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丁锷
出生 1934年
国籍 中國

目录

丁锷

丁锷(1934年 - 2017年7月3日 ),安徽省舒城县河口镇人。从事中药外治法的实验研究和特发性股骨头坏死、慢性硬化性骨髓炎、顽固性颈椎病疑难病的临床研究。

人物经历

1949年从方振亚学中医,1958年毕业于安徽省中医进修学校师资班,1963年毕业于河南省洛阳正骨学院。自1955年8月参加工作后,曾任舒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安徽中医学院讲师、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同时任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外科副主任、骨伤科主任、骨伤科研究室主任。1985年,兼任中华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理事、安徽省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并任《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中医正骨》、《中国骨伤》、《中医临床与保健》等刊物编审委员。

著作

主要著作(含与他人合著)有《中医骨病学》、《中国骨伤科学·内伤病学》、《中医临床诊疗规范》、《中医实习手册》、《中医多选题》、《中国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

淡泊名利、勤俭敬业

2017年7月3日,丁锷因病逝世,我国中医骨伤界的一颗巨星陨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来的唁电称:丁锷是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中医教育家。丁锷的不幸逝世,是我国中医药界的一大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

丁锷的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只有几块医生用章、十几个看病时用坏了的放大镜,以及十余枚安中医建院以来的纪念章,整整齐齐的摆放在小盒子里。在丁锷的一生中,他始终把组织对他的肯定看作是“高看一眼”,他把病人对他的感恩看作是“医生的本分”,他把学术界给他定义的地位看作是“大家的功劳”,他把自己工作的医院看作是大家“共同的家”。

“自己是做中医的,更是一名老党员,想尽量传承下来一些经验教训,这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这是2016年丁锷接受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事迹采访时说的话。

2017年6月,丁锷获“全国名中医”称号时说:“如果天再假我以年,我愿植杖耕耘,以报答党和政府培育之惠,知遇之恩于万一。”

五年前,他立下口头遗嘱:死后不发讣告、不树碑,“树葬”,有一个标记就行了,不要给组织找麻烦。

丁锷是一位具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常教诲身边的人:“人不能没有信仰,是党的人必须要有党的信仰,守党的规矩,响应党的号召”。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虽不能直接到地震灾区,但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主动向党组织缴纳特殊党费。

2017年6月27日,在医院开展的纪念建党96周年系列活动中,他因病住院治疗,期间,他向党组织多次表达要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参加纪念建党庆祝活动,并拄着拐杖,走上主席台,用质朴的语言,饱含深情地向参加活动的新老党员送上寄语:“祝贺同志们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们都在党组织内,要在党委领导下,继续奋斗。”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展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事蹟簡述

丁锷同志有着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和传承中医的不朽使命,在他每周接受4次透析治疗期间,仍坚持门诊和传承带教,谢绝“限号”要求,SARS期间赴外院为一强直性脊柱炎伴发热的患者会诊,老家更流传着“丁先生看病不要钱”的佳话。他把自己的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承给学生,培养了一大批学术经验继承人。

丁锷同志留给家人的只有“待人要宽和,世事要练达;别人麻烦我们是信任,麻烦他人要想到别人的难处;勤俭持家”的家训,和对组织深深眷恋的建院印章等遗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谢绝台湾及香港、深圳地区医院的20万高薪。在荣誉面前表现淡定,作为具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常教诲身边的人:“人不能没有信仰,是党的人必须要坚守党的信仰。”

他获“全国名中医”称号时表示愿植杖耕耘,以报答党和政府培育之惠。汶川地震期间,他主动缴纳特殊党费。因病住院治疗期间,多次向组织表达要以一名老党员的身份参加活动,勉励新老党员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奋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