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与字周旋(96)(刘大安)

与字周旋(96)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与字周旋(96)》中国当代作家刘大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与字周旋(96)

以前,吾乡正月里常有狮舞表演,“花狮子”每到一户,户主人都会焚香鸣炮迎接。最让我难忘的是“拆字”表演了——户主人在门前摆放的八仙桌上的竹簸里铺上一层大米,大米上用火柴棒或线香摆成一行字作为出句,等由“花狮子”来对句。“花狮子”摇头摆尾很喜庆地舞了一会后,便张开“血盆大口”将竹簸罩住,先将“出句”打乱,再用现有的火柴棒或线香工工整整地又在大米上摆出“对句”,如果户主人满意就会有重赏——既有糕点、年糕等礼品,还有数目不菲的礼钱。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村里来了“花狮子”,我都会一路跟着,直到“花狮子”离开村子。每次“花狮子”对出了“对句”时,围观者就会啧啧称赞,指着“花狮子”说,这个后生了不起——文能拆字,武能挑水。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对汉字产生了兴趣,还暗下决心,长大后自己也要成为“文能拆字”的人。

很幸运,长大后我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每天都能与汉字打交道。有趣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而且汉字是方块字,均由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组成的,因此汉字可合可拆,可分可解,且奇妙无穷,于是我渐渐地迷恋上了说文解字。不仅爱读说文解字之类的书籍,自己平时也爱琢磨着“拆字解字”。

比方“聪”字——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需要“耳”听、“丷(目)”看、“口”读、“心”记……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弄懂字义,我常将课文里的生字拆分开来教学,

烟:因火成烟,吸烟者,若火烧身也。

酒:酉,鸡也;酒,落汤鸡也。此乃贪杯者之下场也。

茶:人在草木间,草木皆兵;品茗者,神经过敏而兴奋也。

烟、酒、茶是不可缺少的社交品,虽然烟可怡情,酒可解愁,茶可清心,但要学会控制自己,再好的东西也不可“贪”。以此劝诫嗜好“烟、酒、茶”的人,能够适可而止。

一个“人”看起来总是简简单单无拘无束、自由舒展的,可是一旦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组成二人世界了,就得懂得和睦相处,最起码得学会忍让和宽容,就像“从”字。假若只看字面,“从”字既像并蒂莲,更像连理枝。如果是男人把自己长长的捺“忍让”成短短的点的话,那么女人也因“宽容”而瘦了身。双方都不惜改变了自己,甚至是委屈着自己,因而得以和谐相处,既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摩擦和伤害,却也不妨碍彼此的亲密和恩爱,既看不到耳鬓厮磨与如胶似漆,却也不影响琴瑟和鸣与比翼齐飞。如果说“从”字是平起平坐亲密恩爱的小两口的话,那么“众”字应该就是三口之家了。由于爱情有了结晶,男人又一次挪动了自己的位置。切莫误会,这回男人虽然“高高在上”,其实这并不是男人的地位从此至高无上了,而应该是又增添了一份责任而已——男人必须像是雨雪天气里的一柄雨伞、或是炎炎夏日里的一顶太阳帽、抑或是漫漫长夜里的一方屋檐那样为妻儿遮风挡雨……

以上是笔者从“人”、“从”和“众”这三个汉字中悟到的如何做人,尤其是如何做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的道理。

我在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孝”字字形时,发现了“孝”字构字的奇妙之处,并由此创作了《说“孝”》这首童谣,从而通过字形引导学生理解“孝”字的真谛。

记得夏丏尊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李叔同先生:“李先生(李叔同)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可以想象,做一名有“后光”的语文老师,只能教汉字、“拆解”汉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又开始写汉字、码汉字——写好三笔字,写些小文章。

除了努力写好粉笔字和钢笔字外,我在毛笔字上也没少下功夫。我曾写过一篇叫《我学书法》的文章(注:此文发表在2002年2月3日《教师报》“生活”版“个人空间”栏目),详细地介绍了我的学书经历。其全文如下:

初中毕业时我就算得上是村子里最有学问的人了。于是每逢春节或是碰上喜事,就有人请上门来,让写副对联或是写写请帖什么的。从开蒙一直到上初中从未临过帖的我,在乡亲的央求下,竟然拿起了毛笔, 装模作样地“龙飞凤舞”起来。虽然“涂抹诗书如老鸦”,连自己都过意不去的“墨迹”,还受到乡亲们的啧啧称赞,实在受之有愧。

后来我做了孩子王。俗话说,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何况作为一个教师就更应该写好字,于是我决心发奋临池学书,争取写出一手像样的毛笔字来,好好地装点一下我的“门面子”。

从此,在逛书店时我总得到字帖专柜去看一看,于是在我的案头上就有了《玄秘塔》、《颜勤礼碑》和《周慧君行书字帖》等许多著名书法家的字帖。10块钱3支的小楷笔、2块钱250克的墨汁,一叠废旧报纸和一只大碗,即使都是廉价的,可是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算是齐全了。每当工作之余,我就伏案学书,今天写几个“柳字”,明天练习“颜体”,后天再来一行行书。日久天长,我练过毛笔字的报纸在与日俱增,可是碗里的墨汁因被蒸发而变稠,于是我就兑水稀释,殊不知,一碗墨汁如此稀了变稠,稠了变稀,竟然臭不可闻, 本来应该是翰墨飘香的,现在却成了满屋墨臭了。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结识了一个对书法很有造诣的前辈,在他的指点下,我不仅掌握了不少书法技巧,而且还学会了一种新的练字方法,那就是地书。

