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海一条路(溪汪)

上海一条路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上海一条路》中国当代作家溪汪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上海一条路

普陀山名胜也好,苏州园林也好,杭州西湖也好,几年前我都寻访过,往日的诗文使时光依旧新鲜,走到哪里都兴味盎然,唯独错过了上海。

在上海,他们就住在新闸路。“五月至上海,寓新闸路。与汤蜇仙时相往来,求其作谱序一首。”查阅《吉林成氏家谱》,可知汤寿潜谱序完成时间是在“光绪三十四年戊申秋九月”,也就是说,到这一年九月,上述的种种活动之后,他们仍在上海,新闸路上会同时出现汤公、程公和成公的身影。

新闸路是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一条总体上东西走向的街道,地跨黄浦区和静安区,长3855米。1862年,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西越界修筑了数条运兵道路,其中直接沟通租界的有两条:新闸路和静安寺路。新闸路最初是一条土路,因吴淞江上曾有建于雍正初年的新闸而得名。几年后划归公共租界工部局管理后,其中一段铺砌了碎石路面。此后由于拥有苏州河水运的便利,沿路逐渐形成密集的住宅、商店、工厂混合分布区。1908年,也就是成多禄寓居沪上时,该路继续向西延伸直到胶州路,同时在原碎石路段铺设了上海最早的电车轨道之一。成公往返市区及苏杭,想必是搭乘过电车的。

新闸路泰兴路口,原有巨商辛仲卿的辛家花园,与张园、愚园齐名,后归盛宣怀,据说康有为一度居住过。此外,无论是新闸路1321号的民国银行家、收藏家刘晦之故居及小校经阁,还是新闸路1124弄的沁园邨(阮玲玉故居),都是民国建筑,清末的汤公、程公和成公能住在哪儿呢?

多年来对上海若即若离,可以说是机缘不到,也可以说是潜意识里担心自己迷失在上海的“大”里。自从锁定新闸路,我知道这种情况不会发生了。

成多禄在上海的最大收获,是结识了寓居沪上的预备立宪公会副会长、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最初只是为求得谱序,有赖于程德全从中玉成。但谱序既成,二人仍“时相往来”,可见性情相投。于程成二人,若无故旧、新交的往来与牵念,人在孤旅中该是多么单调无趣。于汤公而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汤寿潜,浙江山阴人,光绪十八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两年后授安徽青阳知县,数月即辞。后受聘当幕僚,游历各省。除去早年功名,出山之后的阅历与成公倒有些相似。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汤寿潜任两淮盐运使,但仍以养亲之故居上海。两年后,他与张謇、许鼎霖等在上海创办大达轮步股份有限公司,还发动旅沪浙江同乡抵制英美侵夺苏杭甬铁路修筑权,倡议集股自办全浙铁路。七月,在上海成立“浙江全省铁路公司”,任总理。此时清政府被迫允诺沪杭铁路由商民自筑,授汤寿潜为四品京卿,总理全浙铁路事宜。1906年,汤与张謇、郑孝胥等人联合江、浙、闽绅商270余人,成立“预备立宪公会”,郑孝胥任会长,汤寿潜与张謇任副会长,许鼎霖、雷奋等十二人为干事,设董事会。以“警尊谕旨、发愤为学、合群进化”为宗旨,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为基础,出版《预备立宪会报》,总会迁京后改为《宪政日刊》。公会进行改良主义的政治活动,多次掀起国会请愿运动,敦促清廷早日立宪。

人生际遇和聚散因缘也真是奇妙,预备立宪公会成立之际,正值成公被程德全外派到绥化知府任上,“惟当时朝廷方讲求新政,袭宪法之皮毛,舐欧洲之馀唾,余心惧焉。”他是不大赞成预备立宪的。甚至他与绥化府的上级、绥兰海兵备道松毓的矛盾,与松毓本人拥护新政、倡导预备立宪不无关系,且导致他三年未满即挂冠离去。要知道,他们可是地地道道的吉林同乡啊!但从东北到了江南,他眼界大开;程公受代而去后,尤其是结识汤寿潜后,他逐渐接受了立宪。这个朝廷“贿赂公行、亲贵用事”,他也“知其去末季不远矣”。但如果社会改革君主立宪式的改良总比颠覆式的革命好得多。

预备立宪公会事务所设在上海静安寺路54号。静安寺路即今南京西路,新闸路南五百米左右。倒是革命团体光复会上海支部设在新闸路,最初在新闸路余庆里,暴露后迁至新闸路仁和里,即光复会成员王廉(清天)开设的“人和煤号”,如今新闸路和江宁路交叉口的1243弄。只不过它是地下组织,远不及预备立宪公会那么堂堂正正。公会每年开常会一次,仅1908年就两次电请清政府提前召开国会。

[1]

作者简介

溪汪,原名王力,1970年5月生于“诗县”舒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