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上海的租界

上海的租界

《上海的租界》并非仅载录上海租界开辟、扩展和收回,以及四明公所事件、小车夫暴动、大闹会审公廨案等重大事件的上海租界史话,而是全面反映了上海租界的行政、法律、财政等各种制度,以及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风情等各方各面情况,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上海租界的全貌。

目录

图书信息

书 名:上海的租界

作  者: 马长林

出 版 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字  数: 278000

版  次: 1

页  数: 232

印刷时间: 2009-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30954799

包  装: 平装

内容简介

翻阅这本《上海的租界》,深感其中史料的可靠。因缺少档案资料,有些书籍在记述租界历史时只能依据第二手直至第三手资料。就像当年编纂《上海租界志》那样,《上海的租界》中有很多重要史料都出自档案,只是因体例缘故,没有注明出处。书中所描述的当时上海公共租界的各项财政数据,显然出自该租界工部局董事会的年报;书中介绍的上海英商租地北界最初的划定过程,则显然出自当时英国人的记载。

这本《上海的租界》内容颇为全面。本书并非仅载录上海租界开辟、扩展和收回,以及四明公所事件、小车夫暴动、大闹会审公廨案等重大事件的上海租界史话,而是全面反映了上海租界的行政、法律、财政等各种制度,以及城市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风情等各方各面情况,使读者通过本书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上海租界的全貌。

作者简介

马长林,1947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专业毕业,上海市档案馆研究员,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和上海史、民罔经济史研究,曾担任《上海租界志》常务副主编、《工部局董事会会议录》执行主审,主编《租界里的上海》,在《学术月刊》、《上海研究论丛》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居留地到早期租界

一、第一块居留地

1.开埠

2.一个前所未有的章程

3.青浦教案与阿礼国的威逼

4.道路码头委员会

二、外商租地和道契制度

1.永租制

2.租地转让

三、美租界和法租界的出现

1.美租界设立

2.法租界出现

四、外商洋行的选择

1.落户在黄浦江畔

2.外商悠闲的生活

第二章 走向独立管理之路

一、外国侨民的自治管理

1.工部局产生

2.早期职能

3.微妙的关系

4.中外会防与“自由市”插曲

二、法租界独立

1.脱离租界联合体制

2.领事同公董局董事会的争斗

三、西方城市管理模式的建立

1.从“华洋分居”到“华洋杂居”

