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上 |
上,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讀為shàng或shǎng。最早見於甲骨文。 六書屬指事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用一長橫作基準(界限),在上部用一短橫作為指事符號,表示基準線之上。其本義為高處、上面;引申為等級或品質在上的,次序或時間在前面的,以及由低處向高處升登或從此處向彼處前進的意思。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上
拼音; shàng;shǎng
注音; ㄕㄤˋ;ㄕㄤˇ
部首; 一
總筆畫; 3
結構; 單一結構(獨體字)
五筆; H(一級簡碼)、HHGG(全碼)
倉頡; YM
筆順; 豎橫橫
筆順編號; 211
四角碼; 21100
字級; 一級字(0036)
平水韻部; 去聲二十三漾
統一碼; U+4E0A
漢字釋義; 上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倉頡:YM
鄭碼:IDA
筆順編號:211
四角號碼:2110
UniCode:CJK
結構:獨體字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卜一
漢字部件分解: 上
筆順編號: 211
筆順讀寫: 豎橫橫[1]
字義 〈名〉
(1)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線,線上一短橫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義:高處;上面。
(2) 同本義
上,高也。--東漢·許慎《說文》
宛丘之上兮。--《詩·陳風·宛丘》
施於松上。--《詩·小雅·頡弁》
冬時有嗽上氣疾。--《周禮·疾醫》
雲上於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荀子·勸學》
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3) 又如:上榮(飛檐。屋檐兩端的挑角);上檉(門框上端的橫樑);上漏下濕(形容屋舍破舊,不蔽風雨);上網(系在箭靶上方的繩子);上丹田(道家謂人的兩眉之間為上丹田);上下肩(上邊和下邊,也指左右兩邊)。
(4)上天;天帝
文王在上。--《詩·大雅·文王》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5) 又如:上方(天上仙界皇帝);上干天怒(惹起上天震怒);上仙(天上的神仙);上穹(上天;天帝);上皇(天帝);上神(神靈;天神);上都(指天宮)。
(6)上級;尊長;社會的最高層
觀袁守雖得民,然自喜輕上,其禍非外至也。-- 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宋·蘇軾《教戰守》
(7) 又如:上流(上輩);上蒸下報(晚輩男人和長輩女子通姦叫"蒸"或"烝";反之叫"報");上戶(富家巨室);上廳(官署);上憲(上司;上級官員);上上乘(等級最高的);上位(高位,顯達的職位;特指君位,帝位);上冢(指首輔,朝廷大臣);上坐,上席(受尊敬的席位)
(8) 君主;皇帝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呂氏春秋·察今》
上使外將兵。--《史記·陳涉世家》
輔臣以上意為辭。公(袁可立)於末坐抗聲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訃聞,上遣官視葬,有司陳祭,博士弟子員鄉三老俎豆之於學宮之旁。--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
(9) 又如:上用(皇帝用的規格);上裁(皇帝裁定);上國(漢代諸侯稱帝室為上國,後多指國都京城);上苑(供帝王打獵、玩耍的園林);上林(泛指帝王的園囿)
(10)工尺譜里的"do"稱為上 。
(11) 時間,時候。
三歲上讀得書,五歲上屬得對。--宋·佚名《張協狀元》
(12)方位詞,邊,畔
送我乎淇之上矣。--《詩·墉風·桑中》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蘇武》
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明史·海瑞傳》
(13)由低處到高處:高山高樓。
(14)按規定時間進行某種活動:上班上學。
詞性變化 〈形〉
(1)上等,等級高或品質良好
上客從趙來。--《戰國策·秦策》
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孫子·謀攻》
(2) 又如:上色(上等;高級);上行首(色藝俱佳的妓女);上風官司(占優勢能打贏的官司);上庠(古代的大學;太學);上色徒弟(高徒;出色的徒弟);上樣(上等);上分(上等的福分);上廳行首(色藝最佳的官妓);上才(上等的才能;上等的材料);上卿(指大臣的最高官階)
