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不逞之徒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chěng zhī tú,意思是因心懷不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目錄

出處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襄公十年》,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八回

有些人表面上忠厚老實,實為不逞之徒。

解釋

「不逞之徒」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指故意為非作歹,犯法作亂,專幹壞事的那一類人。不逞:不得意,欲望得不到滿足。

〔用法例〕如有不逞之徒假託民軍,借端擾害治安,即為人民公敵。

用法

作主語、賓語;指犯罪分子或存心搗亂的人

成語辨析

【結構】偏正式

【年代】古代

【近義詞】不法之徒

【同韻詞】孤鴻寡鵠沒嘴的葫蘆龍蟠虎伏無名小卒當風秉燭千金一壺以錐飡壺翹首企足豪氣未除五穀豐熟

成語故事

春秋時,鄭國的公子子駟,派人刺殺了鄭僖公,立僖公之子嘉為國君,即鄭簡公。鄭國一些貴族公子對此非常不滿,打算發兵討伐。可是還沒動手,就被子駟察覺,搶先一步,把他們通通殺死了。從此,子駟掌握了鄭國的大權。

後來,子駟又重新劃分貴族大夫們的封地,少給了田氏、堵氏、侯氏、子師氏四家的土地,他們都非常怨恨子駟。

於是,幾家就聯合起五家貴族及一夥心懷不滿的人,共同起來發兵討伐子駟。最後,他們攻入國都,闖進宮中,殺死了子駟,劫持了簡公。

後來,子駟之子子產,平定了這次叛亂,成為鄭國國君。 [1]

視頻

哈哈說成語|不逞之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