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
三北慈谿市,浙江省轄縣級市,由寧波市代管,Ⅱ型大城市,因治南有溪、東漢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慈谿地處東海之濱、杭州灣南岸,東、東南接寧波市鎮海區、江北區,西、西南連餘姚市,東離寧波市區60千米,北距上海市148千米,西至杭州市138千米,是長三角地區大上海經濟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 也是國務院批准的沿海經濟開放區之一。截至2022年,慈谿市行政區域面積1361平方千米,轄14個鎮、5個街道, 常住人口186.5萬,城鎮化率80.1%。 慈谿市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 [93]地勢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灘涂三級台階狀朝杭州灣展開; 是典型的圍墾城市,有「唐塗宋地」之稱 ,蘊藏着豐富的海塗資源,是浙江省土地後備資源最富足的地區;有悠久的青瓷文化,是越窯青瓷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點 。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首批試點地區之一 。全國百強縣排名2023年第7名。 慈谿是中國三大家電生產基地之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長三角百強縣第一。 2023年,慈谿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39.4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0%,列寧波各縣(市、區)第3位。[1]
目錄
歷史沿革
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文物測定,慈谿縣境內早在8000多年前就已有先民活動。 夏、商、周時,按《禹貢》九州之說,今之慈谿,為揚州之域。 春秋時,屬越國封地。 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國並吳後,置句余城(後改稱句章,其址約在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赭山王家壩村)。 戰國時,楚滅越,屬楚國江東郡。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實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以吳越之地設會稽郡,治在吳州(今江蘇蘇州),領縣二十六,句章為其一,治在城山渡句章城(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 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立劉賈為荊王,句章屬荊國。 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以賈無後,更以荊為吳國,句章又屬吳。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立汝南王劉非為江都王,句章、鄞、鄮均屬江都國會稽郡。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國置十三州,句章屬揚州會稽郡。 漢成帝陽朔元年(公元前24年),會稽郡東部都尉徒治於鄞,不久又徒治於句章。 新莽天鳳元年(14年),劃全國為一百二十五郡,鄞縣改稱謹縣,鄮縣改稱海治縣,句章縣不改,三縣均屬會稽郡。 漢順帝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分為吳和會稽二郡,會稽郡治由吳縣遷治山陰縣,東部都尉也從句章遷治章安(今臨海市)。 三國時,句章屬吳揚州會稽郡,直至兩晉南北朝,句章及鄞、鄮的區劃穩定不變,只統轄的州與國時有變化。 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孫恩起義軍由海道入浹口(今鎮海口),攻破句章縣城,因此遷治於小溪(今海曙區鄞江鎮)。《嘉慶重修一統志》句章故城條記載:「(句章縣治)有二。一為漢縣,在慈谿縣界。一為晉縣,在今鄞縣南。晉隆安四年,孫恩作亂,劉牢之等討之,改築句章縣於小溪鎮,即此。」 隋開皇九年(589年),滅陳,廢會稽郡,並鄞、鄮、餘姚三縣入句章,句章縣境擴大到今整個寧波市及舟山市區域,史稱「大句章」,縣治仍在小溪鎮(今海曙區鄞江鎮)。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句章為鄞州、姚州,原鄞、鄮、句章縣地為鄞州,州治於三江口,原餘姚縣地為姚州,句章之名遂廢。 