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澗溪鄉
三澗溪村位於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 ,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100戶,3384人,141名黨員,村兩委由7人組成,平均年齡47歲,本科學歷1人,專科2人。村裡的支柱產業是以鼓風機,鍛打、鑄造業為主。特色農業是以種養為主,特別是種狐和奶牛的養殖,使村民脫貧致富,並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一個多年混亂的村莊逐步走上文明富裕和諧之路。[1]
目錄
地理環境
三澗溪村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經十東路以北,章丘區東環路以東,南鄰山東技師學院和章丘區城東民營工業園,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000戶,3100口人,104名黨員,村兩委由7人組成,平均年齡47歲,本科學歷1人,專科2人。村裡的支柱產業是以鼓風機,鍛打、鑄造業為主。特色農業是以種養為主,特別是種狐和奶牛的養殖,使村民脫貧致富,並帶動周邊村莊的發展,一個多年混亂的村莊逐步走上文明富裕和諧之路。先後迎接了「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座談會」和「全國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現場」的勝利召開,以及山東省平安建設作為參觀現場,濟南市為民服務和新農村建設、村務、財務公開也作為現場會的參觀點。黨支部書記高淑貞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新長征突擊手」,「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濟南市勞動模範」,「濟南市巾幗十佳黨組織書記」等榮譽稱號,作為山東省十七大理論宣講團成員,她先後在省內部分地區宣講120餘場次,現場觀眾近10萬人。
政治建設
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位於濟南市以東、經十東路以北,由三個自然村組成,全村1100戶,3346口人,141名黨員,曾經的三澗溪又窮又亂6年換了6任支部書記,村「兩委」班子渙散,發展理念落後,村級事務無序,窮到村集體沒有一分錢收入的程度,還背着60多萬元的外債,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被稱為「神仙也治不了」的髒、亂、差的問題村。自2004年以來,在上級關懷指導下,村「兩委」和黨員群眾一道共同努力,共同奮鬥,三澗溪村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探索出一條務實管用有效的強村富民路子,促進了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實現了後進轉化,走上了和諧平安之路。目前,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300餘萬元,全村80%以上的勞動力在工業園區安置就業。2019年12月31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公布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名單,三澗溪村被認定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歷史沿革
三澗溪村是個城郊村,由東澗溪、西澗溪、北澗溪3個自然村組成,人口3300多人。
三澗溪曾經富過。改革開放初期,村裡的「劈鐵大王」馬世昆帶領鄉親們從事鋼鐵冷鍛加工,賺了不少錢。1990年,馬世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領下,村里辦起多家企業,還建有幼兒園,集體經濟豐盈,村民生活富足,是遠近聞名的先進村。
然而,幾年後馬世昆因病卸任村支書。三澗溪村沒了主心骨,先進村漸漸成了落後村。黨支部「名存實亡」,班子軟弱渙散,人心一盤散沙,村支書像走馬燈,六年換了六任,最短的僅干七天,三年也不開一次黨員大會;村內環境髒亂差,一年忙到頭群眾也攢不下幾個錢,幾乎家家都是破房子、舊院牆,村集體還負債80多萬;村民「苗不一樣齊」,有占集體便宜的,有告黑狀的,有暗中使絆子的,還有存心找茬的,歪風邪氣時不時就冒出來……曾幾何時,說到未來,村民都不禁嘆息:「神仙也治不了三澗溪。」
2004年6月,高淑貞到三澗溪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上任第一天,她就發現村里黨組織沒啥「存在感」,村里召開黨員大會,事前挨家挨戶通知,最終到場的黨員也就剛剛過半。
「以前亂與窮,根子就在於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老百姓對黨組織沒信心了。今後謀發展,必須先從樹立黨組織的威信和增強黨組織的戰鬥力開始。」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高淑貞把抓班子帶隊伍作為固本強基、富民強村的關鍵之舉。
村「兩委」從按時交納黨費抓起,從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抓起,紮實開展「黨旗飄飄映四鄰,四鄰聯動黨放心」和「亮黨員身份,接受群眾監督」等主題活動,在每戶黨員家門上掛上標牌、亮出身份。每月15日晚上的主題黨日活動雷打不動,每半年組織村民填寫一次《黨員評議表》,並在黨群服務中心製作黨員評議展板。
