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瘤齒獸科
三瘤齒獸科(學名:Tritylodontidae)又名三列齒獸科,是群體型小至中型、高度特化、極度類似哺乳類的犬齒獸類,是在三疊紀最後一個時期從類似犬頜獸的橫齒獸科(Traversodontidae)演化而來的物種,三瘤齒獸科的化石已在北美、南美、南非、歐洲、東亞發現。外表類似現代的水貂、黃鼠狼、水獺、野兔、雪貂。[1]
目錄
生存年代
三瘤齒獸科是非哺乳類合弓動物中最晚出現的一科,是在三疊紀最後一個時期從類似犬頜獸的橫齒獸科(Traversodontidae)演化而來。有些科學家認為哺乳類是從這個演化支演化而來,有些科學家則認為哺乳動物是從三棱齒獸科(Trithelodontidae)演化而來。三瘤齒獸科的另一特點是它們是存在最久的非哺乳類合弓動物,它們出現在三疊紀最後一個時期,經歷過侏羅紀,直到白堊紀中期。這顯示三瘤齒獸科是非常成功的獸孔目動物,在恐龍的競爭下仍存活得很好。似哺乳爬行動物中只有三瘤齒獸科與三棱齒獸科(鼬龍類)存活到侏羅紀,而三瘤齒獸科是唯一存活到侏羅紀晚期的獸孔目動物。
目前仍不清楚三瘤齒獸科為何在白堊紀中期滅絕,可能是因為與它們的近親哺乳類競爭失利。有些三瘤齒獸類在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發展出成草食性動物。
Chronoperates也許是個例外,它們可能是三瘤齒獸類,生存於古新世。如果屬實,那三瘤齒獸科在白堊紀晚期非常稀有且沒有發現,因為這段時間沒有發現任何三瘤齒獸類的化石紀錄。但是,Chronoperates的骨骼非常類似對齒目的骨骼,而對齒目是種哺乳類演化支系。
三瘤齒獸科的化石已在北美、南美、南非、歐洲、東亞發現。
形態特徵
在1800年代,在南非的三疊紀晚期地層首次發現三瘤齒獸類的化石。三瘤齒獸類過去被認為是最早的哺乳動物。例如其中的小駝獸(Oligokyphus),外表類似黃鼠狼或水貂,擁有長而纖細的身體跟尾巴,四肢已演化成筆直地豎立在身體下,如同現今哺乳類。
三瘤齒獸類的頭顱有高而平坦的頂部。頭骨的後方有巨大的顴弓,可供大型頜部肌肉附着。三瘤齒獸類有發展良好的次生顎。三瘤齒獸類的齒列與其他犬齒獸類的齒列不同,它們沒有犬齒,前面一對門齒較大,類似今日的齧齒目。而更原始的橫齒獸類擁有大型牙縫,分開門齒與方型頰齒。上頜的每個頰齒都有三列齒尖,齒尖之間有溝槽。下巴的牙齒有兩列齒尖,可與上頜牙齒間的溝槽互相咬合。齒尖間的形狀吻合,可讓牙齒在咬合時準確地接觸。三瘤齒獸類可以利用牙齒間磨碎食物,如同現代齧齒動物。它們的牙齒非常適合將植物撕裂。
三瘤齒獸類可能已發展成溫血動物,而且可能活在洞穴里,如同今日齧齒動物。它們的頭顱骨、下頜關節仍由爬行動物的方骨與耳骨構成,但兩個骨頭已經縮小。因為它們仍保留爬行動物的退化下頜,所以它們被歸類於似哺乳爬形動物。
視頻
三瘤齒獸科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遼寧首次發現侏羅紀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 ,搜狐新聞,2013-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