唐武德七年(624年),廢姚州復為餘姚縣,隸越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廢鄞州復為鄮縣,屬越州。 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分鄮縣為鄮、慈谿、奉化、翁山四縣,以地屬四明山區,設明州以統之。舊句章城境為慈谿縣,縣治慈湖之南(今江北區慈城鎮),慈谿縣名始於此時。 後梁開平二年(908年),上林鄉、梅川鄉從明州慈谿縣劃至越州餘姚縣。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設明州望海軍,轄鄞、慈谿、奉化、翁山、望海五縣,屬吳越國。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吳越降宋,置兩浙路,改明州望海軍為明州奉國軍,慈谿縣隸屬於江南東道明州奉國軍。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歸宋,設縣如舊。 宋元豐年間(1080年-1082年),宋神宗分天下為23路。其中兩浙路轄杭州、蘇州、潤州、常州、秀州、湖州、睦州、越州、明州、台州、溫州、處州、衢州、婺州十四州。明州下轄鄞、[[]]慈谿、奉化、象山、翁山、定海六縣。 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復分兩浙路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慈谿縣屬明州,隸兩浙東路。 宋紹熙五年(1194年),寧宗即位,以明州為寧宗潛邸,年號為名,升明州為慶元府,慈谿縣屬之。 宋慶元元年(1195年),改元慶元。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慶元府為慶元路。 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此時慶元路統有奉化、昌國二州,鄞、慈谿、定海、象山四縣。 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浙東道宣慰司徙駐慶元路,管轄慶元、衢州、婺州、紹興、溫州、台州、處州七路。慶元路轄鄞縣、象山縣、慈谿縣、定海縣、奉化州、昌國州。 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年),方國珍攻占慶元,自此以至明初,慶元、餘姚、台、溫為方國珍所據,設治於慶元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降方國珍,改慶元路為明州府,隸浙江行中書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准單仲友奏,避「明」國號諱,改明州府為寧波府。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慈谿縣失落官印,恐為歹徒拾得偽造公文,改慈谿縣為慈谿縣。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置浙江總督,設寧紹台道,以寧波府為道台治所,慈谿縣隸屬寧波府。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11月,太平軍李世賢部攻占寧波,曾一度改寧波府為寧波郡。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慈谿縣直屬浙江省軍政府。 民國3年(1914年),以清朝寧紹台道範圍置會稽道,治所位於鄞縣縣城,轄鄞、慈谿、奉化、鎮海、象山、南田、定海、紹興、蕭山、諸暨、餘姚、上虞、嵊縣、新昌、臨海、黃岩、天台、仙居、寧海、溫嶺等20縣,慈谿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廢道制,慈谿縣直屬浙江省政府。 民國21年(1932年),浙江省設第五特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統轄鄞、慈谿、鎮海、奉化、象山、南田、定海、上虞、餘姚、嵊縣、新昌、寧海等12個縣,專員公署駐鄞縣。 民國24年(1935年),改設第六行政督查區,轄鄞、慈谿、鎮海、奉化、象山、定海、南田、寧海八縣,專員公署駐鄞縣。 1941年4月19日,日寇侵占寧波,成立偽鄞縣鄉鎮聯合會。不久,成立偽寧波專員公署,轄鄞縣、慈谿、鎮海、奉化、象山、定海六個縣,偽鄞縣鄉鎮聯合會更名偽鄞縣縣政府。彼時寧海縣未淪陷,國民政府鄞縣縣政府退駐寧海縣辦公。 1945年8月,日寇投降,遷浙江省第六行政專員公署駐鄞縣,統轄鄞、慈谿、鎮海、奉化、寧海、象山、定海等七個縣。 1949年5月24日,慈谿縣治孝中鎮(1950年分孝東、孝西2鎮,1951年合併2鎮稱「慈城鎮」,即今寧波市江北區慈城鎮)解放。 1949年6月5日,寧波解放,設立寧波市,為省直屬市,原浙江省第六行政專署改稱為浙江省第二專區,統轄鄞縣、餘姚、慈谿、鎮海、奉化、定海、象山等七縣。同年11月,浙江省第二專區改稱寧波專區,慈谿屬之。 