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博物館
三門峽市博物館始建於1988年4月,1991年元旦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4700平方米,包括展覽大樓、文物庫房及辦公區兩幢建築。該館為仿古式三層建築,古樸典雅,莊重大方。現院內綠樹成蔭,四季有花,環境優美,景色怡人,可謂是館中有園,園中有館。虢國墓地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規模宏大、等級齊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西周、春秋時期大型邦國公墓,總面積32.45萬平方米[1]。
目錄
建築布局
三門峽市博物館位於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陝州故城遺址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該遺址區被闢為陝州公園。這裡山水一色,素有「四面雲山三面水,一城煙樹半城田」之美譽。館區坐落在唐代孔廟遺址上,占地19800平方米,建築面積6900平方米,展廳面積4400平方米。仿古園林式建築風格獨具特色,典雅秀麗,可謂「館中有園,園中有館」。館藏文物15000餘件(套),其中三級以上國家珍貴文物1400餘件(套),是一座集文物收藏、陳列展示、科學研究、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現為國家文物二級風險防範單位,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全國第一批面向社會永久免費開放博物館。
三門峽市博物館坐落在市內西部陝州風景區內,位於寶輪寺塔北側,是在日本友人石川一郎先生捐資200萬元的基礎上,於1989年11月建成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200平方米,總的建築風格是:館中有園,園中有館,古樸莊重,秀麗典雅。
該館主要收藏三門峽地區出土的歷史文物和自然資源標本,向世人展示三門峽自古至今燦爛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資源。同時還舉辦不同類型的展覽活動,反映三門峽市的建設成就、豫西地區古樸、淳厚的民風民俗以及從大禹治水到現代治理黃河、開發黃河、利用黃河的歷史概貌。
館藏文物
陶器:仰韶彩陶罐、仰韶彩陶缽、仰韶紅陶缽、仰韶紅陶燈、仰韶弧淺紋彩陶缽、仰韶雙耳紅陶壺、仰韶雙耳葫蘆口紅陶壺、仰韶網格彩陶缽、龍山單耳繩紋灰陶杯青銅器:商代饕餮紋銅觚、商代人字紋銅鬲、商代饕餮紋銅爵、商代雲雷紋斝、春秋伯嘉父銅簋、秦鑲嵌羽紋銅扁壺、西漢銅長頸壺、西漢銅甗、漢代銅青蛙
玉石器:裴李崗鋸齒刃石鐮、仰韶石杵、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玉鏟、龍山文化石球、龍山文化鑽孔舌形石鏟、龍山文化青石錛、新石器時代青玉鏟、新石器時代青玉鏟、新石器時代石鏟
瓷器:唐代三彩獅枕、唐代花口白瓷盂、唐代三彩瓷注、唐三彩瓷瓶、宋代白瓷碗、宋代孩兒瓷枕、宋代黑釉瓷罐、宋代綠釉瓷枕、宋代汝瓷小罐
硯瓦:漢代盤龍石硯、唐代紫石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灰陶硯、唐代箕形陶硯、
銅鏡:春秋羽狀紋銅鏡、戰國夔龍紋鏡、戰國簡化蟠螭紋鏡、戰國龍鳥鏡、戰國四山銅鏡、漢代「華山」多圈帶四神博局鏡、漢代長宜子孫八連弧雲雷紋鏡、漢代皎光重圈銘文鏡、漢代連弧紋銅鏡
俑:漢代綠釉陶牛、漢代綠釉陶狗、漢代紅陶狗、漢代泥質灰陶狗、漢代灰陶雞、漢代灰陶鎮墓獸、漢代彩釉陶鴟鴞、漢代彩繪陶跪坐女俑、西晉彩繪陶馬
場館特色
有《三門峽市歷史文化陳列》和《三門峽市礦產資源展》。《三門峽市歷史文物陳列》是為展現古老的黃河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三門峽悠久的歷史而舉辦的,分石器、商周、秦漢、唐宋4個部分。各個時代展出的展品均出土於三門峽地區。
《三門峽市礦產資源展》分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黑色金屬、非金屬和礦泉水等六組,採用標本、模型、圖片、製成品的陳列以及光、電等現代技術和表現手法,展出了三門峽豐富的礦產資源。
三門峽市地處黃河中游豫西山區,目前發現有用礦種66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礦產地300餘處。館藏文物3000餘件,包括青銅器、陶器、玉器、鐵器、瓷器等類別。
視頻
三門峽市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門峽:這裡也發現虢國墓,出土上千件文物 ,搜狐,2019-04-06
- ↑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增至473個 ,搜狐,2019-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