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壽興隆寺
歷史
廟址原為明朝的兵仗局佛堂,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兩度重修。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奉敕改名「萬壽興隆寺」。今山門所嵌之「萬壽興隆寺」石額即康熙帝御筆題寫。舊時該寺還承辦停靈、辦喪事,寄存「壽材」等業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寺廟曾作為老年太監的集中居所。現已成為居民大院。[1]
建築
寺廟坐西向東,規模頗大,西起中南海,北到慶豐司,南臨後宅胡同。內有東向殿二進,南向殿四進,加上各殿的配殿,共有舍房二百餘間。山門面闊三間,雕龍石額書「萬壽興隆寺」。東向前殿三間,外額書「顯靈塵世」,殿中額書「摩利支天」;後殿三間,額題「興隆寺」,皆為康熙帝御筆。南向一、二層殿各三間,三、四層殿各五間。各殿均為硬山式筒瓦頂。
寺中原有米漢雯題寫之《重修碑記》、康熙三十三年《興隆寺碑》、清乾隆二十六年《萬壽興隆寺養老義會碑》、乾隆三十二年《獻花會題名碑》、乾隆四十八年《養老義會題名碑》以及其他清朝碑刻多件。
由於寺廟早已成為民居,原有匾額、碑刻多已不存,唯基本格局猶在。
參考文獻
- ↑ 清代古剎萬壽興隆寺,竟由武器庫房演變成末代太監的"養老院" ,搜狐,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