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三色
拼音; sān sè
注音; ㄙㄢ ㄙㄜˋ
解释; 三种颜色
影片概述
中文片名:蓝白红三部曲之蓝
外文片名:Trois couleurs: Bleu
更多中文片名:《三色:蓝》《蓝色情挑》《三色之蓝色篇》《蓝》
更多外文片名:《Blue》《Three Colors: Blue》
导演: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编剧:
阿格涅丝卡·霍兰 Agnieszka Holland ....story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also story
主演:
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贝努特·里格恩特 Benoît Régent
影片类型:剧情 / 音乐
片长:100 分钟
国家/地区:法国 / 英国 / 波兰 / 瑞士
对白语言:法语 / 波兰语 / 罗马尼亚语
色彩:彩色
幅面: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Dolby SR
级别:Argentina:13
制作公司:
CAB Productions [瑞士]
CED Productions [法国]
发行公司:人造眼 [英国]
国家/地区 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波兰Poland 1993年1月10日......(Warsaw) (premiere)
意大利Italy 1993年9月1日......(Venice Film Festival)
美国USA 1993年9月3日......(Telluride Film Festival)
法国France 1993年9月8日
内容简介
《蓝白红》三部曲的第一部,片名取自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蓝色象征自由,影片相应地把视角转入到对自由涵义的探寻中。
一次车祸使Julie失去了丈夫和女儿。在医院里她企图自杀,但未能成功。康复之后,Julie竭力摆脱过去的记忆,孤身一人迁往别处,准备投入自由的新生活。
然而前夫(欧洲著名作曲家)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她的生活,丈夫生前未完成的欧洲联盟交响乐片段时时在耳畔响起。在经历了反复漫长的思想挣扎后,Julie终于鼓起勇气,和丈夫的助手一同完成了谱曲,并按照丈夫的夙愿,交响乐结尾处是以古希腊文演唱的圣经选段:“信心、盼望和爱,这三样是永存的,而其中最重要的是爱。”(《科林多前书》)By the windows,we find Julie, her face in her hands.One by one,tears appear on these hands. Julie is crying helplessly.影片在蔚蓝色背景中伴随着保罗的爱颂结束。
主演资讯
朱丽叶-比诺什:1964年3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她的母亲是个演员,父亲是个雕刻家。 1988年她因出演影片《布拉格之春》(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第一次受到国际电影界的关注,时年23岁。芝加哥“太阳时代”的著名电影评论员罗杰-埃伯特在他有关电影电视回顾的专著中这样评价朱丽叶-比诺什:她的“美丽和清纯就像清新的空气一样透明。”1992年朱丽叶完成了路易斯-马勒的影片《Fatale》后,她的清纯似乎一去不复返了。影片放映后,比诺什说:“马勒正试图改变我的形象,他认为角色需要更多的久经世故的成份。”一年后,在1993年的《Bleu》一片中,比诺什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角色,这次埃伯特说:“比诺什有一张适合这个角色的脸庞,因为她能让人相信,她是个既有思想又有感情的人,她不需要做任何事就能充分地表达这些。”拍摄完这部影片,她稍作调整,1994年,比诺什做了一位母亲。此后,她再次出山,在法国电影制作史上一部最为昂贵的影片(耗资达3500万美元)《Hussard sur let toit, Le》中担任女主角。“纽约时代”电影评论员斯蒂芬-霍尔登写道:“比诺什在这部影片中传达了一种炽热精神情感,人们看到的是一个神秘且魅力四射的女性。”旧金山“主考官”杂志电影评论员巴巴拉-舒尔加瑟甚至对比诺什的喜爱程度超过了电影本身及片中的男主角奥立佛-马西尼斯,他认为比诺什的眼睛“晶莹闪亮,性感的嘴唇使她的面容生动无比。”
主要影片: 巴黎我爱你 (2006)
躲藏 (2005)
有缘千里 (2002)
史诗情人 (1999)
英国病人(1997)
荒谬奇缘 (1996)
屋顶上的轻骑兵 (1995)
卑贱的血统(1986)
蓝(1993)
烈火情人(1992)
获奖记录:
1997年以影片《英国病人》获第六十九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导演资讯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6月27日生于波兰华沙,1996年3月13日逝世于法国巴黎,波兰著名导演。 1957年至1962年间,他在专业学校学习戏剧。而后的四年,就读于由当时的先锋艺术家创立的波兰洛兹电影学校,主修导演课程,毕业作品是纪录片《来自洛兹》(From the City of Lodz)。
1969年,凭借纪录片《照片》(Photograph),年轻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登上电视舞台,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捕捉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如何在生命中克尽其责地扮演自己”。其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关于1971年什切青(波兰港口城市)罢工事件的《工人的1971》(Workers′71),而另一部纪录片《初恋》(First Love)1974年在克拉科夫举办的国际短片节上夺得金龙奖桂冠。他曾一度在WFD纪录片工作室工作,1974年加入Tor电影制作组。
后来,他对纪录片的局限性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发现“摄影机越和它的人类目标接近,这个人类目标就好象越会在撮影机前消失”。或许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所说,“纪录片先天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限制。在真实生活中,人们不会让你拍到他们的眼泪,他们想哭的时候会把门关上。”于是在拍了十余年纪录片后,他逐渐转向了发挥空间更大的故事片领域.
