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頃沙
萬頃沙鎮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下轄的一個鎮,位於廣州市的最南端、珠江出海口前沿,是珠江口比較大的沙島,瀕臨伶汀洋,三面環海,總面積56平方公里,由珠江大缶海口(蕉門水道和洪奇瀝水道)沖積而成,與廣州、深圳、珠海、香港和澳門等大中城市的距離均為60公里左右,水陸路交通十分便捷。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太平港、中山港等出口口岸,亦是廣東省的重點漁港之一,有2個五千噸的碼頭泊位可供各種船舶停泊。島上設立一個鎮,即萬頃沙鎮。島上總人口3萬人,共設9個村委會和一人委民委員會。
目錄
簡介
氣候
萬頃沙在珠三角的位置 萬頃沙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全年平均氣溫21.8℃,無霜期346天;年平均降雨量1635毫米,全年日照時間為1930小時。由於地處珠江入海口鹹淡水交界處,轄區南部每年的12月至翌年的2月份為半鹹水期,鹹度約為1-8‰,其餘為淡水期 。
常住人口
全鎮行政管轄面積31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多公里,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居民委員會,人口4萬多人,其中農業人口近3萬人, 2002年農漁民勞平收入14000元,農村人平收入7100元。
特產
萬頃沙鎮境內陸地均由人工圍海造田而成,全鎮耕地面積70683畝,全鎮地勢平坦、土地連片、土質肥厚、河網縱橫、物產豐富。有馳名中外的 萬頃沙香蕉、新墾蓮藕等十幾種名優農產品。萬頃沙鎮面向伶仃洋,處於鹹淡水交界,水產品資源豐富,較適宜養殖優質魚蝦蟹。萬頃沙現有養殖面積7230畝,養殖的品種有:鰻魚、鱸魚、鯔、黃腳魚立、甲魚、麻蝦、青蟹及四大家魚等。每畝產量可達693公斤,年上市量5014噸。其中「新墾蓮藕」和「萬頃沙香蕉』』被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確認為綠色食品,並列入廣州市的十大農業品牌。
萬頃沙鎮環境優美,水土淨潔,空氣清新,是廣東省第一批生態示範鎮,為廣州市重點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同時是國家級綠色食品生產加工基地的發展對象。為了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政府正在對全鎮的農田路網等配套設施進行標準化規劃建設,為今後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萬頃沙鎮是一個發展名特優農業特別是建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理想地方。
觀光旅遊
「一川蕉林綠,十里荷花香,千池魚跳躍,萬頃碧波流」是萬頃沙的濃郁的亞熱帶水鄉風情。這裡包括濕地、藍天、白雲、碧海、小橋、流水、沙田。去過萬頃沙的遊人都不禁讚嘆:「這是南中國最具嶺南風味和江南水鄉風情的濱海風貌。」
優美的濱海環境和豐富的物產,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百萬葵園」項目的成功開發,使本鎮發展農業觀光休閒度假旅遊業的優勢逐漸凸現。目前, 「萬畝荷景」、「椰林公園」、「紅樹林南沙濕地保護區」等一批農漁業觀光新景觀正在規劃建設之中。可以預見,萬頃沙鎮將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水鄉生態休閒旅遊度假區。