1950年7月,庵東鹽區成立,寧波專區轄7縣1特區,新增特區即庵東鹽區。 1952年5月28日,庵東鹽區由寧波專區直屬改為劃歸餘姚縣屬。 1954年4月2日,庵東鹽區從餘姚縣屬改為寧波專區直屬。 1954年10月,為便於管理髮展農業生產,調整縣域,將慈谿、餘姚、鎮海三個縣重新劃區,新慈谿縣以慈谿、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產棉區為主要區域,成立以產棉區為主的新慈谿縣。 原慈谿縣的莊橋、駱駝、汶溪、河頭分別劃歸寧波市和鎮海縣,原慈谿縣的慈城、城東、半浦、洪塘、橫山、獅東、鞍山、裘墅、鄮力、洋墅、費市、靈陽、姜顏、赭山、黃山、雲湖、妙山、陸埠、丈亭、河姆渡、三七市、大隱等鄉鎮劃至餘姚縣,慈谿縣治從慈城鎮遷至原屬餘姚縣的滸山鎮。 現慈谿境域由原慈谿、餘姚、鎮海三縣的北部組成,因此俗稱「三北」。 1956年11月20日,庵東鹽區由寧波專區直屬改為劃歸慈谿縣屬。 1956年,國務院公布《漢字簡化方案》,恢復「慈豀」為「慈谿」。 1960年10月,餘姚縣慈城人民公社(1958年9月建立時稱為東風人民公社)全域劃歸寧波市。 1979年10月,為解決水系方面的問題,將餘姚縣的龍南區劃歸慈谿縣,慈谿縣的泗門區劃歸餘姚縣。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寧波地區行政公署,將原寧波地區的鄞、慈谿、餘姚、奉化、寧海、象山六縣劃歸寧波市管轄,實行市管縣體制,慈谿縣屬寧波市。 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寧波市成為計劃單列市,慈谿屬之。 1988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慈谿縣建制,改設慈谿市(縣級),仍屬寧波市,區、鄉(鎮)行政區劃不變。
友好城市
1996年,與美國的貝克斯菲爾德市締結友好城市協議。
2019年4月20號,與韓國大邱廣域市壽城區締結友好城市協議。
2004年5月14日,邛崍市簽訂締結友好城市協議。
2009年11月11日,與重慶市南川區締結友好城市協議。
交通運輸
高速公路 瀋海高速、杭甬高速複線、十一塘高速公路 幹線公路 老329國道:老329國道自杭州經蕭山、紹興、曹娥、滸山、寧波至舟山沈家門,全長298千米。慈谿境內段滸山城西至鎮海澥浦東西向橫貫全境。 329國道(東海大道、中橫線):中橫線西起周巷鎮繆路村,東至龍山鎮與329國道相連接,沿線途經長河、周巷、宗漢、滸山、坎墩、逍林、橋頭、附海、觀海衛、掌起、范市、三北等11個鎮(街道),全長44.4千米。 勝陸公路:慈谿勝山至餘姚陸埠公路(勝山—橫河段)是慈谿市的首條城市高架快速路,北起自瀋海高速新浦互通,終於前應路,全長14.659千米。 軌道交通 寧波至慈谿市域(郊)鐵路:孔浦站→華業街站→永茂西路站→九龍大道站→九龍湖站→龍山站→掌起站→觀海衛站→觀附站→大學城站→新城大道站→潮塘站→慈谿高鐵站 鐵路 通蘇嘉甬高速鐵路(在建)、余慈鐵路(已開通)
行政區劃
1956年,併入滸山鎮。 截至2011年末,古塘街道轄西洋寺、擔山跟、上傅家、園丁、青少年宮路、團圈、開發、舒苑、城北、旦苑、金橋11個社區,太屺、界牌、石橋頭、新潮塘個村民委員會,共15個群眾自治組織;下設224個居民小組、7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古塘街道轄13個社區、3個行政村:上傅家社區、開發社區、西洋寺社區、團圈社區、園丁社區、青少年宮路社區、旦苑社區、擔山跟社區、城北社區、舒苑社區、金橋社區、界牌社區、科技路社區、太屺村、石橋頭村、新潮塘村;古塘街道辦事處駐舒苑社區三北大街518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塘街道介於東經121°13'45"~121°16'34",北緯30°10'28"~30°12'59"之間,地處慈谿市中部,東與白沙路街道相連,南與滸山街道毗鄰,西與宗漢街道接壤,北與坎墩街道相鄰, 行政區域面積14.45平方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古塘街道轄區總人口419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7014人,城鎮化率64.3%。另有流動人口49875人。總人口中,男性20482人,占48.8%;女性21504人,占51.2%;14歲以下6624人,占15.8%;15~64歲31759人,占75.6%;65歲以上3603人,占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1818人,占99.6%;有壯、滿、回等15個少數民族,共168人,占0.4%。其中壯族77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45.8%;滿族18人,占10.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0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