975年,他为电视台制作了他的首部剧情片《人员》,这也为他赢得了德国曼海姆电影节上的第一个奖项。1976年,他为影院制作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生命的烙印》上映,获得莫斯科电影节大奖,同时奠定了他在波兰电影界“道德焦虑”派电影灵魂人物的地位。
但当他对社会主义事业中个体的存在状态继续深入探讨时,各方面的压力却滚滚而来。如他的下一部片子《机遇之歌》在1981年11月军事法公布后就惨遭禁映,直至1987年才重见天日。在他最沮丧的时候,碰到了此后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位合作伙伴,政治诉讼律师皮耶斯也维奇(Krzysztof Piesiewicz),此后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合作。当时基耶斯洛夫斯基正准备拍一部政治审讯的纪录片,便向律师咨询有关上庭的情况,而两人磨合的结果则是《永无休止》的诞生。其实,1988年震惊西欧文化界的电视系列片《十诫》也是在皮耶斯也维奇的建议下拍成的,其意图按他的话来讲就是,“重寻被共产主义理论破坏的基本价值”。
90年代,他们共同合作拍摄《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以及《蓝》、《白》、《红》三部曲。可是在拍完了耗神的三部曲后,基耶斯洛夫斯基有意打算修生养息一段时间, “只想静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抽自己想抽的烟”。基耶斯洛夫斯基去世前的两年内,大量有关他意欲放弃电影工作的传言不胫而走,但在最新采访中,皮耶斯也维奇披露,就在基氏接受治疗期间,两人还在探讨下一个拍摄计划:暂名为《地狱》,《炼狱》,《天堂》的三部曲。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电影工作者协会的会员,1979年至1981年担任副主席。同时他也是欧洲电影研究会的成员。他的一生都是在对电影的思索与实践中度过的。而在55年的短暂人生里,电影也的确为他赢得了无尽的荣誉。世界各地电影节的领奖台上,频频闪现他消瘦的身影,像1974年,1975年,1977年,和1979年的克拉科夫;1975年的曼汉;1975年,1976年,1979年和1988年的格但斯克;1979年的莫斯科;1988年和1991年的戛纳;1989年和1993年的威尼斯;1980年和1994年的柏林;1988年的圣塞巴斯蒂安;1980年的芝加哥;1979年的里昂;1988年的圣保罗等等。
基耶斯洛夫斯基关注并终生探讨的是个体精神世界的问题,可以说,他更接近于运用电影语言讲述个人存在状态的哲人,因而被哲学家刘小枫称为“深紫色的叙事思想家”。
位于今波兰华沙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墓碑尽管自《十诫》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名字已越入世界级大导演的行列,但他仍认为自己是个“朴素的、地方性的”导演。早年他对政治和政治大背景下人们的生存情况十分敏感,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与法国的电影界的合作,政治这一概念被逐渐淡化,代之以自由个体在所谓自由生活中的困惑与挣扎。总体来说,他的创作是从尖锐滑向温情,《永无休止》女主人公的自杀令人悲愤而窒息,到了《红》里,当约瑟夫和瓦伦蒂娜的手隔着车窗重叠在一起,我们只有为这对终生错过的爱人超越了时空而伤感地欣慰。
这位被誉为“当代欧洲最具独创性、最有才华和最无所顾忌的”电影大师,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在电影之路上一帆风顺;相反,他在报考华沙电影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失败,而我们也险些在毫无知觉中,与这位天才失之交臂。但是毕竟,他留下了这些闪亮的电影作品,每当我们重温,便仿佛得以与他重聚。因此可以知道,生命虽则短暂,但却可以不朽。
