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陽五輸
五輸穴
定義:指十二經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井、滎、輸、經、合五個特定穴。
《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2]指出: 「所出為井(經氣初出),所溜為滎(開始聚),所注為輸(經氣漸盛),所行為經(盛大流行),所入為合(水流回合深)。」
井穴
→穴位均位於手指或足趾的末端處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篇》[2] : 「所出為井。」 「井」為地下出泉;形容脈氣淺小。指在經脈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開始的泉源一樣。 全身十二經脈各有一個井穴,故又稱「十二井穴」。
♦主治:心下滿;五臟疾病初起。為治療中風、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多用於急救。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篇》[2] : 病在髒者,取之井;……。
滎穴
→穴位於跖趾或掌指關節之前。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2] : 「所溜為滎。」意為脈氣至此漸大,猶如泉之已成小流。指經氣流行的部位,象淺水流,滎迂未深,故名滎穴。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腫痛,失音,發熱,掌中熱等。主要應用於發熱證。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3]曰: 「病變於色者(疾病變化顯現與面色的),取之滎。」
輸穴
→穴位於跖趾或掌指關節之後。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2] : 「所注為輸。」意指脈氣至此已較強盛,如水流能注輸於深處。輸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關節之後。
♦主治:適用病情時輕時重、時作時止和肢體重著,骨節酸痛者。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3]曰: 「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經穴
→多分布在腕、踝關節以上。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2] : 「所行為經。」意為脈氣至此,猶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經過(經,常也。水大流注,不絕為常。血氣流注於此,徐行不絕,為之常也)。
♦主治:經穴治療作用不典型。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3] : 「病變於音者,取之經。」
《難經·六十八難》[4] : 「經主喘咳寒熱。」
合穴
→穴位於肘膝關節附近,是經氣由此深入,進而會合於臟腑的部位。
《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2] : 「所入為合。」指水流匯合入深。意為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
♦主治:主要用於治療相關臟腑病症。
《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3]曰: 「經滿而血者(經脈盛滿而有淤血),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 」
《難經·六十八難》[4]又曰: 「合主逆氣而泄。」
五輸穴歌訣
少商魚際與太淵,經渠尺澤肺相連;
商陽二間接三間,陽溪曲池大腸牽。
歷兌內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隨;
隱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陰陵泉。
少沖少府屬於心,神門靈道少海尋;
少澤前谷與後溪,陽穀小海小腸經。
至陰通骨接束骨,崑崙委中膀胱經;
湧泉然谷和太溪,復溜陰谷腎經宜。
中沖勞宮心包絡,大陵間使傳曲澤;
關沖液門中渚穴,支溝天井屬三焦。
竅陰俠溪足臨泣,陽輔陽陵是膽經;
大敦行間太沖看,中封曲泉屬於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