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睡不着(郝建波)
作品欣赏
三十年后睡不着
(这句话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年轻的时候一方面喜欢赖床,另一方面年轻人体力消耗大,一般晚上睡得晚,身体新城代谢程度高,所以睡眠时间相对要求较长;而老年人因身体机能的衰老,身体各器官已不能达到年轻人那么高的新城代谢的程度,所以需要睡眠的时间相对较短)……
三十年后的白天陷于纷杂,上有老下有小,忙得打转,唯在夜深人静时,方属于你的。属于内心,属于本我,淡定安宁,雍容不迫,这个时候是静得下心深入思考的,最为读书有益。我常在这个时候抚摸儿子熟睡后的小胳膊小手,惊异于生命的神奇。想在自己这么大的时候,父辈可是永恒所在,但在现在,父早已逝去多年,角色忽然来了一个更替,原来亲情的陪伴只是人成长的其中一个过程,待你长大就会失去,继而接替他的角色……当儿子的永远不可能看到这一点的,所有的陪伴都是有限的,不是亘古不变的,就像现在,缅怀父辈同时,角色转换,儿子成了父亲,想再过几十年,这个延续更替的故事续集,换了辈人,换了年代,换了环境,换了我们每一个时代特有的生活方式……
由此想起曾经朝夕相闻的人们,转眼之间不见踪影了,曾经那些人的画面,时常与眼前形成令我疑惑的对比。他们是不在了,可是子女们在,延续着他们的一脉,却没有再延续他们的生活,各自纷飞像飘落的蒲公英散于各处,更有的老死虽念却不相往来,乡邻缘份已尽,情谊难再世袭……
再度学着习惯内陆慢生活的节奏,却也常在夜半三更被沿海不夜城市朋友的打扰,家里人熟睡正酣烦的要死,朋友们一定以为我还是生活在曾经那种快节奏生活方式中吧。
我常在有着什么事时赶紧去做时才反应是夜里11点了。在沿海,夜生活刚开始,在本地,却是人们沉睡的时间了,这带来太多的不便利,比较怀恋那些不夜的城市。
我常在不同地域环境看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觉得神奇。貌似人长的样子差不多,环境却造就了他们不同甚至大相径庭的追求、态度、喜好、生活方式……
到过天南海北,看过也体验着天南海北人的生活,抱着不走偏激的学习态度,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是我常常被不同的人影响着、反复格式化了自己,阅历增多后不代表自己增长了多少见识,原来所有的观念无法融合且是针锋对立的,这便使你成了一个矛盾体,此人之肉可能彼人之毒,彼人之毒又是此人之肉!太累,之后总结归纳,觉得单纯有独立价值理念而活的人是最幸福的,他们依托一个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圈子活着,从来不迈出那仅有的圈子半步,照样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我开始羡慕这种人,不再误认为他们是坐井观天了。而我的见多识广后的成见,除了由感叹变成自相矛盾和疑惑,更变成了负面情绪的垃圾,如影随形,无法卸去。
我还是睡不着,想想前三十年同样的睡不着啊!如今良宵美景,心如止水,怀有极度的浪费罪恶感,竟舍不得睡去白白浪费啊!唯有去读前人的人生,一览众山之高,才觉得对得起一个个良辰美景。可惜前人的著作太多太多,翻看阅读计划,发觉终其一生都无法读完。而时间有限,夜晚的时间极其有限,不得不舍弃博览群书的想法,只找貌似最有益的方面研究。
三十年前只知道大众普遍知道的东西,那些带着超强辨识度标签的,带着肤浅,或显眼C位视觉角度的,现今似乎无所裨益,我更看重脚踏实地了,看重那些踩在他们肩膀上的人们,去看他们得到的经验获取了什么,惊异他们超出前人而又贴合现今的睿智,独树一格,想我三十年后练成的豁达,逆来顺受,看淡人生,却何以能做到体系完整、厚积薄发不为外界干扰的价值体系?越过山丘,总发现前面是更高亟待逾越的山丘! 我更没空更不敢睡觉了,不知道这样的笨鸟用了他人睡觉的时间追赶,能否有朝一日翻过眼前的山丘?可能。前面还有更高的山丘!我所努力想去到达眼前比较清晰的一个点,可能,真的只是别人的一个起点…… 我更睡不着了。白天为着家和生存,似乎不属于我,唯有夜晚心神宁静的时候属于自己,岂敢拿来浪费?他人喜好的抖音和电影,于我这里却戒了,偶有放松刷一把抖音浪费一个小时的时间,之后总产生深深的罪恶感,又耽误了一个小时,未来只剩半数,转眼成了父辈,转眼即将老去成蹉跎,时日几近无多,怎敢松懈放任虚度。