作品年表
《工人的1971》Workers, 1971,纪录片
《初恋》First Love,1974,纪录片
《人员》1975,
《创伤》 Blizna ,1976
《爱好者》 Amator ,1979
《盲目的机遇》1981
《无休无止》 Bez konca ,1985
《十诫》 Dekalog ,1987
《机遇之歌》 Przypadek ,1987
《杀人段片》 Krótki film o zabijaniu ,1988
《薇罗妮卡的双重生活》 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1991
《蓝色情挑》 Trois couleurs: Bleu, 1993
《白色情迷》 Trzy kolory: Bialy, 1994
《红色情深》 Trois couleurs: Rouge, 1994
《基耶斯洛夫斯基如是说》 Krzysztof Kieslowski: I'm So-So... ,1995
幕后花絮
影片《三色 蓝》开始不久的那场不幸车祸,是恍惚与爱味的。不过同时呢,也并不能够果敢的一口断言,这一个车祸就是人为制造的。车祸更是心内的祸。这里有一些必要弄清楚,车祸之前的故事景吧?电影也正是应了观众的心理需求,这么一镜一镜打开了事故的前传?不管什么故事,都是有着因为所以的。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在《三色 蓝》系列电影一开始,早就拿画面言明清楚了,他的这一些电影是属于探讨人物个人心理道德的东西。不太纯粹属于讲什么情惑与悲欢。由于丧身《三色 蓝》车祸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音乐家,所以我们这里,是不是也先来提一提电影中的音乐呢。蓝,一种悲情的音乐?电影里有一个女主人公偷食一把白色安眠药的场景。其实人的悲情远远苦于药的。安眠药真的能够安眠么。
安眠药真的能够安眠么。安眠药真的能够安眠么。不知道安眠药与影片《三色 蓝》中的音乐怎样匹配?我们看到,电影人物一出画面,序片便与音乐共同齐鸣。音乐稳稳升上来。音乐在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当中,拥有出神入化的动心格调。影片《三色 蓝》的女主人公丈夫的音乐创作,是他们钟情的古典作曲家凡德 布登梅尔。在女主人公逝夫葬礼上面,采用的音乐就是凡德 布登梅尔的创作乐曲,做成影片的悲调挽歌。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三色 蓝白红》系列当中,以及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另一名片《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里面,我们都可以听见布登梅尔的曲子。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三色 蓝白红》系列当中,我们看到为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作曲家的名字是普瑞斯纳。再往后来,普瑞斯纳几乎成为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音乐的一名专曲御笔。
普瑞斯纳的音乐以沉溺哀婉,低迥重情著称 。基耶斯洛夫斯基在自巳的创作笔记和接受采访时候,曾经表达过一种这样的电影创作意图:“在拍摄影片《三色 蓝》时候,普瑞斯纳的音乐一直不停地影响甚至干扰着我的电影思路。我甚至一直跟着他的音乐,表达着我的烦燥不安。一直看到了影片的最后,才发现如若是没有她的这一份音乐铺排,观众是怎样的将无法把电影故事看得流入心底。”是呵,这部影片《三色 蓝》故事讲得隐约虚幻,讲到了现在这样一个体大精深的程度。仿佛好象,其中的音乐才真正的是影响这一部私性电影最最深入的创作者。以为,甚至总是以为,影片《三色 蓝》的音乐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安魂之曲?
