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的守望者(玖鼎)

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的守望者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的守望者》中國當代作家玖鼎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的守望者

--從家園意識角度讀呂孝春博客

家園意識最早出現在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一書中,他提出「此在在世」。此在就是那個對存在發問的存在者,也即人。「這種存在者,就是我們自己向來所指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它可能的存在方式以外,還能夠對存在發問的存在者。我們在此用這個術語來稱呼這種存在者。」(1)在世指「在世界之中存在"。在世界之中存在是存在的先天建構。人依寓於世界而存在,脫離世界的人根本不存在。「我居住於世界,我把世界作為如此這般熟悉之所而依寓之」(2)依寓世界而生存,這是人類的存在方式,沒有脫離世界而存在的人,脫離人類的世界對人類來講也是沒有意義的。

海德格爾提出「此在在世」的觀點是想從人存在的生存論建構入手分析此在的存在,存在是海德格爾一生關注的哲學問題。而他的「此在在世」觀點是作者思考家園意識的出發點,我現在就從家園意識角度讀呂孝春博客。

一、家園意識在呂孝春博客中的表現

人一生下來就必有一個他所依靠居住的環境, 生於斯,長於斯,這個我們依寓的環境就是家園。家園是人類生存的寓所,人類在生命的歷程中必然在這個家園中與家園內的人與事物打交道,長而久之、人與事物就有了特殊的情感與意義。

在呂孝春博客中,充分展示了呂孝春對三峽故鄉的特殊情感。

庚子七月中考,我與呂孝春老師同在龍泉考點監考,他是巡視員,我是監考員。第二天晚飯後,我們聚在呂老師的房間談起了夷陵文學,越談越投機,最後談到了他自己的作品,應呂老師要求,他讓我為他寫一篇評論,作為夷陵區評論家協會秘書長,推介夷陵作者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能得到呂老師的認可也是我莫大的榮幸。

呂孝春,初中教師。宜昌市夷陵區第五屆政協委員,宜昌市作協會員,夷陵區作協會員,宜昌市散文家協會會員,夷陵區作協副秘書長。有散文、小說、詩歌在《三峽日報》《三峽晚報》《恩施日報》《三峽文學》《新三峽》《柴埠溪》《屈原文學》《當代寫作》等報刊、網絡及各自媒體發表。多篇散文被《宜昌文化古鎮》《湖北古鎮》《宜昌傳統村落》《夷陵地名故事》《點軍夷陵-夷陵抗戰》收錄。

由作家簡介可以看出作者的作品主要圍繞三峽宜昌展開,具有典型的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特色。 身為作協副秘書長的呂孝春是寫峽江散文的一個高產作家,省、市凡涉及峽江這一塊的文章,幾乎都是約他來完成。他曾經在宜昌的機關報《宜昌日報》上開闢過專欄,連續登載八期,轟動一時。他對三峽文化有深切的體會。他是區政協委員,擔綱《教育學家沈剛伯》一書的編纂,通過與政協文史的深層接觸,散文創作也顯更加老道紮實。

二、不斷挖掘豐富家園文化的呂孝春博客

呂孝春博客大多圍繞三峽三斗坪樂天溪太平溪展開,其博客文章目的並不簡單,作品涵蓋了三峽民間故事,地名故事,三峽名人傳說,村莊解說詞等等。是想讓更多的文友知曉夷陵,為建設三峽文化品牌而努力。很多地方除在抓好精準扶貧、防疫等當下文學作品創作的同時,也在用大量精力挖掘地方歷史文化。

《沈剛伯:宜昌走出的著名歷史學家》沈剛伯在台灣史學界成就斐然,享有很高聲望,被認為是中國近代重要史學家之一。他開史學新風、對中國史學及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有獨到見解。開創中西史學比較研究,打破史學研究局限,是他在史學上最主要的學術貢獻。

《李老漢的這個新年》數着手頭的錢,想想這多年來的辛苦,如果都用來建房,雖然能贏得李家灣的鄰居們的讚許,可又一想一直在城裡打工的兒子還沒成家,更何況兒子結婚是不可能回到這李家灣了,想想這些,李老漢對自己建房又不免遲疑起來。還有《許家沖講解詞》《星光》《李老漢的這個新年》《早春峽江》等。

《我也成了「網絡主播」》 「網絡主播」「網紅」這些網絡稱呼似乎年齡大的普通人不搭邊,沒有想到在2020年的春天與我這個已經五十有五的人聯繫在了一起。教書整整三十二年,從開始掛在牆上的木製黑板到如今的一體機,由老師的「滿堂灌」到以學生為主體,不管教學手段和教學理念如何變化,面對學生上課是沒有變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學校延時開學,「停課不停學」讓每位教師面對電腦或是手機做了一回「網絡主播」,反映了新時期的新現象。比如還有類似的文章《和女兒的分歧》 《譚安榮的夢》《銀杏浸初夏》《探秘新城》等。

三、三峽壩區地域文化的守望者

呂孝春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第一次知道土司城並走進土司城是在2012年,在恩施舞陽中學生活工作了一個月,不遠處的土司城自然是要去的。那是第一次了解土司這一概念。2019年10月,我走進了和甘老師去往的真正土司城,整整玩了一天。走唐崖河邊土司城內600多年已磨的光滑的石板路上,真正感受到了「土皇帝」當時的威嚴,也領略了皇都當時宏大與繁華。晚上和咸豐宣傳部宋部長一起吃飯,他給我講了復建的計劃,也讓我了解了更多關於土司城情況。第二次去是女兒結婚,女婿咸豐縣城人,沒有想到女兒的姻緣讓我與土司城更有了緊密聯繫。

《仙鶴觀的傳說述說峽江滄桑》位於鞦韆坪北側的山頭叫仙鶴觀,說是觀,但實際上是一座山。說它是一座山,而山上確實有觀,加上整個山形酷似一展翅飛翔的鶴,因而就把此山(原名叫中南山)稱為仙鶴觀了。另外還有《黃牛岩下的一抹溫暖》《壩區的仲夏之夜》《六月飛雪黃金口》《鞦韆坪那些陳年往事》《三峽奇潭探「奇」》《中國神仙體系》《老家的石磨》等篇目。另外《譚安榮的》《話說張家榜》發表於《夷陵收藏》。

很多人羨慕我們夷陵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近些年區政協實行「搶救性保護,保護中開發」,將即將斷層的文化又撿了回來,出了像《夷陵縣令歐陽修》《夷陵國寶》《田園詩人錢敬存》《史學家王定安》《夷陵辛亥革命》《夷陵姓氏大觀》《夷陵大移民》等一大批文史專著,為研究夷陵歷史和文學創作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有價值的史料,這些史料的出版也引起了省市作家們的高度關注,省里有些作家還專門到夷陵索要夷陵政協文史資料,市里像張永久、袁在平、李明義、李沂等一批作家以古今夷陵為史,創作了一大批優秀文學作品。就我區來講,有這麼豐厚的沃土,呂孝春就是活躍在三峽的一個文學愛好者。

呂孝春老師以他的博客為陣地,近期又擔任《夷陵作家》微刊的編輯,守望着三峽壩區這一片的地域文化[1]

作者簡介

伍良勝,筆名玖鼎,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湖北省詩詞學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