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上海亞細亞大樓

上海亞細亞大樓英語:Asia Building, Shanghai),位於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1號,也因此被稱為「外灘第一樓」。該樓由麥邊洋行出資、馬海洋行設計、裕昌泰營造廠於1913年興建,1916年竣工。初建時因投資方而被稱作麥邊大樓(現譯麥克波恩大樓),1917年亞細亞火油公司租入大樓後,因其在華的影響,而逐漸被人稱作亞細亞大樓[1]。大樓總高八層,外立面為折衷主義風格。1989年,被選入上海市第一批優秀歷史建築。

目錄

歷史

亞細亞大樓所處土地,自上海開埠以後,曾先後為英商兆豐洋行、美商旗昌洋行所有。1891年,旗昌洋行因經營不善而宣告破產。其位於外灘的數幅土地輪船招商局購入,外灘1號所在地塊也在其中。之後,輪船招商局又將此地轉手,幾經易主於1913年為麥邊洋行購得。麥邊洋行隨後在原址拆除舊屋,並聘請馬海洋行設計新樓,裕昌泰營造廠稍後接手了新樓的建設項目。工程於1916年竣工,麥邊洋行隨即將該樓出租。翌年,英國殼牌運輸貿易公司與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租入該樓除二、三層以外的所有樓面。並被允許於門外掛起亞細亞火油的銘牌。此前,亞細亞火油從設在上海的辦事處到北中國分公司一直設立在九江路7號的大樓內。十年間該公司在華業務迅速擴張,石油銷量占據中國市場的四分之一。並迅速成為與美孚、德士古齊名的石油公司。因此,改變辦公條件和強大經濟實力,最終促成公司租入了位於外灘1號的大樓。而因其聲名在外,大樓也逐漸被人改稱為亞細亞大樓。

亞細亞火油公司一直在內辦公到1941年。當年12月,隨着太平洋戰爭的爆發,作為英商資產的亞細亞火油公司被日軍強行接收,而大樓也成為日方資產。1945年,抗戰勝利後,大樓發還原業主,亞細亞公司重新租回此處。1949年上海易主後,亞細亞大樓業主於第二年改為華東石油公司,而亞細亞火油公司則遷入圓明園路,成為中國境內唯一外商石油公司。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辦事處撤離。而在早先的1959年,上海市冶金設計院、上海市房地產管理局和上海市絲綢公司等單位遷入亞細亞大樓。直至1996年,外灘總體進行房屋置換,原有單位遷出,大樓後為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所在。2009年,為迎接翌年召開的上海世界博覽會,上海市政府出資對外灘建築進行整修,亞細亞大樓亦在其列。

建築風格

亞細亞大樓占地面積1739平方米,建築面積11984平方米[2]。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的框架結構,但外立面使用花崗岩和清水磚砌成。東、南兩側的外立面沿東南角呈對稱結構,建築風格屬折衷主義。另外從橫向和豎向而言均依據三段式結構進行設計建造,橫向上,底部與頂部均吸收巴洛克風格,而中部又採用了現代主義的設計。豎向上,位於中央的底部與頂部均使用貫高兩層的雙愛奧尼柱式。在功能設置上,中央除底部外,中部和頂部均設置內凹陽台。

另外,大樓為調和視覺感官,在東南角即延安東路中山東一路路口也使用了凹面設計。1938年加建的第八層,其四角也採用了凹面式。平面上,建築則為回字形,中間設計有天井。為確保建築物的採光,整幢大樓共有大小窗戶100餘個。另外,在二層、五層和八層的窗、陽台廊柱均按半圓形設計。

視頻

上海亞細亞大樓 相關視頻

亞細亞人30年後再聚首 三任董事長首次同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