难道不是么?你看呵,1998年,普瑞斯纳为逝去亡友基耶斯洛夫斯基创作了音乐《给友人的安魂弥撒曲》。音乐对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祷祝,不禁叫人想到了大师的另外两部电影《三色 红》《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中的过度优美,以及重创伤感。记得清晰,影片《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三色 红》当中,女主人公们曾经用了典雅的希腊文咏叹唱道: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嗯嗯,这时候除了电影音乐,《三色 蓝白红》系列当中的故事情节,自然还是存存相互为补的情念。比如影片《三色 蓝》当中的情节穿插了《三色 白》中的法院开庭场景。然后朱丽叶 比诺什去找逝去前夫的怀孕法官女友,然后又去游泳。然后心服口服自巳丈夫外遇的理由。我们此刻,并不一定完全赞同所谓真正爱情的受伤合理,报复理当。但是却总是以为,女主人公朱丽叶 比诺什她那一种,丧失感情的合理性。哀,莫大于心死。 请心至肃然,请一定不要忘记,这一位冷丽女主人公朱丽叶 比诺什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三色 蓝》开端不久,躺在医院病床上听到丈夫车祸撞死时刻的表情。其实她这一刻的表情,简直就是,没有表情。冷面,大于死。哦对了,我们现在是就电影本身,试论电影本身的。如果深心剖开生活表层的话,相信生活中的女人更为寒冷。看过了根据著名女作家安顿纪实原创改编拍摄的《绝对隐私》系列片之后,我的心内更有一点点相信了,女情可释而不可疑?同时不能不叹服安顿对于人物心理的文字掌控能量。实在的讲,如果市面上的那些光盘真是依据作家安顿的《绝对隐私》改拍的话,以为那些影影绰绰的画页视听,有一些抵不到安顿的笔尖焦渴与期盼,而且蒙太奇接点绝对不如安顿顺畅的文字铺排好看。所以自已更多的时候,宁可捧书一读。看什么碟子,只是太想瞧一瞧现当代艺人对于文坛女作家的精致篇章,怎么样进行苦心的篡改?
须我坦言,当代中国文坛上的今天,能够差不多的与基耶斯洛夫斯基文字或电影内容相提并论者,只存着星星点点的女性作家了。比如王安忆,比如毕淑敏,比如安顿,比如安妮宝贝。等等文字状态。有的批评称男艺人或者男作家苟匹不是?可能言重了。好好,还是回到影片《三色 蓝》上来。至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的后来,情节中的前夫的女友的肚中的那个孩子频仍显出,孩子继承了朱丽叶 比诺什前夫遗产。或许还有其它什么更多?更多?此处的电影情节平静同时,也显然是冷酷无疑的。显然只是朱丽叶 比诺什全身心投入的一种报复。这样才会比较符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创作神髓。到1996年基耶斯洛夫斯基去逝,电影大师他只活了55岁。要不然,不晓得这位旷世电影大师还会创作出怎么样的银幕上的变态人来?能够看见,影片《三色 蓝》的片尾音乐与画面 ,是世界电影艺术画廊当中,最为恐怖和悲悯的人物形象的悲情心理调式。无疑也是焦灼和迷幻的。
大约几乎吧,影片《三色 蓝》当中的女主演朱丽叶 比诺什担承了通片的独角戏。实在讲,朱丽叶 比诺什在《三色 蓝白红》系列中的表演,不是最为尚佳的。朱丽叶 比诺什在片中除了投身游泳,胆大杀鼠,砸碎玻璃,吞食安眠药等等,这些场景的戏,可以充分商榷之外,单就个人的表演水准而看,《三色 蓝白红》系列的排序应当可能是:红 白 蓝 。这也就是说《三色 白》当中的朱莉 德尔佩,《三色 红》当中的伊莱娜 雅各布,在这一个三色的系列影片当中的表演,显得比较更加优越一些。当然了,朱丽叶 比诺什在名片《英国病人》中的出镜,无疑还是上乘的。不过呢,对于比较本色的朱丽叶 比诺什来讲,演这一些变态般的苦情戏,她的确不能讲,是得心应手的。蓝,从来都是晕晕的无情戏?看过名片《王子复仇记》还有《》等等经典什么,就可以一目了然。
另外,再看一看朱丽叶 比诺什主演的《三色 蓝》影片,最好还要比对着她自巳主演的其它一些电影,比方获了大奖的名片《英国病人》《屋顶上的轻骑兵》《布拉格之恋》《雪地上的情人》《爱情重伤》等等。一个格外喜欢朱丽叶 比诺什她电影的朋友说:嗯什么什么都好,可唯独,朱丽叶 比诺什是一个粗手指头女人。不懂了,朱丽叶 比诺什的电影怎么会跟粗手指头有联系呢?真的有一点不懂了。于是补课,赶忙又找来了诸如《英国病人》《烈火情人》等等速读。是是,不但只是看见她抽烟时的夹手指头确实有一点粗。卡烟的姿态的确不抵《三色 红》中的伊莱娜 雅各布那么优雅和挑衅。影片《三色 蓝白红》系列中,好像只有《三色 白》的朱莉 德尔佩小姐不吸烟,以为这是女人的品。嗯 ,这里并不是说,女性吸烟便有失什么。只是一个比对中的直觉而巳。恍惚中还以为,病态中的女性吸烟,命中仿佛愈加悲观一些?
