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泸镇
上泸镇,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下辖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城南40公里处,毗邻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和枫泽湖旅游度假区。因地处泸溪上游河谷平畈得名。南宋绍熙年间(1190年—1194年)安徽徽州余姓在此建村,是历史较长的自然集镇。旧时泸溪通航。泸溪傍镇而过,上至甘溪,下至石溪注入信江,可通舟,古为通闽要道。上泸镇常住人口20446人(2017年),行政区划面积64.14平方公里 ,有耕地9407亩,宜林宜果山地 68000亩,水面3000亩,素有“七山一水一份田,一份道路和庄园”之誉。[1]
中文名: 上泸镇
行政区划代码: 361121102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
面 积: 64.14 km²
下辖地区: 上泸社区、清泉社区等
电话区号: 0793
邮政区码: 334119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20446人(2017年)
车牌代码: 赣E
目录
历史沿革
唐代已形成集镇。宋辛弃疾《清平乐·题上泸桥》词:“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北宋名宦余尧弼、南宋理学家陈文蔚均系上泸人士。绍兴六年(1156)陈氏人开始烧石灰。绍熙二年(1191)林姓人开始制造土纸。明代,商业逐渐繁荣。输入日用百货,输出土纸、茶叶、姜黄。民国期间,土纸生产最高年份达35000余块,经营额达100余万元(法币)。古为乾元乡,曾设八房场巡检司和巡视局,有余姓、陈姓、林姓三个祠堂和万寿宫等建筑。街道随泸溪弯曲,有码头,为县内南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8年以后,修通上饶至甘溪、四十八、应家及浦城(福建省所属)、英将(铅山县所属)等地货物不在上泸集散中转,街市一度冷落。1980年以后,依靠上泸电站的电力优势,乡办企业迅速发展,有采掘、电石、造纸、建材、印刷、制茶、花炮等厂矿,年产值81万余元,商业输出以茶叶、薯粉、土纸、石灰为大宗。
自然条件
上泸镇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8℃)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702.5mm),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达1844.8小时),无霜期长(年均为270天左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木材、毛竹、粮油、茶果、畜禽及水产品;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原煤、石灰石、莹石、铅锌矿及矿泉水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上泸镇水源丰裕。集防洪、灌溉和发电于一体的大坳水库(库容2.7亿方)位于镇上游3公里,确保了上泸镇洪而不涝,旱而不干,且水质清透,无任何污染,可满足生产生活用水。境内电量充足,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的江西省重点工程大坳电站和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的上泸电站均在镇境内,且供电设施齐备,工业用电价格便宜,电力供应安全可靠。
历史人文
上泸镇余家祠堂,发现孙中山先生题词。孙中山题词书于一横匾上,左上角为“东阁先生六十寿辰”,中有“寿考维祺”四个大字,右下角为中山先生落款“孙文”二字。匾的东阁先生是上泸镇余辉照先生的父亲,当时余辉照是追随孙中山革命,是国民党革命军第四军混成旅的旅长,在辉照先生父亲过六十寿岁,他向孙中山先生请假,孙中山先生得悉这个情况,就送了一块这个匾,为庆祝东阁先生过六十大寿。余辉照号继明,光绪乙酉年(一八八五年)出生,陆军学校毕业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曾参加武昌起义,广州起义和北伐战争,余辉照作战勇敢,屡建战功,积极拥护新三民主义,深受孙中山先生的器重,一九二二年,余东阁六十大寿时,孙中山先生得知情况后,特意书写此匾送给余辉照带给其父。上泸镇人都以此匾为荣,把贺匾修复一新,高高地挂在余氏祠堂的屋顶上,好好地保护起来。
道路建设
上泸镇对于列入2007年国家农村公路改造国债项目的上泸至苎圳公路6.3公里拓宽改造、路面硬化工程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沿线两个行政村的村组大会,进村入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协调征地拆迁事宜,按照规定进行公共资源交易,督促施工单位赶进度、保质量,这项工程已于去12月底圆满完成并交付使用,道路两边全部实现绿化,栽下了1600多棵樟树,总项目共投入资金220余万元。这条道路的建成,为上泸中学、江西奥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金鑫橡胶厂等6家企事业单位及道路沿线6500余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上泸镇还投资29.7万元拓宽改造了泉洋村曾家公路、投资21万元新建了洪区林场的两条道路。上泸镇还对其它村道通达工程高度重视,经过多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多方听取干部群体意见,最终通过党委扩大会议确定了群众受益面广、群众呼声较高的毛源至王家山路面硬化项目和泉洋至三连坑路面硬化项目为2008年的重点工程项目。这两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将极大改善上泸镇4个行政村1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环境整治
为进一步改善镇容镇貌,提高集镇品味,上泸镇从4月底起开展镇区环境集中整治,整治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靠等行为。已拆除简易棚20余个,脏、乱、差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为从源头治理镇区环境问题,该镇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把街道沿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门点纳入环境卫生保洁责任范围进行监管,要求保洁清扫人员坚持公共地段全天候保洁清扫,并对临街店铺、交通出入口经营摊位、门点进行规范整顿,严格禁止货不入店、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行为,将所有流动摊点搬进了农贸市场经营,20余家商铺私搭的简易棚和乱堆的杂物得到清理。此外,该镇对主要街道停车泊位进行统一规划,实行车辆分类停靠管理,进出该镇的客车已进站候车,百余辆摩托车、三轮车被安排指定地点停靠。
