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賀齊傳
三國志·賀齊傳出自《三國志》,史書是由西晉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代歷史的斷代史,同時也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吳志》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已合為一書。[1]
目錄
原文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也。少為郡吏,守剡長。縣吏斯從輕俠為奸,齊欲治之,主簿諫曰:「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齊聞大怒,立斬從。從族黨遂相糾合,眾千餘人,舉兵攻縣。齊率吏民,開城門突擊,大破之,威震山越。後太末、豐浦民反,轉守太末長,誅惡養善,期月盡平。
建安元年,孫策臨郡,察齊孝廉。時王朗奔東冶,候官長商升為朗起兵。策遣永寧長韓晏領南部都尉,將兵討升,以齊為永寧長。晏為升所敗,齊又代晏領都尉事。升畏齊威名,遣使乞盟。齊因告喻,為陳禍福,升遂送上印綬,出舍求降。賊帥張雅、詹強等不願升降,反共殺升。賊盛兵少,未足以討,齊住軍息兵。雅與女婿何雄爭勢兩乖,齊令越人因事交構,遂致疑隙,阻兵相圖。齊乃進討,一戰大破雅,強黨震懼,率眾出降。
十三年,遷威武中郎將,討丹陽黟、歙。而歙賊帥金奇萬戶①屯安勒山,毛甘萬戶屯烏聊山,黟帥陳仆、祖山等二萬戶屯林歷山。林歷山四面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刀盾,賊臨高下石,不可得攻。軍住經日,將吏患之。齊身出周行,觀視形便。陰募輕捷士,為作鐵弋,密於隱險賊所不備處,以弋拓塹為緣道,夜令潛上,乃多縣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數人,四面流布,俱鳴鼓角,齊勒兵待之。賊夜聞鼓聲四合,謂大軍悉已得上,驚懼惑亂,不知所為,守路備險者,皆走還依眾。大軍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餘皆降。 黃武初,魏使曹休來伐,齊以道遠後至,因住新市為拒。會諸軍遭風流溺,所亡中分。將士失色,賴齊未濟,偏軍獨全,諸將倚以為勢。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休等惮之,遂引军还。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注】①萬戶:一萬人。
譯文
賀齊字公苗,是會稽山陰人。年輕時做郡吏,擔任剡縣長官。縣吏斯從以行俠為名做壞事,賀齊想要懲治他,主簿規勸說:「斯從,出身本縣大族,是山越一帶民眾依附的人,如果今天懲治他,明天賊寇就會到來。」賀齊聽說後大怒,立馬就斬殺了斯從。斯從的同族親屬於是互相糾集起來,人數達一千餘人,發兵攻打縣城。賀齊率領官吏百姓,打開城門迅猛出擊,徹底打敗了來犯之敵,聲威震動山越地區。後來太末、豐浦的百姓反叛,賀齊轉任太末縣長官,他懲治邪惡培養良善,一整月後就完全平息了叛亂。
職務。商升畏懼賀齊的威名,派遣使者乞求結盟。賀齊趁機勸告使他明白,為他陳述其中禍福之道,商升於是送上縣官印綬,走出營寨請求投降。賊軍將帥張雅、詹強等不願商升投降,反而一起殺死了商升。叛賊勢力大而賀齊兵力少,不足以用來討伐叛賊,賀齊讓軍隊駐紮下來停止軍事行動。張雅和女婿何雄爭奪權勢而兩邊不和,賀齊派越人借事情挑撥離間,於是導致兩人互相猜疑產生嫌隙,以至於倚仗軍隊互相圖謀。賀齊這才進兵攻打,一交戰就大破張雅,詹強一夥十分震驚恐懼,率領部屬出來投降了。
建安十三年,賀齊升任威武中郎將,去征討丹陽黟、歙兩地的反賊。而歙地賊軍將帥金奇領一萬人駐紮在安勒山,毛甘領一萬人駐紮在烏聊山,黟地賊帥陳仆、祖山等領二萬人駐紮在林歷山。林歷山四面峭壁直立,高几十丈,山路險峻狹窄,拿着刀兵盾牌無法通行,賊軍居高臨下投擲石塊,不能強行進攻。軍隊停駐了好多天,將領官吏為此憂慮。賀齊親自出去繞山巡行,觀察山勢探尋便於進攻的地形,暗中招募輕健敏捷的士兵,為他們製作了帶繩子的鐵箭,秘密地在隱蔽險峻而賊軍不防備的地方,憑藉帶繩子的箭爬高開闢出攀登的通道,夜裡讓他們悄悄上去,隨後懸掛下許多布條來拉拽下面的人,得以登上一百多人,他們四處走動分散開來,全都擊鼓吹角,賀齊率領軍隊等待着他們。賊軍夜裡聽到鼓聲四起,以為賀齊大軍全都登上山了,於是驚慌恐懼疑惑混亂,不知道該怎麼辦,那些據守道路防備險要的人,都逃回來靠攏大部隊。賀齊大軍趁這機會得以登上山,大敗陳仆等,其餘人都投降了。
黃武初年,魏國派遣曹休前來攻打,賀齊因為路途遙遠後來才趕到,於是駐軍新市抵抗魏軍。恰逢各路軍隊遭遇強風巨浪而順水漂流淹沒,死亡人數達到一半。將士們大驚失色,全靠賀齊還未渡江,只有他這支部隊獨自保全下來,各位將領倚靠着他來構成陣勢。
賀齊生性喜歡奢侈華麗,尤其愛好軍事,對於兵甲器械極為精通喜好,他所乘坐的船隻雕刻着花紋並用紅色塗描,船上裝有青色傘蓋大紅帷帳,大小盾牌金戈長矛,都刺畫花卉瓜果作裝飾,弓弩矢箭,全部選取上等材料製作,蒙沖鬥艦這類戰船,遠遠望去好像山林一樣。曹休等人畏懼賀齊,於是率領軍隊返回去了。賀齊升任後將軍,持符節兼任徐州牧。[2]
作者簡介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