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朝要典》,共二十四卷,初名《從信鴻編》,又稱《三大政紀》,內閣大學士顧秉謙、黃立極、馮銓等編撰。

天啟六年(1626年)四月初十,給事中霍維華上疏數千字,抨擊劉一璟、韓爐、孫慎行、張問達、周嘉謨、王之采、楊漣、左光斗、周朝瑞、袁化中、魏大中、顧大章等人,全盤推翻「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結論。魏忠賢看了說:「這本條議一字不差!」時人論說:「此疏乃一部三朝要典也」。魏忠賢為了加速陷害東林黨人,開館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維華的基礎上纂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三大案的檔案資料,加上案語而成。[1]

目錄

簡介

在明朝歷史上,《三朝要典》是一部臭名昭著的「名著」。為了達到陷害東林黨人的目的,顧等三人纂輯萬曆、泰昌、天啟三朝有關梃擊、紅丸、移宮三大案的示諭奏疏檔冊,加上案語而成,中間多有混淆是非,顛倒轉折之處。

天啟四年,楊漣、魏大忠、黃尊素等冒死上奏,彈劾魏忠賢。魏忠賢遂圖謀報復,而投靠魏門下的浙、齊等黨舊日黨羽也欲泄私憤,於是便着手翻「三案」,打擊東林黨人。一時間,東林黨參與三案的主要人物都受到了迫害。但在《實錄》中,這些人盡以忠臣的面目被記錄在白紙黑字上的。為了達到徹底翻案之目的,魏忠賢指使顧秉謙等人纂修《三朝要典》。《三朝要典》剛成書不久,熹宗駕崩,其弟朱由檢繼位,也就是崇禎皇帝。

崇禎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迅速掃清了閹黨政治集團,並以《欽定逆案》把其罪行公布於天下。三案所涉及的受冤人士都被平了反。崇禎還下詔毀《三朝要典》。南明弘光時,阮大鋮等人曾打算重修《要典》,但不久清兵渡江,南京陷落,此事即作罷。在清代,《三朝要典》也曾被列入禁毀書目。軍機處在一份向上呈上的關于禁毀書目的奏摺中說:「查《三朝要典》系明天啟六年大學士顧秉謙等編纂,述梃擊、紅丸、移宮三案始末,附以論斷。其書名為敕修,實一時閹黨藉此羅織正士,獻媚客魏,中間顛倒是非,天良滅絕,本應毀棄。又有狂悖之處,應請銷毀。」

作者

明顧秉謙、黃立極、馮銓等編撰。顧秉謙,崑山(今江蘇省)人。萬曆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右侍郎,天啟元年(1621)升禮部尚書,第二年魏忠賢掌權,他率先趨附,次年即入閣參機務,事魏忠賢若奴僕,至此,魏忠賢氣勢更囂張了。葉向高等被罷免後,他成為首輔,任《三朝要典》總裁。

自馮銓入閣,閹黨內部自相傾軋,顧秉謙乞休歸。於崇禎元年(1628)被列逆案中,為民家居。崑山百姓恨之入骨,遂聚眾一把火燒了他的家,他倉皇乘漁舟逃跑,客居他鄉而死。馮銓,涿州(今河北涿州)人,萬曆進士,歷官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因依附魏忠賢而貶為民。清順治時致仕,歷官秘書院大學士、禮部尚書。黃立極,字中五,元城人,萬曆進士,天啟年間授禮部尚書,兼東閣學士,不久擔任首輔。後因逆案,去職。

梃擊案

可東林黨人卻感到事有蹊蹺。原來,當初萬曆神宗皇帝寵愛鄭貴妃,欲立其所出朱常洵為太子,東林黨人一致反對,神宗只得冊立了長子常洛。但鄭妃很不甘心,而當時紛傳常洛早晚必廢。所以對於有人闖入太子宮中行兇一事,東林黨人覺得應進一步深究,一俟判決結果傳出,即紛紛上疏,要求查出該案幕後真兇。方此時,刑部主事王之寀私下初步查出張差乃係受人指使,由一個太監偷偷帶入宮中的。王之寀把這一情況上報神宗,說張差「不顛不狂,有心有膽」,建議舉行朝審或會審,而浙黨人則大肆攻擊王之寀,堅持張差是瘋子。後來經刑部會同十三司會審,張差又供認,是太監龐保、劉成指使他做的,而龐、劉二人正是鄭貴妃宮中內侍。真相由此大白,神宗怕進一步追查會累及鄭貴妃,遂下令凌遲處死張差,秘密處決了龐、劉二太監,使這一案子草草收了場。這就是「梃擊案」。該案子使浙黨大失面子,十分狼狽。