「 萬頃沙自游公社」是萬頃沙鎮政府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 金羊網聯合打造的生態旅遊平台,也是萬頃沙鎮最權威的農業綜合信息平台。推廣生態低碳、快樂遊客、農民致富,讓各地遊人了解萬頃沙,讓萬頃沙的特色農產品推廣到全國乃至海外各地,是「萬頃沙自游公社」的創辦宗旨。在萬頃沙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託萬頃沙深厚的農業資源,藉助羊城晚報集團傳統和數字媒體的宣傳平台,萬頃沙將成為南中國最具特色的濱海田園旅遊聖地。
交通建設
萬頃沙鎮位於廣州、深圳、中山、順德、珠海等市的地理中心,公路交通十分順暢,是廣、深、珠高速公路與廣珠東線公路的交匯處。廣州南部快速幹線途經鎮境。從萬頃沙開車到廣州、深圳、珠海只要1小時。
萬頃沙鎮四面環水,毗鄰三個對外開放港口(南沙港、太平港、中山港),兩橋飛架與中山市相連,與南沙區內只有一水之隔。從萬頃沙到香港、澳門均是28海里。南沙港、蓮花港每天有多班飛翔船直達香港。
生活配套
萬頃沙鎮電力由少電網正常供電外,電力資源充足。鎮內有兩間供電所,5間水廠,水電充足,為工、企業提供服務。圖是位於鎮內11萬千伏安的變電站。
鎮內已開通程控電話、圖文傳真、無線電話、寬帶上網等通訊服務。用戶可通過各種現代通迅直接與全國和世界各地溝通。
隨着萬頃沙鎮的資源整合與優化,目前,萬頃沙鎮的城鎮建設已頗具規模,鎮內生活設施齊備,道路、綠化、街燈相映成趣;金融、保險、醫院、學校、幼兒園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民俗
「滄海桑田」四個字正好概括了萬頃沙近二百年來的地貌變遷史。生活在這塊大沙田的人都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勞苦大眾,俗稱「水流柴」。由於過去舊中國的經濟、文化落後,決定了大沙田人民的勤勞、淳樸與善良,也產生了獨特的水鄉民俗風情。其中有些習俗雖然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這些習俗也在逐步改變。
淳樸的婚嫁與喪葬習俗
過去萬頃沙的婚嫁是比較淳樸的,沒有民田區那麼多的繁文縟節,諸如三書六禮,簪花結彩,繁瑣的回送等等。一經媒妁介紹,索聘是不多的,甚至有些窮人有三升大米換來一個媳婦,一隻破艇「鬧新房」的悽酸往事。
一般的人家擇個良辰吉日,男家在門前搭棚結灶,布置新房。女家在新娘出嫁前一天由姐妹與新娘喊「四句」辭別父母、兄姐,次日出閣。新郎就劃着有篷的小船,挑個禮盒,在親朋的簇擁下便去迎親,亦無吹笛打鼓堂煌的樂隊。新娘子稍經打扮,有的戴頂蝦姑帽,有的只插朵鬢花,辭別父母,由姐妹幫忙,擔些簡單嫁妝送到船邊。到了夫家,新娘子一入門便要跨過火盆(意思是驅邪消災)。成婚之日,宴請親朋,酒席間亦有求名問姓,宴後玩新娘的習俗。因居住的茅寮地方狹窄,較富有的人家,便搭個竹棚擺宴;窮苦人家,多在基圍上鋪上禾草,擺個窩蓋,席地而坐,因陋就簡,不那麼講究。而熱情好客、禮貌待人是沙田區人的傳統,過路行人,即使萍水相逢,也會被熱情邀請飲宴。
女家亦有三朝回門的習俗。新娘返娘家後,有些要待一年半載才「落家」(回夫家長住)的。隨着社會的進步,過去的風俗已有很大的改變。
過去沙田區人雖然文化較低,但也有勇敢衝破封建禮教的樊籠而自由戀愛的。
喪葬之禮與民田區相距較遠。過去窮苦人多,喪禮時,至親孝子也不穿全套白衣,只戴白頭巾和腰纏白帶,由孝子擔幡買水,然後用小艇運送到丘陵地帶安葬。