我的窗前是长江,曾经的古战场。李白,崔颢,苏轼,徐霞客,欧阳修……一代代古人乘船从此经过……长观察总觉得又有无法遇见人经过这里,然而很失望,船只寂寥,曾经由此远去的人貌似都走的是不归路,在现今陆路交通发达后,行径长江的越来越少。长江航道,除了少量游轮以外,它在今天变成了大船货运通道,每天从早到晚轰鸣不息的多是货轮。
夜半偶有游轮鸣笛经此,我没有睡,回过神来想,不知道会不会有无法邂逅的、令我倾慕之人经由此去往他心目中的“黄鹤楼”,而我此生离他最近的距离只有两百米……
回到家睡不着。换个环境,回到老家更睡不着。在老家的时间极其有限,通常48小时内,舍不得睡眠,那里的虫鸣鸟叫,总把你唤回曾经记忆深处的记忆。这些记忆无法追寻,只有在相同场景重演时才能被唤回记忆,被找回的东西使内心激荡感触良深,起来看万物俱寂,山影如墨,世界仿佛在故土才如此真实,而记忆里的人们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销声匿迹了,感颇良久不息,文思快如鸟崩,多如泉涌,总跟年少息息相关连。 去到它乡也睡不着。一个地域总有一个地域的独特生活,你总探索到不同的气息,这些文化气息让你好奇出处,良久深思,似乎来到了另一个世间,恍惚不知今夕何年?
在晃荡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你要打发的时间,回首中才会发现是时间打发了你。你要读的书却丝毫不会减少,相反,刚发现、以及新近出版的总不停增多……这些都增加了你浪费光阴的罪恶感,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求索中,来不及发现的、该珍惜的实在太多……
眼睛在日复一日、几千个夜晚的阅读下没有变坏,腰椎却在年复一年的安静姿势中受不了了,它的疼痛加剧无不提醒你眼前的好日子不多,你睡不着了,更加加紧自己的步伐。
再过三十年,如果还有,我知道还是睡不着。求知深思的欲望没有停歇,永远也没有终点站的存在,唯生命的终结宣告结束,宣告下课,宣告终其段落。
那么你虔诚探知追求的,可以理解为一部分人类的宗教。现实真正的宗教是砍掉人性中的枝杈,你所信仰的那个宗教,却从来不违背、扭曲人性中的枝杈,你终其一生,可能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而求索,就是希望吸取大地的养分,让大树长出来的枝杈绿叶茂盛,也能结满甘甜的果实。
半月前去了趟博物馆。一是看到了腐木棺椁中的一具古人骨骸,想古人的几十年匆匆而过,留下枯骨足以警示后人珍惜身前时间。二是摸到了留存千万年不腐的阴沉木,时间于槁木的一生又有何用?
曾经的我们满怀热情,心怀未来,即使不达也想兼济天下。后来,明白人一生能做的事少之又少,你所谓的理想或壮志,也可以说是自欺欺人、一叶障目、蜀犬吠日……而现在,我已站在了我的未来,曾经年少想去做的,现在认为可笑,已不打算去实现它了。该做了也看到了时光后结尾的样子,超出了年少预知和想象。世界的世事风云变换,从国与国的政治偏见,看到世界万物万象共存,早已豁然看淡云淡风轻,宠辱不惊,还有什么是不能坦然接纳看成顺理成章的吗?唯在不虚度不浪费后半生的时光为底线。
这时光快如利刀,刀刀在催人老,一代新人换了旧人,旧人演变成这骨骸……想着短短的后三十年哪里还有空睡着了,不敢说攀越高山俊岭,趁着眼前希冀越过眼前的山丘……理想还是要有的,不要说万一实现了呢,高瞻远瞩积蛙步,夸父逐不到日,起码,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丘……
能成为夸父也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1]
作者简介
郝建波,家在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