2.全面的税收制度

3.分工细密的管理机构

4.不断健全的行政法规

四、西方地方议会制度的模拟

1.租地人会

2.纳税人会

3.华人纳税人会的出现

第三章 社会秩序管理和控制

一、庞大的警察机构

1.设置巡捕队伍

2.众多巡捕房的建立

3.西捕、华捕、印捕和越捕

二、清政府在租界内的司法机构

1.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的出现

2.会审公廨的功过是非

三、从罚做苦工到监禁

1.苦役制度的执行与中止

2.从领事监狱到工部局监狱

四、租界当局的御用武装

1.义勇队的出现

2.万国商团组织与扩建

第四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

一、从土路到洋路

1.早期道路建设

2.道路延长和拓宽

3.现代铺路技术

4.人行道和行道树

5.道路消防设施

二、遍布城区的下水道

1.早期下水道建设

2.下水道系统的升级和完善

三、沟通南北租界的桥梁

1.苏州河第一桥

2.奇异的桥名——外白渡桥

3.苏州河上的景观

4.洋泾浜上众桥梁

四、洋泾浜的命运

1.洋泾浜疏浚

2.洋泾浜污染和填没

3.洋泾浜引申的概念

第五章 城市公共卫生管理

一、粪便和垃圾处理

1.商业运作模式的采用

2.街道清洁和垃圾清运

3.池塘填平和公共厕所建设

二、牛痘接种传播与普及

1.亨德森的建议和道台的布告

2.施药局的善行

3.牛痘接种的普及

三、狂犬病等传染病预防

1.狗多为患

2.狂犬病治疗

3.性病蔓延

4.性病医院设立和妓女健康检查

5.传染病隔离和防治

四、卫生管理和卫生宣传

1.菜场建设和牛奶场管理

2.繁密的卫生法规

3.卫生宣传

第六章 都市化的脚印

一、城市煤气事业发展

1.不夜城之始

2.从单一照明向多用途发展

二、生命之水

1.自来水供应的筹划

2.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的创办

3.自来水普及

三、动力之源

1.电力照明的出现

2.电气处之经营

四、发达的城市交通

1.潇洒的马车

2.小车和人力车盛行

3.电车通行

4.公共汽车的出现

第七章 色彩缤纷的西人社会

一、冒险家和爆发户

1.靠贩卖鸦片起家的沙逊家族

2.地产大王哈同

二、多才多艺的俄罗斯人

1.从难民到侨民

2.艰苦创业

3.万国商团俄国分队

4.梦中回忆

5.俄罗斯风情和文化

三、准政府管理下的日本居留民

1.早期来上海的日本人

2.势力不断扩张的日本居留民团

3.投资沪东沪西工业区

4.上海“小东京”

四、二战时期的犹太难民

1.唯一不需要签证的城市

2.难民救济

3.东方维也纳

4.优秀的艺术人才

5.投身中国革命

第八章 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和融合

一、昙花一现的吴淞铁路

1.吴淞铁路筹建

2.通车盛况

3.冲突不断

4.购买和拆除

二“黎黄氏案”引起的冲突

1.“报警”电报引发事端

2.公廨上巡捕大打出手

3.民众抗议纷起

4.由罢市到流血冲突

5.善后交涉

三、近代上海建筑的产生与待色

1.西式建筑的出现

2.高楼林立

3.各种建筑风格争奇斗艳

4.石库门里弄住宅的兴起与发展

四、电影的引进与兴盛

1.新鲜的西洋影戏

2.影片制作纷起

3.从无声到有声

4.鼎盛时期

5.电影审查

第九章 走向消亡

一、日军包围中的“孤岛”

1.“孤岛”内的抵抗

2.同日伪方面的争夺

3.畸形繁荣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变化

1.疯狂的掠夺

2.控制与迫害

3.前所未有的米荒

三、“收同”闹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从居留地到早期租界

二、外商租地和道契制度

1.永租制

英国领事巴富尔最初同上海道台宫慕久谈判外商租地时,曾设想由领事出面在上海购买一大片地皮,然后转售给英商,但此设想被道台拒绝。道台强调,须由各外商直接向土地业主洽商租地。因此当巴富尔同宫慕久在为外商租地的范围讨价还价时,外商租地实际已经发生。一些捷足先登的外商,同巴富尔的眼光不谋而合,在他们认为最好的地段——黄浦江边下手。这里濒临黄浦江,进出黄浦江的船只就近在这里装卸货物,对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外商洋行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地段。

更何况黄浦江江面开阔,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在这里落户,别有一番风味。首先是英商宝顺洋行的大班颠地·兰士禄,率先在1844年五六月间租下了黄浦江边(今中山东一路15号)将近14亩的一处地块。紧接着英商怡和洋行、和记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森记洋行、裕记洋行、李百里洋行等几个洋行也纷纷在黄浦江畔租下地块。然此时外商租地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情况十分混乱。一是租地价格不一,同样是黄浦江边的地块,价格高低相差很大。当然这里有外商谈判技巧、中国土地业主心中的期望值等因素所致。

例如宝顺洋行与和记洋行,同样在外滩租地,两个地块相距也不远,前者租地的押租每亩高达99000余文铜钱,年租为每亩3000余文,而后者押租为每亩7000文,年租也7000文,租地费用竟相差7倍多。二是租地所立契约十分简陋,缺乏官方验证。三是中国业主所持土地原始契证混乱,形态不一,特别是原始契证田单与土地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或单多田少,或一单多主,这种土地契证与土地名实不副的情况造成不少租赁的纠葛。[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