親人死後亦有「做七」的習俗,其中以「三七」最為隆重。稍富有的人家,請喃嘸先生誦經做法事。如果死亡在外,則要親人為他招魂,即以竹竿挑着一塊白布和死者衣服,點燃香燭,邊走邊呼叫死者姓名,引導其魂魄返家。
隨着開放改革與文化的普及,現在已漸趨火葬。較文明者,則開個追悼會寄託哀思。
節日的民間活動 萬頃沙人由於都是從四面八方聚居一起的,姓氏很雜,所以沒有宗族的團體活動。鎮內只有一間小小的關帝廟,沒有什麼廟會。 但距萬頃沙鎮十里左右的龍穴島(過去曾歸屬萬頃沙)的三聖宮就成為附近居民信仰的神靈。每年農曆十一月初十便是三聖宮誕,前後三天到龍穴島拜神的善男信女紛至沓來。該廟歷史悠久,始建於明代,至清光緒乙亥(1875)曾經重修一次,1984年第二次重修。廟雖不大,內供三位參花掛紅,身穿錦袍的如書生模樣的坐像。據考:遠在明代時,有三位書生赴京考試,乘船路經南海,因遇風浪遭滅頂之災,屍體漂到灘涂上,但面目已腐爛,沾滿蒼蠅,分別在屍體胸前拼成 「周」、「林」、「羅」三個姓氏。後被一個漁民發現,出錢殮葬於島上。這位漁民每逢出海捕魚之前,先到墳前祭奠,定必順風順水,滿載而歸。於是島上居民便建起了「三聖宮」廟以表對三位遇難者的紀念。時至今日,每逢神誕,香火旺盛,幡幟飄揚,靠岸漁船,旌旗林立。廟前廣場,則公演大戲,酬神許願。為了熱烈祝賀神誕,島民們還「燒炮頭」,又稱「搶花炮」。炮聲一響,便把一個系有紅布寫着吉利話的圓環衝上天空,誰人撿到,誰就拿着到值班處報訊,當年這號炮頭就屬於誰,保留一年,待明年再參加重檢。傳說得了炮頭就會行好運,故為了爭奪炮頭,富有人家往往僱請體壯力強的人去爭奪,場面十分熱鬧。龍艇競賽 每年農曆端午節,萬頃沙有賽龍艇的盛會。龍艇是一種特製的較為狹窄輕快的小艇,平時掠在陰涼地方,參加競賽時專用。劃龍艇是集體競技,每舟 3 — 5 人,劃速很快,不用鑼鼓,划艇時只靠共同的呼喊一起發力,是很適合大沙田水鄉青年人的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水上拔河 水上拔河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民間體育活動,因為從場地到競技都比較簡單,很適合大沙田水鄉環境。其競技方式有單人賽、雙人賽、多人賽,只須雙方人數對等就可進行。競賽時在河涌或池塘中間豎起一竿竹,雙方坐於兩隻艇上,艇頭各系纜的一端,纜中間的紅色標誌對準竹竿,看誰的劃力好,把對方拉過竹竿便分勝負。圍觀者在岸上看,喝彩助興,喊聲震天。如果雙方力量均衡,爭奪甚是精彩。唱鹹水歌 萬頃沙人過去以出海捕魚和農耕為主,由於社會地位和文化不高,被貶稱為「蛋家」。但他們在民間文藝方面亦有自已的特色——唱鹹水歌。 明末清初被譽為嶺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說:「諸蛋以艇為家,是曰蛋家。其有男未聘,則置盆草於梢。女未聘則置盆花於梢,以致媒妁。婚時以蠻歌相迎,歌勝則奪女過舟」。所謂蠻歌,也就是鹹水歌。 鹹水歌富有文采以及大沙田地方特色,流傳很廣。「歌者見人唱人,見物唱物,托物起興,即景生情,隨口而出,情動於中,故形於聲。」這便是鹹水歌的基本特徵。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又說:「粵俗的歌,凡有吉慶,必唱歌以為歡樂」。現在的鹹水歌也保留了這種風貌。鹹水歌有多種唱法,如擔傘調、大繒歌、東風調、豐收調、嘆情、蓮港漁歌……等等。但萬頃沙則多數是姑妹腔和高棠歌。過去在喜慶日子裡,都有築台斗歌的習俗,或男女相戀,也以對唱方式表達愛情。有那麼一段故事:一位老者述說自己辛酸的戀愛史,他幼年喪母,隨父漂流,以船為家,替人搬運為生。年屆三十,尚無家室。一年中秋之夜,無物賞月,就到河裡摸蝦,巧遇一位隨母從外地來的姑娘。