(3) 時間或次序在前
其上世之士,衣不暖膚,食不滿腸。--《商君書·算地》
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樂府詩《陌上桑》
(袁可立)上世鳳陽人也,始祖榮。--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4) 又如:上件因依(上述因由);上項(前頭);上方(前面);上宙(上古);上葉(前代;先世);上次(前次,上回);上首徒弟(入室弟子,大徒弟);上風頭(風吹來的一方);上番(初番;頭回。多指植物初生)
(5) 遠;久遠
上稱帝嚳,下道齊桓。--《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6) 又如:上世(遠古時代);上皇(太古的帝皇)
(7) 猶正,主要意義。如:上事(正業;指君事,國事);上國(京都;又指春秋時齊、晉等中原諸國)
(8)廣大
是以能上之。--《淮南子·說山》。注:"大也。"
(9) 又如:上路(大路;通衢);上道(通衢;大路)
(10)豐足
從其爵而上下之。--《周禮·司儀》。注:"猶豐殺也。"
與年之上下。--《禮記·禮器》。注:"豐凶也。"
(11) 又如:上收(上等年成,豐收);上歲(豐年);上熟(上等收成)
〈動〉
(1)登;上升;向上
下上其音。--《詩·邶風·燕燕》
環之可上,望甚遠,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從流石蛇行而上。--明·徐宏祖《游黃山記》
(2) 又如:上圻(上岸);上升(升天);上高台盤(攀高位;向上爬);上仙(道家謂升天成仙);上征(上升);上假(上升,登天);上潮(漲潮)
(3) 上報;呈報
凡死刑獄上,其刑者先俟於門外。--清· 方苞《獄中雜記》
(4) 又如:上復(稟報;奉告);上控(上訴);上詳(向上級呈報請示);上變(向朝廷密告謀反叛亂事件);上功(呈報功勞);上言(進呈言辭)
(5)進獻,送上
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戰國策·齊策》
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明史·海瑞傳》
臣乃敢上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袁可立)上書忤當路,削籍二十六載。--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6) 又如:上本(臣下向皇帝呈送奏本);上表(上奏章);上章(向皇帝上書)
(7) 崇尚,提倡
上篤厚。--《史記·平津侯主父傳》
治天下者審所上而已。--《漢書·匡衡傳》
上慎旃哉!--《詩·魏風·陟岵》
上農除末,黔首是富。--《史記·秦始皇本紀》
(8) 上繳;交納。如:上印(上繳官印)
(9) 增加;添補。如:上草(給牲口添加飼料);上刑;上測(站測,施用測刑)
(10) 向前;前進
乘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楚辭·屈原·涉江》
(11) 又如:上水船(逆流而上的船)
(12) 去;到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 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唐·劉禹錫《陋室銘》
(13) 又如:上地(下地耕作);上門怪人(到人家裡去責怪人家);上樁(上場;賭博);上花台(戲曲俗語。逛妓院,嫖妓);上城(進城);上墓(掃墓);上冢(上墳;掃墓);上館子(去酒樓、飯店吃喝);上邊(到邊遠的地方去)
(14)到任;就職。如:上任;上官(受命上任);上台
(15)當值。如:上直(上班;當值);上宿(值夜);上番(上班)
(16) 放到;放進
上於盆而養之,蟹白栗黃備極護愛。--《聊齋志異·促織》
(17) 又如:上腰(裝進腰包。多指賺取非分的錢財)
(18)安裝;裝上
以槍上刺刀相搏擊。--《清稗類鈔·戰事類》
(19)陷入,遭受。如:上了竿兒(上了鈎;中了圈套);上鬼當(中圈套);上船(設圈套陷害他人)
(20)合符。如:上不上,下不下(猶言正好;恰恰);上時(最合適的時令)
(21) 教授;學習。如:上書(私熟先生教課);上館(塾師到東家授課)
(22) 燃點。如:上火(點燈);上紙(焚化冥錢;弔喪);上灶(燒飯煮菜);上香(燒香祭祀);上炎(向上燃燒);上鍋(烹煮食物;把食物放入鍋內燒熱)
(23) 擰緊。如:上弦;上繩(捆綁)
(24) 敬辭,猶進用。如:上謁
(25) 用在動詞後。表示動作的趨向或結果等。如:爬上頂峰;登上飛機;考上大學;趕上隊伍;種上莊稼
(26) 記住。如:上心
(27) 塗;搽;敷。如:上藥;上色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一字部》 ·上
〔古文〕丄《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時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對下之稱。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親上。
