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古神話是怎麼變成仙話的

上古神話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上古神話是怎麼變成仙話的中國上古神話發展變化的另一條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為仙話的一個來源,袁珂把仙話也看作是神話的一部分。仙話一般講述的是通過修煉或仙人導引,以達到長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話中,能發現不少古代神話人物,其中最突出的是黃帝和西王母。《史記·封禪書》所記黃帝在荊山腳下鑄鼎,鼎成,有龍垂鬍髯在鼎上,迎黃帝騎龍升天一事。這則故事有着明顯的仙話的痕跡。而黃帝戰勝蚩尤,在仙話中則被歸功於「九天玄女」「授(黃)帝以三官五意陰陽之略,……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同樣,竊藥奔月的嫦娥、操不死之藥的西王母,也是仙話中的重要人物。神話轉變為仙話是有限的,它一般集中在特定的幾個人物身上,且有類似於修煉、服藥、升天不死的情節。但仙話的文化意蘊要比神話淡薄得多,在仙話中,那些神話人物所蘊含的民族精神、審美品質,都被嚴重地削弱了。[1]

古代神話對後世作家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所說「希臘神話不只是希臘藝術的武庫,而且是它的土壤。在文學中,人們能看到神話精神的延續、光大。神話對文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作為文學創作的素材,一是直接影響文學創作的思維方式、表現手法、欣賞效果等。

古代神話以其廣博精深的意蘊,生動活潑的表現力,為後世文學奠定了基礎。神話除了被後人直接載錄之外,還為各類文學作品提供素材。在先秦散文中,《莊子》一書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縹緲奇變」著稱,《莊子》說理的精妙和文風的恣肆,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神話。如《逍遙遊》之鯤鵬變化,《應帝王》之「鑿破混沌」,這兩則神話為全文抹上了變幻奇詭的浪漫色彩。至於曹植採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創作了膾炙人口的《洛神賦》,更是利用神話素材進行的一次成功的創作。

用神話入詩的現象,在中國文學史上比比皆是,如《詩經·大雅·生民》描述了后稷的種種神跡,楚辭《離騷》中各種神靈紛至沓來。此後的詩人,尤其是浪漫主義詩人常常以神話入詩,如李商隱《瑤池》詩云:「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就是對神話意象的妙用。小說、戲曲採用神話作素材的也很多,它主要是藉助於神話的奇特的想象,利用神話形象或神話情節進行再創作。如唐代李朝威的小說《柳毅》,創造了一個優美的愛情神話。

明清神魔小說對神話的採用和重塑,達到了此類文學的最高點,其代表作為《西遊記》,孫悟空、豬八戒以及它們的騰雲駕霧、七十二般變化成了中國文學中最有影響的故事之一。從孫悟空身上,不難看到「石中生人」的夏啟、「銅頭鐵額」的蚩尤、「與帝爭位」的刑天以及淮渦水怪無支祁的影響。此外,如《聊齋志異》、《鏡花緣》、《封神演義》、《紅樓夢》中也有不少發人深省的神話情節。可以說,古代神話作為素材,遍布在中國古典文學的每一個角落,它經文學家的發掘、改造,在新的作品中重新散發出光芒,使文學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2]

目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