦消滅項羽,丁公認為對劉邦有救命之恩,去找他討封賞。誰知劉邦因丁公曾是項羽的大將,對項羽不忠心,致使項王失去天下,下令斬了丁公。過後,人們為紀念冤死的丁公,把丁公曾經居住過的地方被稱為"丁公故里"。時間長了以後,人們為了便於稱呼,而稱此村為"丁里"。村口一座小山,被稱為"丁山"。[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