又《廣韻》君也。太上極尊之稱。《蔡邕·獨斷》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號。
又上日。《書·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葉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類。
又姓。漢上雄,明上觀,上志。
又上官,複姓。
又《唐韻》時掌切《集韻》《韻會》《正韻》是掌切,商上聲。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雲上於天。《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又進也。《前漢·東方朔傳》朔上三千奏牘。
又與尙通。《詩·魏風》上愼旃哉。《前漢·賈誼傳》上親,上齒,上賢,上貴。
又《匡衡傳》治天下者審所上。
又《韻補》葉辰羊切,音常。《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霓兮南上。
又葉時刃切,音愼。《王微觀海詩》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瑩。忽乗摶角勢,超騰送崖上。
又葉矢忍切,音審。《郭璞·遊仙詩》翹首望太淸,朝雲無增景。雖欲思陵化,龍津未易上。 《說文》上,高也。指事。時掌切。
◎按字有動靜音,諸韻皆以上聲,是掌切,為升上之上,屬動,去聲,時亮切,為本在物上之上,屬靜。今詳《說文》上聲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則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聲矣。依諸韻分動靜音為是。後仿此。*考證:〔《楚辭·九懷》臨淵兮汪洋,顧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騎電兮忽上。〕
謹照原文騎電改騎霓。忽上改南上。
常用詞組 ◎ 上岸 shàng'àn
意思:舍舟登陸。比喻棄邪歸正
◎ 上班 shàngbān
意思:開始工作
◎ 上半晌 shàngbànshǎng
意思:上午
◎ 上半身 shàngbànshēn
意思:整個身體的上半部分
◎ 上報 shàngbào
意思:向上級報告
◎ 上輩子 shàngbèizi
意思:迷信指輪迴的前一輪
◎ 上邊 shàngbian
意思:上側或上部
◎上菜shàngcài
意思:把做好的菜送到餐桌上
◎ 上蒼 shàngcāng
意思:蒼天,俗稱老天爺
◎ 上操 shàngcāo
指出操
◎ 上策 shàngcè
意思:良策;可行性強的計策。
◎ 上層 shàngcéng
意思:社會各上層階級。
◎ 上路 shàngcéng
意思:出門走在路上。
◎上層建築shàngcéng jiànzhù
意思:指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的觀點以及適合這些觀點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演變過程
下圖為"上"演變過程
書寫書法
"上"字是漢字中最常用字之一,歷史上眾多名家都
留下"上"的墨跡,它們中有的蒼勁有力,有的典雅含蓄,
有的似蒼松不阿,有的似奔流不息......表達出漢字的無
窮魅力。
中醫釋義
(1)與下相對。指高處、上部。《素問·五常政大論》:"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
(2)指人體上半身。《靈樞·終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
(3)指頭面部。《素問·上古天真論》:"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
(4)指頭。《素問·生氣通天論》:"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
(5)指上焦心肺。《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痿喘嘔,皆屬於上。"
(6)指胃。《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
(7)指寸口脈。《素問·五臟生成篇》:"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王冰注:"上謂寸口也。"
(8)指天、天氣。《素問·天元紀大論》:"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9)指等次高的東西。《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非上下三品之謂也。"
(10)上升。《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地氣上為雲。"