影片《三色 蓝》的悲观感受,是属于那一种令人心碎的悲点。比如片中街头一景,一位步履蹒跚,颤颤弯背老太太行走艰难,却仍要把一只垃圾瓶子投进废物箱。这个时候,那个体衰弓背老太太的身影远景,仿佛正在处于蓝色的茫然街头。她正在挣扎着。情如流水。感受蓝色。但是实在想象不见,影片《三色 蓝》中的那蓝,与另外一些带有蓝字的电影,有何关联?比如《深蓝》,比如《蓝色大门》,比如《碧海蓝天》,比如《蓝宇》,比如《蓝风筝》等等。以为,蓝色呈有一定彩色意象的。比如影片当中,车祸之后出了院后的朱丽叶 比诺什一副冷冷的悠蓝面庞,她静问悲伤中的女家佣:你为什么哭?女佣伤心回答女主人:因为你不哭。接着女佣索性放喉,失声痛哭起来。女佣哭的时候,面对着煞蓝的大玻璃。我顿觉着,蓝犹是冷。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当中,女性人物常常爱哭天抹泪的。这些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不同于德国导演华纳 法斯宾德胶片中的电影女性人物。法斯宾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再苦,却往往不掉眼泪。比如《莉莉 玛莲》,又比如《玛丽娅 布劳恩的婚姻》中的女人。不哭的女人。看到影片《三色 蓝》中女佣失声痛哭。嗓子里头不由一紧,深入感到,一个死了丈夫和女儿都,都不落泪的女人,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分明看到 ,影片《三色 蓝》中的丈夫尸骨未寒,女主人公巳经就把自身交给了他男。并且她一起身,这个女主人公就对一直,伴在她身边的男人随意开口地讲道:我么,跟别的女人也一样,我要呼吸,我会咳嗽,我还有蛀牙。你呢,也别太为难自巳了,反正我们迟早都是要分开的。说完了女主人公抽身便走。任凭她身后的那一个大男人疯狂叫喊,苦心挽求,用尽善留。但是走开的女人执意远去。这时候我,又突兀想到了她吞食那一把安眠药的电影画面?不过很快她又吐了那些安眠药。
想想也是,影片里的这一个女主人公她,她连死都不怕,她还怕什么离开吗?估计她这一种女人,此时此刻根本就不需什么安眠药吧?是的,无情女不需安眠药。
媒体报道
影片《三色 白》的故事情节相当富于戏剧化一些。一波八折地讲叙了一位喜剧式的波兰籍中年理发师夏洛尔被个人前
妻戏耍的经历。故事带有荒诞色彩,夏洛尔被自巳原先的法国模特妻子抛弃之后,兄被藏进了皮箱,当成行李用飞机托运逃回了波兰。然后冒了险,暴发了横财,然后夏洛尔又精心设计自我了个人死亡,诱骗前妻多梅妮克承继自己遗产,多梅妮克为了钱回至波兰,来到了自巳的“亡灵爱人”身边,寄托哀思。这便是所谓影片《三色 白》的故事大意。用一句话概括呢,就是夏洛尔的前妻多梅妮克如何玩弄游移了遗产权。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他的这一部影片《三色 白》一开始,影片字幕阶段就突出显示了男主人公夏洛尔潜身皮箱偷渡回祖国波兰的细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夺得最佳导演银熊奖的《三色白》,是基耶斯洛夫斯基 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主题的三色电影中的第二部,与另外两部系列电影比较,这白色情迷的内容显得有些荒谬滑稽,也是三部曲中最为轻松的,寓意黑色幽默,戏谑气质浓厚的讽刺喜剧。 一个寒冷的圣诞节,藏人的破旧大皮箱默默游走在机场行李托送皮带场上。这个候那位窝藏在箱内的夏洛尔浑身上下,穷得只有两个零碎法郎。难怪多梅妮克跟他离?影片《超完美谋杀》说得直接:这世界上杀人的原因之一是穷困。电影里对于那一个用皮箱托运大活人的电影细节,影坛的争议不小。