地位的穩固

梃擊一案後,太子常洛地位得以穩固,鄭貴妃也開始巴結起他來了,還特地挑選八名美女送給未來的天子。朱常洛一向體弱,身子更加虛弱。神宗歿後,朱常洛登基,即光宗,年號泰昌。光宗不久病倒,吃了內監太監朱文升開的藥後,病情突然加重。這時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一顆紅丸,稱為仙丹。光宗服後覺得效果不錯,命李再獻一枚丸藥,服藥後第二天凌晨便死去了。光宗一死,朝臣紛紛歸罪於李可灼,而浙黨首輔方從哲卻假光宗遺詔之意擬賞李可灼五十兩銀子,一時眾朝臣群情激憤,紛紛上章彈劾之。方從哲忙把賞銀改為罰薪俸一年,而彈劾者仍不絕如縷。眾人把崔文升、李可灼的用藥及方從哲的行為聯繫在一起考慮,認為是有預謀的,意在謀害光宗。天啟二年,東林黨群臣又上疏要求追辦李可灼、方從哲二人,其中尤以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左都御史鄒元標最為反應強烈。方從哲及其同黨則極力辯白,最後的結局是李可灼被充軍,崔文升被貶南京。這就是「紅丸案」的全部過程。

光宗過去做太子時,他的姬妾中有兩個姓李的,人們根據其住處方位,分別稱其為「東李」、「西李」,深得光宗寵愛。西李內心陰鷙,且極有野心。她曾毆死光宗長子朱由校之母王氏。光宗即位後,西李恃寵而驕,並謀奪皇后位,只因光宗突然去世,未果。後來,西李秘密與親信內侍李進忠商議,欲把朱由校控制住,以便挾王位以弄權,後來西李失敗。儲君新立之時,一些朝臣據禮儀要求西李搬出乾清宮,西李始終不肯。方從哲力主從緩,左光斗、楊璉等人卻以為不可。面對群臣的壓力,西李被迫搬出去,移居仁壽殿。這件事剛平息,東林黨的對頭們又上書說西李是光宗的遺寵,如此逼她似乎不妥,兩派圍繞移宮的是與非又大吵其架。

後來熹宗朱由校傳出諭旨,責備了西李,爭吵方始平息。以上是「移宮案」的始末。

案件影響

三案中間有種種疑竇,當時許多人,尤其是東林黨人都察覺到了,並由此而鬧得滿朝沸沸揚揚。當時為東林黨人的錢謙益在《九月十一日次固鎮驛恭聞泰昌皇帝升遐途次感泣賦輓詞其三》中即隱諱地提到了這些事件:「丹地飛章日,青宮傾席時。憂危宗社並,訶護鬼神知。禁近終難問,彌留竟可疑。盈朝董狐筆,執簡欲何施?」對這三件事表達了深深的疑問。不過,總的來說,東林黨人在三案引起的爭論中都占了上風,而於熹宗登位又有功勞,所以熹宗剛開始對他們是很重用的,葉向高、鄒元標、楊璉、趙南星等人先後都被起用,而浙、昆、宣等黨則受到打擊排擠。後來,太監魏忠賢同浙、齊、楚、宣、昆各黨中的一些人結成聯盟,勢力日熾,即所謂「閹黨」。其中熹宗寵信其乳母客氏,魏忠賢與客氏勾結到一起,借其手控制住了熹宗。隨後魏忠賢的閹黨勢力控制了東廠、錦衣衛和三法司,並四處滲透,「內閣六部,四方總督,巡撫遍置死黨」。

由於閹黨弄權作惡,受到了正直的東林黨人的抵制。天啟四年,楊漣、魏大中、黃尊素等冒死上奏,彈劾魏忠賢。魏忠賢遂圖謀報復,而投靠魏門下的浙、齊等黨舊日黨羽也欲泄私憤,於是便着手翻「三案」,打擊東林黨人。一時間,東林黨參與三案的主要人物都受到了迫害。但在《實錄》中,這些人盡以忠臣的面目被記錄在白紙黑字上的。為了達到徹底翻案之目的,魏忠賢指使顧秉謙等人纂修《三朝要典》。

清代的封禁

在清代,《三朝要典》也曾被列入禁毀書目。軍機處在一份向上呈上的關于禁毀書目的奏摺中說:「查《三朝要典》系明天啟六年大學士顧秉謙等編纂,述梃擊、紅丸、移宮三案始末,附以論斷。其書名為敕修,實一時閹黨藉此羅織正士,獻媚客魏,中間顛倒是非,天良滅絕,本應毀棄。又有狂悖之處,應請銷毀。」可見《三朝要典》此書同樣引起了滿洲人的警惕。

視頻

三朝要典 相關視頻

明仁宗皇后張氏—被稱為「女中堯舜」的典範 輔佐三朝成就盛世
魏忠賢曾編撰一本《三朝要典》,卻被崇禎毀掉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