(11)登。《靈樞·經脈》:"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
(12)上行。《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13)上逆。《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
(14)上策。《素問·調經論》:"病不知所痛,兩蹻為上。"
(15)指上工,醫術高明的醫生。《靈樞·九針十二原》:"粗守關,上守機。"
(16)上面。《素問·刺禁論》:"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17)在……之上。《素問·通評虛實論》:"上踝五寸刺三針。"
(18)治法,升舉。《素問·至真要大論》:"上之下之,摩之浴之。"
(19)指司天。《素問·五運行大論》:"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
(20)指南方。《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王冰注:"面向北而言之。上,南也;下,北也。"
(21)猶"則"。"上"與"尚"通用,"尚"有"則"義。《素問·刺腰痛篇》:"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則拂拂然,甚則悲以恐。"
(22)入,去,到。《靈樞·師傳》:"入國問俗,入家問諱,上堂問禮。"
(23)通"尚"。崇尚。《呂氏春秋·季春紀·盡數》:"今世上卜筮禱祠,故疾病癒來。"
(24)地位或輩份高的人。《傷寒論·序》:"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
(25)在……之中,在……之間。《傷寒論》:"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戌上。"
摺疊編輯本段作品內容 在東北,與姑父佟金寶先生聊天的時候,突然談到人與人相處:"……小雄,在我看來,能和大家交流,是因為我一直讓自己與人交流,從中不斷地接收新的思想;不管是年齡上人群的差異,還是文化上人群的差異,抑或是領域上人群的差異等……錢不是問題,現在我需要的是一份真實的親情與心靈交流,當然,前期也吃了不少苦,現在才能分享'上'的時空,就是人上人的上,或許這個上就是能讓親情順暢與心靈交流……"當時,從我姑父言談里能深刻感受到親情的重要,卻沒有完全吃透這個'上'的殷實含義。因此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人何為'上'。
上,如果從字意去思考,那是很複雜:複雜得讓人難以置信。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康熙字典》、《新華字典》等字典,因此這裡主要以人對'上'的情感去探討。情感是一種虛無的東西,但可以讓人無法解脫,總可以把人浸泡其中,可懸、可沉、可漂、可浮……或許這樣,人們才有錯覺,把'上'看成人生的終極目標,看成標榜身份的法寶,看成天下無敵的象徵,用其一生去追求。有一句俗話可以隱約體現人對'上'的這種精神--"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雖然這句話是勸人要謙遜,但隱含了人的不服和嚮往:誰願意讓人騎在頭上拉屎拉尿?不服於屈辱第二,嚮往於天下無敵,也就是要永遠是第一。
或許人的天性就是上,所以誰都想第一,但是人們一直沒有去研究"人何為上?人為何上?人如何上?"從時空發展來看,即時能自在滿足心裡所欲,就是人何為上;對所欲結果不承擔任何責任,就是人為何上。去實現何為上和為何上,就是人如何上。如何上,從歷史發展來看,人們總結出一句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苦的事例多如牛毛,所以在這裡不舉例,但這句話主要是讓人主動奮鬥。但是上是不需要主動的,誰需要上,人們都可以輕易地給他,特別是當今社會。例如企業職位,動不動就是總裁、總經理、總監等等,再例如社會頭銜,動不動就是慈善大使、形象大使、終身成就獎等等,可是如果這些上如果沒有紮根於責任,那就是浮雲,時空一變,就消逝得無影無蹤。因此如何上是被動的--被動於人讓自己上,那是因為不承擔責任是對上的最好逃避方式,也可為自己獲得一個自由自在的位置。
承擔責任是要犧牲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並且時刻在兩者之間權衡,會讓自己情感無助,更或是情感失位……這樣常常會讓他人感到難以承受,導致他人對自己不解,抑或對自己仇恨,更或對自己殘害。因此,上是被動的,當責任缺失的時候,這個上是虛無縹緲,毫無意義;當責任到位的時候,雖然這個上會使情感與心靈短路,但可以讓人敬慕。如果心靈與情感短路了,那這個上遲早就會失去,讓時空寂寞,直至消亡;只有上於在被動中不斷讓責任在心靈與情感順暢對流--特別是親情,這樣上可以給自己人上人,也可以給人空間,更可以讓上永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