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萬全鄉,位於縣境西南部,鄉政府駐地萬全村距縣城57.3公里。縣道南開線橫穿境內。2005年,全鄉轄9個村委會、66個村民小組。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9625公頃,常住人口6375人。[1]

中文名: 萬全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將樂縣

面 積: 19625 公頃

人口數量: 6375人(2017年)

目錄

鄉鎮概況

萬全鄉位於將樂縣西南部,東臨黃潭鎮,南連明溪縣蓋洋鎮,西接泰寧縣龍安鄉,北抵泰寧縣開善鄉,距縣城62千米。轄9個行政村。金溪河橫貫全境。轄萬全、良地、常安、陽源、隴源、上華、高坪、竹舟、杏溪9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明代,境內設陽源都、竹舟都。清沿明制。民國23年(1934年),設萬全、竹舟、梁地、梅石坑、陽源等5保,隸屬將溪聯保。民國28年,增設翁厝保,境內6保隸屬民權鄉。民國33年5月,增設西溪保。1950年3月,設萬全、陽源鄉,屬第四區。1951年11月,增設梅石、杏溪鄉,仍屬第四區。1955年10月,增設渡華鄉,境內5鄉,隸屬黃潭區。1958年,改制設萬全、陽源大隊,屬紅專公社。1959年9月,增設杏溪大隊,境內3個大隊,隸屬黃潭公社。1961年10月,設萬全公社,轄10個大隊。1984年9月,改制萬全鄉。1990年,轄9個村民委員會、55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全鄉有耕地1.5萬畝,其中水田1.47萬畝;林業用地16.6萬畝,其中有林地16.3萬畝,森林覆蓋率81%,林木蓄積量83.8萬立方米,立竹量94.5萬根。陽源、常安、隴源、上華、高坪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隴源村毛竹林面積7000畝。礦藏資源主要有石英石、花崗岩等。蓮花山主峰海拔1240米,為鄉內最高點。萬全村海拔208米,為鄉內最低點。鄉內人文景觀較多,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3處。始建於唐武德三年(620)的證覺寺坐落在常安村太平山。清代著名理學家梁彣故里在此。

氣候環境

萬全鄉群山屏列,蜿蜒起伏。蓮花山海拔1240米,為鄉內最高點。庵山、黃泥坑等山海拔均在千米以上。萬全村海拔208米,為鄉內最低點。金溪接納上華溪、常溪、竹舟溪、杏溪等支流,自西向東橫穿向北部,境內流長約6公里。鄉所在地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296.7天,年均降水量1688毫米。鄉內自然資源豐富。全鄉有林業用地24.17萬畝,其中有林地21.03萬畝,森林覆蓋率77.3%,木材蓄積量78.1萬立方米,立竹量45.02萬根。陽源、長安、隴源、上華、高坪等村用材林蓄積量均在10萬立方米以上。隴源村有竹林3000多畝。金溪及其支流水能資源可開發水利水電。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72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4543萬元,農業總產值2755萬元。糧食種植面積15730萬畝,年產量6000噸,煙葉生產8548擔,產值458萬元,食用菌200萬袋,其中大球蓋菇180畝,杏鮑菇10萬袋、巴西菇6000平方米。萬全鄉人文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3處。證覺寺坐落在常安村太平山,創建於唐武德三年(620年)。清代著名理學家梁文故里在此。清咸豐七年(1857年)5月,太平天國石達開部曾進軍萬全等村。萬全人民有光榮革命傳統。民國20-30年,中國工農紅軍曾解放境內大部地區,陽源、上華、高坪、隴源等村建立蘇維埃政權。

農業

1991年,全鄉農業總產值18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6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分別種植21259畝和5640畝。1994年後,農業產業種植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部份耕地調整種植經濟作物。通過引進高優品種,建立種養示範基地,培育糧、果、菌、蔬、筍、竹、林等主導產業,農業經濟持續發展。2000-2003年,全鄉食用菌種植品種與產量為全縣之最。食用菌種植品種主要有大球蓋、竹蓀、大杯蕈、雪茸、阿魏蘑、茶樹菇、白靈菇、靈芝、巴西菇等。2005年,全鄉農業總產值32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08元。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各種植14710畝和6578畝,分別比1991年減少31%和增加17%。糧食總產5810噸,畝產395公斤;煙葉3118畝,產量375噸;果園2143畝,產果920噸,其中柑桔1304畝,產量559噸;食用菌鮮品產量50噸、干品產量557噸;蔬菜與瓜果3040畝,總產量3265噸;魚、蝦、蟹、貝類淡水產品產量319噸;牛存欄370頭,羊存欄30頭,豬存欄2100頭;家禽存欄2.80萬隻。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鄉有企業109家,從業人員631人,總產值2064萬元。1993年,興建埔上工業園區,至2001年的8年中區內先後引進人造板廠、綜合木製品廠、滑溜板廠、香芯廠、罐頭食品廠、永成木製品廠等。2002年,引資在將樂城關創辦"福聯生態食品有限公司"、"恆鑫木業有限公司"兩家"飛地"企業。2003年6月,"福聯生態食品有限公司"股份重組,並更名為"三明健樂生態食品有限公司"。同年,該公司被確定為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005年,鄉內有企業330家,從業人員992人,總產值11500萬元,實現利稅612萬元。其中產值500-1000萬元的企業有萬順體育器材廠;產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2家,為恆鑫木業有限公司和健樂生態食品有限公司。人造板、小家具、清水筍罐頭、滑溜板、香芯、保鮮菇等產品銷往國內市場,其中部分產品遠銷歐美、日本。全鄉有小水電站12座,裝機總容量6360千瓦,年發電量2226萬千瓦時。