主要以为飞机场的安全验证系统根本通不过人体。确实,偷偷托运人体过海关的这一点,实在有一点勉为其难。倒是见过机场用铁笼子托运犬物的情况。影片《三色 白》的一开片,便是蛮带虚幻色彩的。一副完全不真实不现存的喜剧人生。更有一点意思的是,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表示,所以给自巳影片《三色 白》男主人公起名夏洛尔,是出于对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的尊敬。夏洛尔的形象是上一个世纪中叶世界电影银幕上,也是卓别林喜剧艺术形象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或许可以看得出来,东西方电影艺术家对于形象的景仰或者推崇的尺度,是迥然有异的。横观竖看,也一直没能捉磨出来,当年卓别林影片中那个留一小胡子,舞挥手杖,反穿大靴的夏洛尔,跟现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所谓道德焦虑影片《三色 白》中的夏洛尔有什么相近之处。不过呢,影片《三色 白》属于基耶斯洛夫斯基道德焦虑系列电影当中,惟一比较“波兰式”的片型。影片《三色 白》的直线情节相当明白,男主人公夏洛尔是因为在异国它乡的离婚而成为一无所有的流浪汉。而夏洛尔的离婚主因,又是因为夏洛尔与法国妻子多梅妮克埋怨丈夫感情无能。而且还把这样的私房事情弄上法庭,公瞩曝光。可是在许多东方人眼中,家丑是不宜外扬的呀。不过为了离婚,法国妻子多梅妮克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包括向警察报警,说前夫夏洛尔骚扰个人生活。纵使如此横眉冷对,男主人公夏洛尔也没有对前妻减热半分。看了好几遍影片《三色 白》甚至总也不能搞懂,夏洛尔对于前妻多梅妮克的那一份百般纠缠,死乞白赖,真得能够算做是爱情么。难道为了一份所谓的爱,这一个半疯男人竞然不惜把前妻送进大牢。然后这个大男人自巳站于大墙之下,拿着红外望远镜细观前妻的遭殃。这难道真
的是所谓爱意绵绵?我看有点变态的味道。假若说,影片《三色 白》中的男主人公夏洛尔有病,身体与心理都有毛病。那么《三色 白》中的女主人公多梅妮克呢,她也有病么?她为了一份前夫诱拐下套的遗产,披着风险跑到波兰 ,跟前夫一夜重好之后,被当地警察以谋杀亲夫罪逮捕。《三色白》片表面上是一出通俗喜剧,但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生花妙笔之下,无论是奇情写实或政治讽刺诸多方面,都传递出来了跳远的心酸。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三色 白》当中的所谓白色,并不是一般的墙皮白。这白色也并非空中楼阁,虚幻竖立的。而是确有讲究,实有景致的。基氏的电影画面场景,通常比较奕奕孤吟。人物摇曳,活着如此。逝世如此。《三色 白》中的主导颜色,仿佛不是白,而是更加空幻的虚与黑。比如,影片《三色 白》中活着的男主人公夏洛尔,拥有个人的遗体编号32 — 1056 ,并且下葬在波罗克斯蒂墓地东区。我们倘在观看影片时候,如果有机会的话,要特别注意一下影片的画面细节,则会发现许多有趣镜头,这些诡密疑义的影片镜头,也许就是一种与内心关联紧密的生活现实。影片《三色 白》当中的是否又有空白的意译呢?记得中国电影的情境不善用白,也是最最不善拿白色进行电影细节描绘的了
