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下田菊

下田菊屬(學名:Adenostemma J. R. et G. Forst.),菊科,約20種,主產熱帶美洲與非洲,少數種產亞洲,中國有1種及2變種,其中下田菊A. lavenia (L.) Kuntze 1 種,廣布於全球,中國西南至東部亦盛產。此植物為一野草,瘦果之頂有短刺3-5,刺端有球狀或棒狀粘質腺體,能粘着人畜身上藉以傳播。草本;葉對生;頭狀花序鍾狀或半球形,同性,全為管狀花,排成頂生、2—3歧、疏散的圓錐花序式;總苞片2列;花序托裸露;花葯頂端截形;瘦果倒卵狀長橢圓形;冠毛刺毛狀,3—5條,每條的頂端冠以球形或棒狀的腺體1個。

  • 中文名下田菊屬
  • 拉丁學名Adenostemma J. R. et G. Forst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合瓣花亞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亞 科管狀花亞科
  • 族澤蘭族
  • 屬下田菊屬

目錄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全株被腺毛或光滑無毛。葉對生,三出脈,邊緣有鋸齒。頭狀花序中等大小或小,多數或少數在假軸分枝的頂端排列成傘房狀或傘房狀圓錐花序。總苞鍾狀或半球形;總苞片草質,2層,近等長,分離或全長結合。花托扁平,無托毛。全部為結實的兩性花。花冠白色,管狀,輻射對稱,有短管部,檐部鍾狀,頂端有五個裂齒。花葯頂端截形,無附片,基部鈍,近截形。花柱分枝細長,扁平,頂端鈍,無附片。瘦果頂端鈍圓,通常有3-5棱,有腺點或乳突。冠毛毛狀,3-5個,堅硬,棒錘狀,果期分叉,基部結台成短環狀。

產地分

約20種,主要分布於熱帶美洲。中國有1種及2變種。

生長習性

生長於水邊、路旁、柳林沼澤地、林下及山坡灌叢中。海拔460-2000米。 [1]

下級分類

下田菊 Adenostemma lavenia (L.) O. Kuntze

主要價值

【別名】白龍鬚(雲南思茅)、水胡椒、風氣草、汗蘇麻

【來源】為菊科下田菊屬下田菊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用於感冒高熱,支氣管炎,咽喉炎,扁桃體炎,黃疸型肝炎;外用治癰癤瘡瘍,蛇咬傷。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各家論述】

⑴《貴州民間藥物》:除風濕,解表。治風濕骨節疼痛,外感[2]

⑵《廣西藥植名錄》:治牙痛,乳癰。

參考文獻

  1. 慶元植物935-菊科-下田菊屬-下田菊,搜狐博客,2014-11-26
  2. 風氣草-中醫藥,醫學教育網,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