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不朽的冯中衡(阙惠玲)

不朽的冯中衡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不朽的冯中衡》中国当代作家阙惠玲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不朽的冯中衡

为纪念冯中衡诞辰九十周年,宜昌市举办了他的绘画艺术回顾展。尽管这个消息迟到了十余年,但也是对先生的一个告慰。 与先生相邻而居的十多年里,进出他的家有时是破门而入,有时是逢叩必开,门开必有一张笑脸相迎。这样的近邻身份,给我创造了成为他作品的第一位观众的得天独厚条件。在他的教导和指点下,在他那被“画”包裹的“家”里,我被浸染成了一个能说说“画”的人。回忆起那些岁月,他的一举一动仍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一九九九年五一节前,先生说要为我作幅画,当时我没当真,以为就是说着搁这儿的。不想过了些日子,先生指着画桌上的一幅画说是真给我的。我一阵惊喜,不知说什么好。

以往,先生跟我谈他的画,谈的最多的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峡江的情感。从这幅画里,仍可见先生的爱恋深切之一斑。画面呈现的依旧是峡江,依旧是峡江上不畏艰险在风口浪尖讨生活的劳动者--《激流放筏》。

画面中,陡峭的崖壁,水边的乱石,都在注视着一只载着货物的筏子,聆听着铿锵高亢的船工号子,见证着船工们奋力向前的行程。江水,裹挟着金沙江的黄沙,浩浩荡荡,一泻千里,水中漩流密布。水中的筏正在逆流而上,船工们双目紧盯前方,拳头紧攥,用力地把持着船的行进。船工们口中的号子,拼尽全力的那股劲儿都从画里映入了我们眼中。画面上裸露的礁石提示着更大的险阻在等待着他们,使得观众不由对那只筏的安全倍增了担忧和紧张。

筏是早年穿行在川江的主要运输工具简陋的竹筏,木筏不知承载了多少船工的辛酸。有首《川江放筏歌》这样唱道:“根根栋梁我们送,滴滴汗水江上洒”。 沟通巴蜀与中东部的长江上游段,被称为川江。这一带河床狭窄,暗礁遍布。峡谷险峻,滩多水恶。重庆至宜昌660公里的航道,流经丘陵和高山峡谷地区落差120米,险滩多达128处,狭窄单行航道46处,其中的大部分川江水深仅2.1米,航道宽仅33米。其中的“滟预堆”,“青滩”,“泄滩”,“崆岭滩”最为著名。古词可为证:“滟预堆前十二滩,滩声破胆落奔湍。巴人缓步牵江去,楚客齐歌行路难”。

在先生的画作中,描绘川江航运,表现峡江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不计其数。《宜昌港旧貌》,《山影压船来》,《江边》,《青滩》,《峡江船运》等等,给我们传递着美感的同时也传递着正能量。在那些感受得到温度和气息劳动场景中,在那些动感跃然纸上的画面里。我们感受到的是先生对劳动人民的亲近和感动,是先生对这片土地浓浓的爱和深深地恋。

高峡出平湖。如今,川江上再也没有急流,也再看不到放筏了,这个画面成了历史绝唱。适逢先生个人画展前夕,翻看这些画作,更加怀念亲眼目睹先生作画的时光,也更觉得这些作品的珍贵![1]

作者简介

阙惠玲,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副研究馆员,宜昌市作协会员,市美协会员,市文艺理论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