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分子式为BF₃。室温下为无色气体,在潮湿空气中发烟。它是很常用的路易斯酸,也常用于制取其它硼化合物。

目录

化学性质

三氟化硼球棍模型

和水反应生成氟硼酸HBF4,同时生成硼酸。在冷水中可溶解。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毒腐蚀性气体。潮湿的三氟化硼可腐蚀许多金属。最高容许浓度1mg/m。和金属单质一般不反应,但可和许多物质形成加成化合物或烷基金属化合物。由硼与氟直接化合或由硼与碳的混合物在氟气流中加热制得,工业上用硼砂和萤石的混合物与浓硫酸作用得到三氟化硼。三氟化硼作为路易斯酸在许多缩合、离子聚合、异构化等有机合成反应中常用作催化剂。硼同位素分离原料。在三氟化硼还是制备四氢硼酸盐的原料。 反应性极强,遇水发生爆炸性分解。与金属、有机物等发生激烈反应,冷时也能腐蚀玻璃。高毒。兼有氟化氢两者毒性。 快速的卤素交换反应可以发生可逆的二聚反应:BF3+ BCl3→ BF2Cl + BCl2F 三氟化硼是很常用的路易斯酸,可与氟化物之类的路易斯碱形成加合物:CsF+ BF3→ CsBF4(C2H5)2O+ BF3→ BF3·O(C2H5)2 气体刺激性强,三氟化硼加热或与湿空气接触会分解形成有毒和腐蚀性的烟(氟化氢),腐蚀眼睛、呼吸道和皮肤,吸入毒烟会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与其接触后有咽喉刺痛、咳嗽、呼吸困难、眼睛及皮肤充血、疼痛、视力模糊、皮肤灼烧现象。

应用领域

1.主要用作有机反应催化剂,如酯化、烷基化、聚合、异构化、磺化、硝化等。铸镁及合金时的防氧化剂。是制备卤化硼元素硼硼烷硼氢化钠等的主要原料。 2.在许多有机反应和石油制品中,作为冷凝反应的催化剂,BF3及化合物在环氧树脂中用作固化剂。可作为制备光纤预制件的原料。 3. 主要用于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生产的离子注入和掺杂。

制备方法

1、氟硼酸钾硼酐、硫酸法将氟硼酸钾和硼酐一起研磨均匀,按一定的配料比加入反应器中,再加入浓硫酸,不断搅拌,使固体和液体混合均匀,逐渐加热,到一定程度便有氟化硼产生。在温度达到40°C左右时,反应物开始沸腾,当温度达到93~130°C时,产生的气体最多。生成的氟化硼气体净化后进入收集器中。 化学反应方程式:6KBF4+B2O3+6H2SO4→8BF3+6KHSO4+3H2O 2、热分解法将精制氟硼酸钠为原料,加入到热分解器中,开始加热到384°C时氟硼酸钠分解,释放出的三氟化硼气体,经过净化后进入收集器中,制得高纯度三氟化硼。 NaBF4===NaF+BF3

安全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该品不燃。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注意事项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症状有干咳、气急、胸闷、胸部紧迫感;部分患者出现恶心、食欲减退、流涎;吸入量多时,有震颤及抽搐,亦可引起肺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急性毒性:LC501180mg/m,4小时(大鼠吸入)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主要引起呼吸道刺激、肺炎及肾小管变性;尿氟含量增加;可发生氟斑牙。 危险特性:化学反应活性很高,遇水发生爆炸性分解。与铜及其合金有可能生成具有爆炸性的氯乙炔。暴露在空气中遇潮气时迅速水解成氟硼酸与硼酸,产生白色烟雾。腐蚀性很强,冷时也能腐蚀玻璃。 燃烧(分解)产物:氟化氢、氧化硼。 禁配物:水、胺类、醇类、碱类。 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醇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安全术语 S16:远离火源。(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S26: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S36/37/39: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和护目镜或面具。(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S45:若发生事故或感不适,立即就医(可能的话,出示其标签)。(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风险术语

R11:高度易燃。(Highly flammable.) R14:遇水反应剧烈。(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R26:吸入有极高毒性。(Very toxic by inhalation.) R35:引起严重灼伤(Causes severe burns.)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3 类有毒气体;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质的液化或压缩品被划为第三类 B级无机剧毒品。

安全信息

危险类别:2.3 危险品运输编码:UN32863/PG2 WGKGermany:3 危险类别码:R11;R14;R24/25;R26;R35;R39/23/24/25 安全说明:S9-S26-S28-S36/37/39-S45-S28A-S16 RTECS号:ED2275000

危险品标志:F:Flammable;T+:Verytoxi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