他們邊摸蝦邊交談,竟用鹹水歌(姑妹腔)對唱起來。男唱:「妹啊好呢,呀哥不分冬夏與春秋,一年到頭駛船在沙洲,左逅(平讀)右逅呢好比浮蓮無根隨浪走呢好妹好羅;好妹呢,有心與妹用撐篙呀呢,又怕船細艙又窄呀呢妹難留呀哩」!女唱:「呀哥呢,有錢人家上綢下又綢住高樓呢,你妹無錢住茅寮着褲頭呀呢,好哥呀羅;好哥呢,願同呀哥趁風扯里踏浪走呀呢,一枝竹篙撐呀呢撐到白頭呀羅。」通過對唱,互訴衷情,兩人果真結成恩愛夫妻。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番禺縣也曾舉辦過幾次民歌大會唱,萬頃沙也有派歌手參加。獨特的買賣符號 中華民族的祖先早有結繩記事的傳說,大沙田居民也有以符號代替文字的傳統習慣。由於歷史的原因,大沙田的勞苦大眾長期處於政治、經濟、文化受壓迫的地位。生活無着時被迫賣艇、賣茅舍,想寫張賣東西的通知,但苦於無文化,即使寫了別人也未必看得懂。聰明的大沙田人,便用竹笏扎個約1尺直徑的圓圈,中間橫扎竹竿,左右各凸出幾寸,中間再扎一竿直竹,下垂五尺左右,呈形狀,插在船頭或茅寮頂部,想買的人看見,就會討價還價。這確實是無文化的人在商品貿易中的聰明之舉。這種習慣一直維持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還存在。[1]
生態旅遊
百萬葵園 百萬葵園這個以向日葵為主題的生態公園,同時名列兩項世界第一:規模最大達66.7公頃,榮獲「全國規模最大的葵花園」——「吉尼斯之最」記錄;葵花常年開放,世界唯一。葵園共引進了來自18個歐洲、日本等觀賞性向日葵品種,並優選培育出一批適宜亞熱帶種植生長的品種。通過基因的導入,培育出紅色、紫色等特殊顏色及具有濃郁香味的向日葵,且經過科學規劃種植,使葵園保持10 0萬朵葵花常年盛放。
萬頃沙鎮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鎮蓮藕種植面積4000多畝。每年夏季,從萬頃沙鎮十五涌至十九涌,沿途兩旁都是一望無際綠色的藕地,白色的蓮花在綠色的海洋中盛放。綠藕、花香,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 返。
萬頃沙穎水公園
萬頃沙穎水公園位於萬頃沙鎮靈新公路十一涌半東側,占地面積200畝,湖面面積100畝。公園首期基建投入約200萬元。公園對外開放後,將設龍舟競賽、兒童樂園、湖中垂釣、水上單車、歡樂遊艇、休閒野炊等項目,是一個集休閒、娛樂、體育競技於一體的水上公園,同時也是萬頃沙鎮的龍舟集訓基地。 該基地位於萬頃沙鎮十五涌漁港大道西,為廣州市果樹科學研究所於2003年1月投資創建,基地占地面積230畝,種植「美中紅」番木瓜、無核番石榴、珍珠番石榴、大果甜楊桃、選種大雞心黃皮、黑珍珠蓮霧等南亞熱帶名優水果2萬株,基地附設水果采後處理車間、保鮮冷庫等設施。是一個具有嶺南水鄉特色的鮮食型水果商品生產基地,集生產、示範、推廣和果品購銷、果品采後處理、生態休閒旅遊一體化的多功能新型都市果業。
萬頃荷香
萬頃沙鎮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全鎮蓮藕種植面積4000多畝。每年夏季,從萬頃沙鎮十五涌至十九涌,沿途兩旁都是一望無際綠色的藕地,白色的蓮花在綠色的海洋中盛放。綠藕、花香,令人心曠神怡,留連忘返。
海福農莊
位於萬頃沙鎮十五涌魚港碼頭,占地160多畝,農莊環境優雅,坐擁萬頃沙大沙田自然風光,四周河網交錯,水鄉風情濃郁。農莊集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於一體,結合萬頃沙水鄉及漁業資源開發漁船出海觀光游的特色旅遊項目,並被選定為廣東省休閒漁業試點項目。 V
