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洞經書目錄

         
 三洞經書目錄

 

 

 

三洞經書目錄》是陸修靜編撰的道教歷史上第一部經書目錄。此書已佚。

道藏有某些學者認為他是模仿佛教的大藏經而創製的。事實上,南北朝時陸修靜公元471年編的道教《三洞經書目錄》大大早於最早的佛教《大藏經》的編輯。該書著錄經書的數目說法不一。有人認為18000卷,有人認為18100卷,有人認為1000卷,有人認為虛目1228卷,實為1090卷(這種說法最為研究者認可)。《三洞經書目錄》首次提出了按照經書來源分類的方法,這也成為了此後編輯道教經書目錄的指導思想。其地位被認為與佛教歷史上首次編纂漢譯佛教經錄《綜理眾經目錄》類似。

目錄

背景

中國道教在一千八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長期的宗教實踐活動,在教理教義、教規教戒、修煉方術、齋醮科儀以及傳教等方面,積累了種種經驗,形成了卷幟浩繁的經籍書文 ; 而這些經籍書文的結集,則表現出獨具一格的文化內涵,與儒、釋兩家的文化既互相區別又互相交融,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道教經籍書文的創作,至東晉初,葛洪的《抱朴子·遐覽篇》即著錄道書 670 卷,符書500 余卷,共 1200 余卷。東晉中後期,上清、靈寶派出,在佛經廣為傳播的影響下,道經的製作也同步並進,上清、靈寶兩大部類經書加上三皇經系統、正一派經書,其篇章已是甚為可觀。迄至南北朝時期,相繼出了一批道教中堅人物,對當時零散的道書大力加以搜集與整理,並在此基礎上對道經進行了結集,以廣流傳。但因受人力、物力和傳播手段的限制,無法將結集的經書進行大量抄寫,僅能輯錄經書目錄傳世而已。

據考,在這個時期相繼編制的經書目錄,主要有南朝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齊梁孟法師《玉緯七部經書目》、梁陶弘景《陶隱居經目》、《太上眾經目》、《三十六部尊經目》、北周玄都觀《玄都經目》、王延《珠囊經目》等。

道教經籍書文目錄,起始於南北朝陸修靜的《三洞經書目錄》,雖經歷隋唐宋元各朝代不斷編集、補充,但其體例基本未出陸修靜最初創立的規模,故道經「三洞」、「四輔」的分類原則一直沿襲

起源形成

道教與佛教一樣,都在儒家所象徵的現實世界之外形成「方外世界」,道教模仿、綜合佛教與儒家的部分思想,加上中華本土原有的巫祝、道家、隱士等悠遠的歷史傳統,構成了一個神仙世界。道教世界的構成,在不同道派不同時代都有或多或少的差異,所以對道教世界的描述只是一幅輪廓而已。

作者生平

陸修靜 (406 — 477 年 ) 字元德,浙江吳興人,南北朝時齊宋著名的道教思想家、著作家。後因避太初之難,南遊廬山,公元 461 年在廬山東南瀑布岩下建立簡寂道觀,隱居修道於其中,故後人稱為簡寂 先生。史載陸修靜是三國時期東吳丞相陸凱的後代,年少時學過儒家的經典和三墳八索等學說,後來研習道教,歷游名山,南至九疑、羅浮,西到巫峽、峨嵋,訪仙問道,搜求道書。公元 453 年 ( 宋元嘉末 ) 去京師建康 ( 今江蘇南京 ) 賣藥,宋文帝聞而召之於宮禁,講理說法,不舍晨夜,孜孜誘勸,無倦於時,文帝服膺尊異之。「時太后雅信黃老,降母后之尊,執門徒之禮」,對陸修靜十分禮遇。宋明帝即位後,「思弘道教,廣求名徒,悅先生之風,遣體招引。」 此時陸修靜已有了很高的名望,他把自己的應聘和老子作周守藏史相比,他說 : 「主上聰明,遠覽至不肖,猥見採拾,仰惟洪眷,俯深慚惕。老子尚委王宮以輔周室,仙公替金錫佐吳朝。得道高真,猶且屈己,余亦何人,寧可獨善乎 ? 」明帝於華林館躬自問道,禮遇甚厚。明帝在京都北郊構築崇虛館,請陸修靜居住。

陸修靜「乃大敞法門,深弘典奧。朝野注意,道俗歸心。道教之興,於斯為盛。」⑤陸修靜在崇虛館,居住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廣集道經,加以整理甄別,以三洞的構想綜理道教一切經籍,於公元 471 年 ( 太始七年 ) 撰成《三洞經書目錄》,奠定了道教經籍結集的初步基礎。 陸修靜的生平事跡,除馬樞的《道學傳》中《陸修靜傳》和《宋書》、《南史》的傳外,還有唐代吳筠的《 簡寂先生陸君碑》 ,梁朝沈璇《簡寂觀碑》,元代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和張雨的《玄品錄》中均有載述。

陸修靜一生著述很多,「凡撰記議論,百有餘篇,所著齋醮科範百餘卷。」⑧但大多已佚失,現存於《正統道藏》中的有 : 《太上洞玄靈寶眾簡文》、《洞玄靈寶五感文》、《 陸先生道門科略》、《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各一卷,均收在《洞玄部》中,為靈寶一系之道教經典。還有《靈寶經序》收在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四中,《古法宿啟建齋儀》收在《無上黃籙大端成立儀》中,又《通典·諸子類·道家略》中著錄有《服御五芽道引元精經》、《升元步虛章》、《靈寶步虛詞》、《步虛洞章》等。佛教著作中載有陸修靜著作書名存有《必然論》、《榮隱論》、《遂通論》、《歸根論》、《明法論》、《自然因緣論》、《五符論》以及《三門論》等,均見於唐代法琳的《辯正論》中,《對沙門記》見於《破邪論》中。

陸修靜是南朝道教的一代宗師,和北朝道教領袖寇謙之一樣,都抱有「清整道教」的目的,為把道教建成一種完備意義上的宗教團體而竭力不懈,為道教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