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區練川實驗學校
校園諮詢
嘉定「95後」小夫妻的支教夢圓:在彩雲之南,搖動更多樹
今天早上8點15分,嘉定區練川實驗學校教師馮雲凱、徐意婷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赴雲南德欽第二小學開啟為期4個月的支教生活……
「我」變成了「我們」,
支教的夢想成了共同的夢想
時間倒退回3天前。
「雲南天氣涼了,我提前準備了一些厚衣服。」徐意婷早早在手機備忘錄上記下了要帶去雲南的東西,「班主任式的操心」在她的生活中成為了習慣[2]。
說起夫婦倆支教的初衷,徐意婷臉上洋溢起甜蜜的笑容:「我們的愛情開始於『教育』,不出意外,『教育』也會陪伴我們一輩子。我們希望用一種特別的方式,讓這份愛更有意義,發揮出更大的能量。」平日裡,徐意婷是個說話軟糯的女孩兒,但在談起「教育」話題時,她語氣認真且堅定。
馮雲凱出生於教育世家,祖父、父親都是教師,「人民教師」這4個字,於馮雲凱而言,分量尤為重。5年前,他成為了一名體育教師,從此,「踏實、嚴謹、敬業」幾個字刻在了他的人生字典里。
同年,馮雲凱在嘉定區練川學校認識了徐意婷,因為對教育事業有着共同的熱愛,加上性格合拍,兩人走到了一起,在今年5月舉辦了婚禮。支教,起初是徐意婷一個人的夢想,後來因為愛情,「我」變成了「我們」,一個人的夢想也變成了兩個人共同的夢想。
「我大學是師範專業,對支教有着懵懂的嚮往,但我從小沒怎麼離開過家,女孩子嘛,父母多少有點不放心。」徐意婷說,「現在不同了,有馮雲凱一起,他教體育,我教語文,帶着愛去圓夢。」
把上海的教學方式帶過去
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嘉定區練川實驗學校對於拓展課尤其重視。這次,馮雲凱、徐意婷也想把上海的教學方式帶過去。
對於雲南德欽,兩人此前都知之甚少,只能提前做足「功課」,儘量多了解當地的信息。「據我了解,我們要去的德欽縣第二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這意味着孩子們從小就要自己負責生活起居,很不容易。」正好,徐意婷在練川實驗學校也教授整理收納課程,「很符合他們的需求,希望能幫助孩子們更好地獨立生活。」
身為語文老師的徐意婷也不忘自己的本職工作,她計劃把有關古詩文的項目學習單元教學設計帶到雲南德欽,通過創編、演繹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有趣的互動中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馮雲凱想得更多的則是如何將體育和德育更加有機地結合起來。出發前,他了解到德欽縣第二小學籃球隊和足球隊水平都很不錯,於是決定「帶點新鮮的玩意兒給他們」。他口中的「新鮮玩意兒」就是極限飛盤,這是他一直在學生中推行的體育特色項目。
「它是一項嚴格要求無身體碰撞的團隊競技運動,融合了橄欖球、足球和籃球等運動的特點。」馮雲凱介紹,這項運動的獨特之處在於沒有裁判,需要運動員自己在場上裁決,若有爭議則互相討論解決,「這種尊重彼此、溝通規則、享受比賽的精神,是一種非常正能量的引導,希望對雲南的孩子也能產生好的影響。」
用「愛」搭起親子的橋樑
「我們可以幫到他們什麼?」出發前,馮雲凱和徐意婷幾乎每天都會問對方這個問題,「生怕自己的力量太微弱了」。兩人希望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為當地的孩子們帶來一些長久的影響。
看到網上說,當地有很多孩子和父母分隔兩地,一年中很少有見面機會,徐意婷有種忽然被「點亮」的感覺。她想到,可以借用視頻直播的形式,讓身處異地的家長實時了解孩子的動態。「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家長的陪伴,我希望能藉助科技手段,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孩子的學習生活,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更多來自父母的愛意。」
徐意婷透露,到了當地後,夫婦倆打算開一個視頻號,通過拍攝Vlog的形式,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讓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的情況,也讓嘉定、雲南兩地的孩子有更多了解和互動。
「教育,就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觸碰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句話深深印在徐意婷和馮雲凱心上。祝福這對「95後」新婚夫婦在彩雲之南,搖動更多樹,觸碰更多雲。
參考文獻
- ↑ 在職教育學歷什麼意思,有途網,2020-08-26
- ↑ 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搜狐,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