在高淑貞看來,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秘訣,就是既宣傳好黨的政策,讓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又真正做實事,把基層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立起來。她帶領大家從文件、政策中找思路、找辦法,對照解決村里實際問題。在村里,黨員成為引領帶動群眾的「關鍵少數」:整治圍村垃圾、清理養殖區污水、修路,村民對什麼問題深惡痛絕,黨員幹部就動真碰硬去解決什麼問題;整治「小散亂污」,黨員帶頭整改,挨家挨戶做工作;發展新產業,黨員先行先試,蹚出路子後再帶着群眾干;以前村里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歪風嚴重,黨員幹部帶頭移風易俗,以自家好家風帶動群眾家風向上、向善、向好。這些事,群眾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有了這樣的黨員幹部,我們怎麼還能不跟着踏踏實實幹?」[2]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專程來到三澗溪村,聽取這個村以黨建為統領,強化班子建設、推動產業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匯聚人才資源、建設文明村風家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等情況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好配強黨組織帶頭人,發揮好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證。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的叮囑字字落到三澗溪村民心坎里。
黨建工作理順了,班子威信樹起來了,村「兩委」就把工作重心更多放在帶領村民過好日子上。「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戶戶都掙錢,鄉村就振興。光靠村民單打獨鬥是不行的,只有組織起來才真正有力量。」高淑貞說。這些年,三澗溪村以全面振興為目標,深度整合資源,精心策劃一批產村融合、三產融合項目,讓富民強村的路越走越寬。
產業增長點在哪裡,合作社就建在哪裡,黨組織就延伸到哪裡,這是三澗溪村黨組織引領產業發展的重要「法寶」。2016年,三澗溪村黨支部借升格為黨總支的時機,提出了「把支部建在產業上」,成立個體私營企業、青年創業、康養服務三個黨支部。2019年,村黨總支升格為黨委後,又增設物業管理、古村旅遊兩個黨支部。五個黨支部書記均由合作社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負責人擔任,以確保黨建引領在各個產業中發揮主導作用。
在為村民創造就業崗位的同時,三澗溪村還在探索如何讓村民實現多渠道增收。村里先後組建綠澗生態農業、巾幗商貿、古村旅遊等五個合作社,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五個合作社如同五輛充滿動力的「致富小火車」,不僅吸引着青年人才返鄉創業,村民們也紛紛入股「搭乘」分紅,激發着三澗溪村內生動力持續釋放。同時,依託這些平台,村黨組織、黨員和群眾真正擰成了一股繩,村黨組織始終站在了鄉村振興的最前沿,保證了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
黨組織有了凝聚力,村集體的發展就有行動力。三澗溪村集體資產從2018年的1.89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2.68億元,村集體年收入從2018年的290萬元增長到2020年的59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幅達到6500元。
三澗溪村黨組織真心愛護人才、幫助人才,注重從本土和返鄉青年人才中發展黨員、培養幹部。2009年,大學生王元虎找到高淑貞,談起發展生態養殖的想法。高淑貞聽了王元虎的想法後大加讚賞,為他物色了村北一塊廢棄地,帶着他挨家挨戶借錢,欠條上寫着王元虎和高淑貞兩個人的名字。「當我回來後,村里第一時間幫我流轉土地,解決了水、電、路三通,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創造最好創業環境,讓我專心致志發展企業。」作為返鄉創業大學生,十幾年間,王元虎親身體會到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
胸前黨徽閃亮,如今,王元虎還有個身份——村青年創業黨支部書記。在王元虎帶動下,三澗溪村3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青年創業黨支部成立後,年輕的黨員頭腦活、辦法多,帶領群眾先後發展黑豬養殖、西紅柿種植、地瓜育苗、多肉植物繁殖等新品種新產業,幹得熱火朝天。
一個個黨員幹部、致富帶頭人如「頭雁」領飛,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形成了引進一個、帶動一片的效果。
2021年5月,三澗溪村委門口,一面牆上貼滿了大紅紙——《三澗溪村第十三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公告》,登記參選的2300多名村民的名字上了牆。
高淑貞介紹,今年三澗溪村村「兩委」換屆後,8個班子成員中有5人都是新上任的,新進村「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選好配強基層班子成員很重要,年輕人腦子活、有幹勁,需要我們黨組織用心去呵護,更要給他們壓力,讓他們擔當前行,只有這樣,村裡的『領頭雁』才能一代接着一代干。」
如今,每個到三澗溪村的人,都不會錯過一個「景點」,那就是特殊的「家」的雕塑,這是三澗溪村的「家」字形管理體系:「『家』字頭上這一點就是黨組織,其他各項工作都要在黨的領導下進行。三澗溪村變化的是村容村貌,但永遠不變的是堅持黨的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