萬頃沙濕地公園
萬頃沙是由珠江流域的虎門、蕉門、洪奇瀝三條支流出海口的泥沙天然淤積而成。這裡每年有五千萬噸泥沙下泄。由於河水流速驟然減慢,加上南海潮流的頂托,以及鹹淡水混和產生的化學凝聚作用,大量泥沙便在出海口滯留下來,積聚成海塗。近年來勘測資料表明,這一帶水深不到五米的海塗約有三十多萬畝,其中離水面不到二米的海塗就有二十萬畝。這些海塗,平均每年向海中延伸100至200米,淤高五至十厘米。從十八世紀初這裡出現沙洲起,逐漸形成了大片濕地。專家們說,濕地與森林、海洋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具有涵養水源、淨化水質、調蓄洪水、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 濕地公園核心區引種了三十多種植物,形成了一片三千多畝的綠洲,成為亞洲重要鳥區。據華南瀕危動物研究所鑑定,濕地公園現已發現的鳥類有二十四種,主要有蒼鷺、斑嘴鴨、花面鴨、白琵鷺、黑臉琵鷺、燕鷗、鴛鴦等。[2]
歷史沿革
200多年前,萬頃沙一帶稱烏珠大洋。由於它地處珠江口,來自陸域的東、西、北江河流逕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積在虎門、蕉門、橫門、洪奇瀝四大出海口,形成豐富的海塗資源。萬頃沙鎮境內原為淺海灘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東莞明倫堂在此圍墾,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萬頃沙良田,萬頃沙鎮因此而得名。1953年與南沙、龍穴島、長沙村、大虎山、小虎山一起劃屬珠海,為珠海縣第四區。1954年,中山縣析出的大鰲沙、瀝心沙、缸瓦沙等地併入珠海四區。1955年秋改稱為萬頃沙區。1957年劃屬中山縣,改稱萬頃沙鄉。1958年10月,與珠江農場合併為萬頃沙公社。1959年1月,析出珠江農場,黃閣公社併入;4月,析出黃閣改屬大崗公社;7月劃屬番禺。1961年3月,析出南沙公社。1984年為萬頃沙區。1987年為萬頃沙鎮。2002年3月,原新墾鎮併入萬頃沙鎮。並鎮後萬頃沙鎮下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319.2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約16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50多平方公里,總人口4.04萬人。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廣州市設立南沙區。是年10月,萬頃沙鎮成建制從番禺區正式移交給南沙區管轄,萬頃沙成為南沙開發區地域最大的一個鎮。2009年1月,珠江管理區撤區設街,龍穴島地區行政社會事務劃歸萬頃沙鎮管理,萬頃沙中心社區劃歸珠江街管轄。由此,萬頃沙鎮下轄15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行政區域面積為271.7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5萬人,流動人口約3.5萬人。2011年7月,廣東省民政廳批覆同意龍穴島從萬頃沙鎮行政區域劃出設立龍穴街道辦事處。至此,萬頃沙鎮行政區域面積為142.85平方公里,2010年底的常住人口為3.95萬人。
相關視頻
2019年萬頃沙鎮慶「六一」文藝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