影片《三色 白》当中“白色”的名命是相当有趣也有味的。其实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为自巳的这套《三色 蓝白红》系列电影的命名,是系列化的,有着相当讲究的实际内容的。比方《三色 白》里面“白色”中的那一个白,实际上又与电影当中的一个“放空枪”的画面场景,不但直接有关,而且直表象征。电影《三色 白》里面 ,男主人公夏洛尔的一个名波兰老乡米柯拉依不想活了,他在法国地铁站里遇到了拿梳子当口琴吹音乐的夏洛尔。于是这二人商量好,夏洛尔开枪打死米柯拉依,而受死者赏给开枪人一笔钱。并且帮助夏洛尔偷渡波兰。电影最后,胆小心善又心身有伤的夏洛尔只是朝米柯拉依放了一弹空枪。这里所谓“放空枪”—— BIANC 在法语当中,恰恰正好与“白色”同意而语。
我们观众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当中,并没有规范的视听见到他们有关于“放空枪”的任何一个画面解释。只是看到了这部影片里面女主人公多梅妮克被抓之前,在电影《三色 白》画面里,曾经有过一个全息的白色画面,而且这个白,只是一瞬闪过。这一道白光闪过之后,男主人公的前妻多梅妮克的情仇恩怨,从此仿佛一笔勾销了?消解了?淡化了?其实呢,基耶斯洛夫斯基大师的电影并不如此简单。单单凭着一场女人玩弄男人遗产的戏,那么多的情仇恩怨,当真用一笔小钱化解和勾销得了么?白色亦即色空,一个成人寓言罢了。尽管表面上,影片《三色 白》中夏洛尔前妻多梅妮克得恩怨看似化解了。然而男主人公夏洛尔的户口本却永远勾销了。这一个名叫夏洛尔的波兰人永远葬身在波罗克斯蒂墓地东区了。遗体编号32 — 1056 。据知世界影坛有专门家正在探究所谓电影的“符号学”。比如电影中的车牌号,门牌号,还有什么电话号等等。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三色 白》中的男主人公夏洛尔总是那么的孤立无援。活着无援。死了仍旧无援。白色在观众心目当中,总是以圣洁和天堂意味出现的。可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系列电影当中,白色却是冷漠与枯竭的心。本来电影里的白色婚纱应该是抒情梦幻的场面吧。但是,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的这一《三色 蓝 白 红》系列电影当中,那一凸悠闪现过的白纱婚礼场景,竟是扰人心神的,不可想往的。那么美艳的明星朱丽德尔佩,在整部白色当中却没有为我们遗留丝毫完美神色。只给她的无助夏洛尔,还有我们界外观者,只剩余了铁窗栏杆深处多梅妮克的几支暗淡的唤爱手语。男主人公夏洛尔用望远镜探监前妻。就是现代人的霞慰爱情么?唉,那么可怜,那么彷徨,那么心死,那么无血的前妻游走遗产权?凄然游走,那么童话。
三色之白中间的多梅妮克是一个摇曳而且飘渺的滥情女人。不过她的身手可是不简单。有钱并且有性,是她的生活第一。是一个能够利用眼睛的光芒杀掉男人的女流。电影结尾,牢狱之中的多梅妮克隔着监狱的窗子,向外面腻味注视着她的那一位曾被她甩弃过的前夫。多梅妮克向夏洛尔平静地挥了挥手。此时此刻,遭到了夏洛尔报复的多梅妮克,到底想要对夏洛尔说些什么呢?影片《三色 白》仿佛告诉观众,女人比男人更邪恶。前妻玩弄遗产权。
相关评论
红、白、蓝是法国国旗的颜色,据说是代表了博爱、平等、自由。
在这部以白色为主题的电影中,男主角卡洛被他的妻子因为一个“没有婚姻之实”的借口而抛弃,流落在巴黎的街头,靠卖艺为生。他想挽救他们的婚姻,但当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被伤害,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情节。最终,他的妻子被他设计报复进了警察局。好像这就是导演要追求的平等吧。
一个进了监狱,一个失去了身份,这样的“平等”值得吗?
所以世间没有完全的平等。
其实最欣赏的镜头是卡洛在地铁站要杀米可埃的时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