地书就是找一块干净平整干燥的地面,水泥地面效果更佳,再准备一碗清水和一支毛笔,这样就可以练字了。 其实这种方法就是用地面作纸张,以水代墨来学书。

经过实践,我发现地书有几大好处——节省纸张和墨汁、不要洗刷毛笔、可以随时练习。起初,我是躲在室内练习的,可是每次妻子都要责怪我把房间弄得“水迹斑斑”。后来我只好把“战场”转移到我家的天井小院里,只要一有空,我就可以练上几个字。“地书”的字可以或大或小,或楷书或行书,无拘无束,天马行空,末了只要把笔放好就了事。我坚持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夏天地书最好,在烈日的暴晒下,虽然难熬点,可是地面却可以三番五次地练字。因为这边还没写完,那边已经被烤干了。若是刚刮过一场风,那写出来的字就更好看了,原因是地面覆盖了一层灰尘,在上面写字有宣纸的效果。冬天地书就不理想了,不仅天冷伸不出手,而且写过的字很快就被冻成冰。记得有一次,女儿就被我的“冻字”滑倒,而且摔得很惨。事后我竟突发奇想,打起了院墙的主意来,地书不行,我就到墙上写。于是就自己动手买来水泥对天井小院的一面闲置的墙面重新进行粉刷,从此我就开始在墙面上练起字来,并称之为“墙书”。

“墙书”不仅具有“地书”的所有好处,而且还不影响家人的正常生活。常言道:字怕上墙。就是写得很好的字一旦挂到了墙上,也会逊色几分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墙书”,我的书法大有“长进”,不仅是字写得越来越洒脱,而且在章法上也渐趋完美。

俗话说,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的书法技艺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现如今不仅单位里的大幅标语由我专写,而且在去年元旦的教师书画比赛中我还拿了个书法一等奖呢。

从那时到现在,我不仅一直临池学书不辍,还多年兼任学校书法社团的辅导老师,也多次参加过当地教育系统组织的书法比赛,并拿过省、市、县级的一等奖。虽然这些奖项的含金量不高,可是我在同仁们和学生中声名鹊起。

说到码字,也就是业余时间拿起笔记下教学反思和生活感悟。记得我二十年前就曾写过《我的稿费》的文章:

业余时间我喜欢爬格子,偶尔也能用“豆腐干”换来一些细碎银两,那就是我的稿费了。

稿费是我唯一的“外快”,虽然微不足道,但我却统统把它们都给派上了用场。记得在拿到第一笔稿费的时候,我简直是“满院奔跑喜欲狂”,左邻右舍见我疯疯癫癫地乱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等他们拿过汇款单一瞧,都嗤之以鼻,这也难怪,因为人家不是早已混得一官半职,就是腰缠万贯了,谁还在乎你这12块钱的稿费。12块钱是不算多,可在当时妻子却用它买回来一块肉、一条鱼和几捆蔬菜,我们全家吃了顿美餐以示庆贺。

之后,我又零星地挣了些稿费。每次拿到稿费时,我都很兴奋,就想着怎样开销才有意义。有时候就像是老婆刚刚有喜时就给孩子起好了名字一样,自己仅仅只是打好腹稿,竟然就给稿件作好了价钱,还派上了用场。女儿是我的掌上明珠,有一年春节刚过我就答应用稿费给她买一件连衣裙,可是等我凑足衣服款时,已经是秋冬之交了。为了兑现诺言,我坚持让妻子把连衣裙给买了回来,不过,妻子在选购时就特意挑了大一号的,好让女儿来年能穿得上。

我有位很要好的朋友曾调侃我说:你这哪能叫稿费?应该叫笔墨钱或是工夫钱才对。我的稿费确实少了点,可那毕竟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并没有因此而自惭形秽,相反我更加自负起来,这不,见妻子的脖子上空荡荡的,我就夸下海口,不出半年就准能给她戴上一条黄灿灿的金项链,结果把妻子哄得特温柔特勤劳,家务活打那以后就没要我再伸过手。可是一年时间都过去了,妻子也没见到黄灿灿的金项链,好在妻子还是一如既往地包揽了全部家务活,无怨无悔,好像是把这事给忘了似的。其实我想错了,妻子根本就没有忘记我对她的承诺,她之所以能够默默无闻地操持着家务,主要就是为了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写稿。记得有一回我连续两个月没去投稿了,没想到她就旁敲侧击说:是不是最近又“难产”啦?原来老是见不到我的稿件问世,妻子开始着急了。

为了报答妻子的良苦用心,我竭尽全力地爬着格子。或许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或许是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的一篇稿子也值120块钱了。我把120块钱的稿费全部给了妻子,让她去买件新衣服,算是我对她多年来辛勤操持家务的一点补偿。没想到,妻子买回来的却是一件男式衬衫,并且还鼓励我说:好好写,下次再给你买档次高一点的。

[1]

作者简介

刘大安,安徽省肥西人。

参考资料