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基氯硅烷
三甲基氯硅烷 |
中文名;三甲基氯硅烷 化學式;C3H9ClSi CAS登錄號;75-77-4 熔 點;-40℃ 外 觀;無色溶液 閃 點;-18℃ 分子量;108.64 英文名;trimethyl chlorosilane 密 度;0.857g/cm3 沸 點;57.3℃ |
三甲基氯硅烷,是一種有機物,化學式為C3H9ClSi,為無色透明液體,有刺激臭味,主要用作硅酮油製造的中間體、憎水劑、分析用試劑。[1]
目錄
基本信息
化學式:C3H9ClSi
分子量:108.642
CAS號:75-77-4
EINECS號:200-900-5
理化性質
密度:1.257g/cm3
熔點:-40℃
沸點:57℃
閃點:-18℃(OC)
折射率:1.500(20℃)
飽和蒸氣壓:26.7kPa(20℃)
臨界壓力:3.36MPa
引燃溫度:395℃
爆炸上限(V/V):6%
爆炸下限(V/V):1.8%
外觀:無色透明液體
溶解性:溶於苯、甲醇、乙醚、全氯乙烯
分子結構數據
摩爾折射率:29.51
摩爾體積(cm3/mol):125.1
等張比容(90.2K):249.1
表面張力(dyne/cm):15.6
極化率(10-24cm3):11.70
計算化學數據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氫鍵供體數量:0
氫鍵受體數量:0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0
互變異構體數量:0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0
重原子數量:5
表面電荷:0
複雜度:28.4
同位素原子數量: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共價鍵單元數量:1
毒理學數據
1、皮膚/眼睛刺激性
標準的Draize試驗:兔子,皮膚接觸:500μL;反應的嚴重程度:中度。
標準的Draize試驗:兔子,眼睛接觸:5μL;反應的嚴重程度:中度。
2、急性毒性
大鼠經口LD50:5660μL/kg
小鼠經吸入LCLo:100mg/m3
小鼠經腹腔LCLo:750mg/kg
兔子經皮膚接觸LD50:1780μL/kg
3、慢性毒性/致癌性
小鼠經腹腔TCLo:1000mg/kg/L
4、致突變性
微生物鼠傷寒沙門氏菌突變:1mg/plate
用途
主要用作硅酮油製造的中間體、憎水劑、分析用試劑。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進入下水道、排烘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乾燥石類或蘇打灰混合。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劑制面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建議佩戴隔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工作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誤 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S16:Keep away from sources of ignition - No smoking.
遠離火源,禁止吸煙。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觸後,立即用大量水沖洗並徵求醫生意見。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適當的防護服、手套和眼睛/面保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發生事故時或感覺不適時,立即求醫(可能時出示標籤)。
風險術語
R11: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的。
R14: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與水猛烈反應。
R21:Harmful in contact with skin.
與皮膚接觸是有害的。
R34:Causes burns.
引起灼傷。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