科教文衛

教育

1991年,鄉內有初中班6個,在校生280名;小學9所,在校生829名;幼兒園1所8個班,在園幼兒264名;教職工總數115名。1996年,萬全中學成立,有初中班7個,在校生330名。1997年,萬全中學教學樓新建,建築面積1040平方米。鄉內初等義務教育通過省"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因生源減少,1999年,良地、高坪村小學停辦。學生轉入中心小學就讀。同年,萬全中學新建食堂綜合樓,建築面積1068平方米。2000年,鄉文技校獲"中華全國掃盲獎"。2003年9月,萬全學區更名為萬全中心校。2004年,萬全中學有1名特長生被三明九中高中部錄取。同年,常安、隴源、等村小停辦。2005年,鄉內有初級中學1所,在校生288名,教職工21名;小學5所,在校生344名,教職工41名;幼兒園1所7個班,在園幼兒132名,教職工8名。

文化

1991年,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1名。1999年,竹舟、陽源、萬全等村老年人活動中心成立。2000年,修建文化中心大樓,建築面積400平方米。內設圖書室、閱覽室、文娛活動室等。傳統文體活動有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和武術等。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3年,新建全民建身體育路徑場所,內有慢步機等體育健身器材9件。2005年,鄉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1991年,鄉廣播站有工作人員3名。1993-1997年,萬全、竹舟、陽源、隴源和上華等行政村先後開通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1996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可以收看8套電視節目。1998年,實現村村通閉路電視。2004年,萬全、竹舟、杏溪等村實現縣鄉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7套電視節目。2005年,鄉廣播站有工作人員2名。全鄉有衛星地面接收站41座,電視覆蓋率100%;固定電話用戶1090戶,電話入戶率58 %,移動電話擁有量790部,擁有率11%;家庭電腦19部。

醫療

1991年,萬全衛生院有醫護人員7名,床位9張。1994年,新建門診大樓,建築面積550平方米。1998年,萬全衛生院被衛生部評定為"一級乙等醫院"。2005年,萬全衛生院有醫護人員10名,設門診、手術、X光、化驗、心電圖、超聲波、防疫、婦幼保健等室和病房,有床位9張;村衛生所7個,均達到乙級衛生所標準。

經濟狀況

2007年全鄉地區生產總值15735萬元,比增16.8%,其中工業總產值完成9700萬元,比增10.6%;農業總產值完成6035萬元,比增5.93%。農民人均收入5264元,比增12.5%。全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7.8%。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2007年全面落實科技興煙各項技術,促進了全鄉煙葉上質量,上效益,上水平,全鄉每年煙葉種植面積穩定在2558畝,年收購煙葉6611餘擔,煙農戶均售煙收入近兩萬元。二是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以萬全鄉食用菌協會為龍頭,帶動全鄉發展大球蓋茹、竹蓀1000餘畝,食用菌生產基地延伸到寧化、建寧及江西省2市12個縣,惠民公司被列入福建省新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健樂公司投資130萬元,新增工廠化栽培杏鮑茹生產線並於11月份已投產,推進食用菌產業向深、精、細、特方向發展。三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做大做強「飛地」企業。萬順體育器材廠引進外資150萬美元,建成了加拿大楓木滑板生產線,目前完成投資100萬元,其中設備更新60萬元,原材料購進40萬元(進口加拿大楓木)產品投入調試生產,力爭在縣工業園區落地,實現我鄉第三家「飛地」企業。四是大力發展林竹業生產。採用公司+農戶+基地+企業模式,引進香港華田貿易公司,綜合開發隴源村萬畝毛竹林山,此項計劃投資4千萬元,開發毛竹豐產片6000餘畝,村民每個人口每班受益3700元,通過30年合作的開發每戶農戶受益達20萬元以上。五是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建立以鄉林場種植厚朴、白朮等500畝速長中藥材種植基地。建立以陽源村、常安村為養鴨大戶,杏溪村為養殖七彩山雞、良地村養羊、養牛專業戶家禽家畜養殖基地;建立種植訂單辣椒、茭白、萵苣、蔬菜等1000畝蔬菜種植基地。

鄉村建設

1991年後,鄉內農機加油站、敬老院、橋頭農貿市場(新增攤位21個)、供電所辦公大樓、萬全信用社辦公大樓等公共建築和金婆腰居民住宅小區相繼新建。全鄉有9個行政村進行舊村改造和新村建設;有良地、上華、陽源、萬全、高坪等村建新村部。1995年,竹舟村村頭、八擔、大戈等3個自然村合併完成新村建設,新建住房113戶。1996年,竹舟村被省政府評為"家園杯優勝村莊";1997-2002年竹舟村連續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2001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實現城鄉同網同價,100%自然村用上電。2002年改造集鎮夜景工程,新安裝路燈42盞。2003年7月,鄉自來水廠竣工,日供水800噸,供3000人口飲用。2003-2005年,先後完成陽源、上華、高坪、隴源、杏溪、良地、竹舟等村共計43公里的水泥路面鋪設,實現村村通水泥路。2005年,全鄉公路通車總里程50.6公里,鄉政府駐地建成區面積7.7公頃。15年中,全鄉共建新住房670戶,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全鄉人均住房面積32平方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