特色产业
上泸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南部,是一个山区农业大镇,上泸镇下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场,常住人口20446人(2017年),耕地2500亩,水田7660亩,由于上泸镇毗邻广信区最大的水库——大坳水库,该水库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沛。因此上泸镇遵循县委、县政府关于“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指示精神,于2003年从福建引进二家客商,创办了两家养鳗场,即上饶市大坳特种水产养殖场和上泸镇常富养鳗场。为推动上泸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上泸镇鳗鱼这一主导产业,上泸镇政府自2004年起决定把这两家鳗鱼场作为龙头企业来抓,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并列入重点发展项目。上泸镇建有鳗鱼养殖基地二个,养殖面积达800亩,初步形成了“基地+农户”的经营发展模式。产品畅销江、浙、闽,并出口海外,年生产鳗鱼达240吨,实现产值1400万元,实现利税600万元,鳗鱼养殖已成为上泸镇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土地养鳗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成本低、效益高等特点。因此上泸镇遵循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鳗鱼养殖的力度。并严把产品质量关,通过建基地,作示范,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后,经过总结形成完整的山区土池养鳗技术操作规程,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鳗鱼养殖,已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面积达800亩。上泸镇正是走鳗鱼养殖这条特色路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上泸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经江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监测,上泸镇鳗鱼产品合格率达100%。上泸镇正着手申报鳗鱼无公害养殖基地。
经济发展
2011全年先后引进了企业4个,其中投资过亿元企业1个,5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企业1个。完成财政收入1606万元,增长20%,其中落户企业上缴税金143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9.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入1.65亿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增长9%,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以“扎根本土,资源利用”为载体,以扶持大户,农民增收为抓手,按照增产、增收、惠民、安全的要求,用足、用好、用活惠农政策,在确保农业安全的前提下,融入产业化、公司化、企业化的理念,大力扶持培育茶叶、蔬菜、果业、油茶四大特色产业和桂鱼、鲟鱼等养殖业,重点扶持培育壮大了丽源茶业、绿骏茶业、福垟果业等市、县农业龙头企业,解决消化农村劳力900余人;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利用有直达浙江的省际班车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手工艺来料加工产业,解决2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280余元。以“为民服务、改善民生”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牢固树立“经济发展,项目为重”的发展理念。我镇高度重视项目建设,通过破解项目资金难等问题,确保了以下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是先后共投入350余万元资金确保溪北大桥在年底前顺利通车;二是镇村配套投入资金800万元实施苎圳村地质灾害移民和三联坑村深山移民,共惠及279户,涉及1075人,建筑总面积1256平方米;三是争取资金650余万元加大了镇区自来水工程管网建设力度,全镇三分之二的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四是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了商业步行街精品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五是镇村配套投入资金200万元加大对村级自然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浇筑了红区林场、苎圳、溪北、小源等村的水泥公路10余公里。2011年,我镇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镇框架雏形基本形成、集镇规模逐渐壮大,集镇对经济发展的聚集和带动效应得以体现,村庄面貌日新月异。按照“镇容抓环境,设施抓配套,功能抓完善,管理抓措施”的工作思路,动员全镇力量,积极开展生态文化古镇创建活动。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活动,集镇环境卫生、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及生态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一是以溪北大桥建设为契机,重点打造中心镇区核心板块,形成了“一轴一街一河四区”的集镇建设新格局。同时,高标准打造并完善了占地25亩的商业步行街精品小区,集镇格局和品味发生了新变化。二是借助上泸山水相间的自然优势,以绿色生态为基调,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展现我镇“天蓝水清、村在林中、家居河岸”的城镇风貌形象。三是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美化、绿化村庄。在集镇、历年新农点、中心村、大坳旅游区沿线开展以“户集、村收、镇运”模式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形成了长效垃圾处理机制,镇村环境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视频
上泸镇唱国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